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党的重要活动

第三节 党的重要活动


一、“九三”后的五年
1945年8月孙吴解放后,中共黑龙江省工委于11月上旬派共产党员李银全任孙吴县长。工
作十余天就被敌人暗杀。11月17日,省工委又派吴飘萍、任炳麟等30余人来孙吴开辟工作,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孙吴县工作委员会。取消了维持会,改编讨伐队,于12月7日正式成立县人
民政府。组建了一个营(辖4个连)的地方武装——人民自治军。12月16日夜至次日拂晓,县委
带领自治军指战员,在苏联红军支援下,取得了孙吴保卫战的胜利。之后,根据省工委的指
示,县委撤回北安。
1946年2月18日,赵天野等第三批来孙吴开辟工作的同志重建县委,领导全县人民配合省
军区三旅九团取得了剿匪斗争的胜利。同时,抓紧恢复农工商各业,安定人民生活。1948年
2月至1949年10月,县委用一年多的时间,发动群众,开展清算斗争和土地改革运动。建立基
层政权。全县清算斗争了80余户,有5958人分得了清算斗争果实。县政府向农民颁发了土地
执照,建立了3个街和11个村政府,组织起328个三大季(春、夏、秋)互助组。
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农业合作化
、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肃清反革命运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县有
50多人参军参战,捐献飞机大炮款14682万元(旧人民币)。在镇反中,逮捕反革命分子19名,
其中处决4名。有610人参加了“三反”、“五反”运动,其中410人坦白交代了各种问题。在
肃反中,全县查出反革命分子17人,坏分子1人,刑事犯罪分子1人。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初
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1953年的3个发展到1955年的39个。1956年1月在初级社的基础上办起10
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县有150名个体手工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报名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分别参加了合作商店、福利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
三、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57年在全县城乡开展了整党整风运动。县委紧跟全国形势,通过鸣放、辩论、整改、
批评反省等四个阶段。运动中错划“右派分子”11名,“中右”5名,直到1979年才得到彻底
纠正。1958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也提出了高指标,
搞了大炼钢铁、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提出“三年实现水利化,五年实现满肥化”
等口号。全县建立1个人民公社,下设4个作业区,工人、干部、农民、城镇居民一律入社,
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959年至1961年全县人民生活困难,实行瓜菜代粮。之后,按照
党中央的政策,在经济上进行调整,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1966年农民人均收入115元,是1
961年的2.74倍。1963年至1966年,先由本县组成工作队开展点上和面上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6年2月至8月中旬,黑河地区社教总团孙吴工作团派进7个社教分团、38个工作队,进入
县直各单位和农村社队。运动刚刚展开,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于12月中断。
四、“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66年8月至1967年4月,中学学生和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纷纷组织“造反”团
,大造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反,正常的工作秩序被打乱,县委和多数基层党组织陷于瘫
痪。1967年2月10日,县委被“造反派”夺权;是年4月建立的县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
军一元化领导。1968年5月,县革委成立了对“敌”斗争领导小组,开始“清理阶级队伍”,
以“走资派”、“漏网走资派”、“二月逆流黑干将”、各种“特务”、“特嫌”、“阶级
混线”等87种罪名,非法拘捕86人,揪斗826人,其中60%以上分别受到上“大挂”、“脖挂
”、“链轨板”、“过电”、“棒子炖肉”等69种肉刑。原县委有151人受迫害,占该机关干
部总数的81%;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97人,有71人(占73%)被揪斗。直到1969年3月,才在省、
地帮助下得以纠正。1970年2月,县革委建立党的核心小组,党的领导逐渐恢复。1972年10月
,开始在全县批判林彪反党罪行。1972年11月至1976年10月,县委发动群众开展“批林批孔
”运动和“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运动;批判了所谓的“右倾翻案风”;提出了“
苦战三年建成大寨县”和“决战1977年,建成大寨县”的口号。在此期间,县委领导带领各
部、办、科领导干部踏查了西部、南部和北部山区,作出了开发山区的规划,在六、七年内
开荒167200亩,新建7个山区公社(乡)、61个大队(村)。
五、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的三年
1976年10月20日,党中央粉碎了林彪、江青反党集团。12月县委带领全县开展了揭批林
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反党罪行的群众运动。1977年至1978年,通过揭摆问题、查证核实的办
法,查出“文化大革命”中犯有打、砸、抢错误的175人,其中问题比较严重的19人,分别进
行了组织处理。经济上,在大力开发山区的同时,县委决定,并于1977年开始建设黑河地区
第一家万绽单纺厂——孙吴县纺织厂。
六、改革开放的十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至1988年县委根据党中央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方针和改革开放的决策,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在农村城镇展开。1981年全
县农村有各类专业承包户272户,占农户总数的3.3%。到1984年发展成为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
式的生产责任制,全县除永跃1个村外,其余124个村全部分田到户,承包户达8046户,占农
民总户数的98.5%。林业改革,采取了农林联合、林工商综合经营的办法。1984年建联营林场
3处,营林责任区87处,森林保护区2处。
城镇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预算内的12户国营工业和12户国营商业全部实行了厂长(经理
)负责制,建立了2家集体企业与农村联营的工厂,同时积极支持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1985年个体工商户达到661户,为1980年的12.25倍。在对外开放方面,县委决定采取补偿
贸易的方式从日本引进牙签机。又同国家兵器部、大庆钻井二公司和山东夏津县等单位和地
区开展横向联营,引进资金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