第三节 财政收支
第三节 财政收支
一、收入
东北沦陷时期,孙吴县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税捐局在县内征收地方税。
解放初期,由于县内工农业生产落后,财政情况困难,财政收入主要靠上级拨款和实物。
1949年建国后,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工作总方针指引下,孙吴县政府
十分重视从工农业生产入手开辟财源,财政收入逐年增加,1953年至1985年,全县财政收入
2417.4万元,1983年为487.9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是各项税收。1953年
至1985年,税收总额为3689万元。企业收入,1960年以前年年有利润,从1961年开始至1985
年间有22年在企业收入上体现赤字,累计亏损1584.8万元,1985年企业亏损额高达578.6万元。
财政收入在每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状况是: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为96.8万元;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年—1962年),为355.9万元,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增长267.7%;
三年调整时期(1963年—1965年),为113.8万元;
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年一1970年),为196.6万元,比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下降56.8%;
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1971年一1975年),为120.5万元,比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下降38%;
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1976年—1980年),为429.2万元,比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增长252.1%;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1981年—1985年),为1104.6万元,比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增长157.4%。详见下页附表。
二、支出
东北沦陷时期,孙吴县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行政费、治安费。
解放后和建国初期,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机关、部队所需经费,多属消费性质。
建国后,财政支出坚持勤俭节约的方针和“量入而出,量力而行”的原则,保证了行政
经费支出,为发展生产筹集了资金,支持了各项事业的发展。1953年至1985年,全县财政总
支出为12193.9万元,其中,经济建设支出4460.2万元,占总支出的36.6%;文教卫生支出26
63.5万元,占总支出的21.8%;行政管理支出2943.2万元,占总支出的24.1%;其它支出423.
9万元,占总支出的3.5%;用于企业挖潜改造、城市维修、优抚社会福利救济等费用1703.1万
元,占14%。
每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支出如下:
1953年至1957年间,总支出为176.4万元。其中,经济建设支出34.9万元,占总支出的1
9.8%;文教卫生支出39.7万元,占22.5%;行政管理费支出98.7万元,占55.9%;其它支出2.
3万元,占1.3%。
1958年至1962年间,总支出为684.2万元。其中,经济建设支出425.7万元,占总支出的
62.2%;文教卫生支出97.3万元,占14.2%;行政管理费支出145.9万元,占21.3%;其它支出
为15.4万元,占2.3%。
1963年至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总支出为313.5万元。其中,经济建设支出为97.1万
元,占总支出的31%;文教卫生支出93万元,占29.7%;行政管理费支出109.4万元,占34.9%
;其它支出14万元,占4.4%。
1966年至1970年间,总支出936.3万元。其中,经济建设支出407.3万元,占总支出的43
.5%;文教卫生支出168.4万元,占18%;行政管理费支出210.8万元,占22.5%;其它支出149
.8万元,占16%。
1971年至1975年间,总支出1416.3万元。其中,经济建设支出486.7万元,占总支出的3
4.4%;文教卫生支出292.8万元,占20.7%;行政管理费支出368.6万元,占26%;其它支出26
8.2万元,占19%。
1976年至1980年间,总支出2723.2万元。其中,经济建设支出902.7万元,占总支出的3
3.1%;文教卫生支出563.8万元,占总支出的20.7%;行政管理费支出732.2万元,占26.9%;
其它支出524.5万元,占19.3%。
1981年至1985年间,总支出5944万元。其中,经济建设支出2105.8万元,占总支出的35
.4%;文教卫生支出1408.5万元,占21.5%;其它支出1152.1万元,占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