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民团体
第二节 农民团体
一、农会
伪满大同2年(1933)12月,瑷珲县农会下设5个分会,其中阳春分会,设在今孙吴境内的
四季屯,所属17个屯,有会员104人。
1947年11月,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村屯普遍建立起农会,除地主、富农外,都可以加入
。农会主席由会员选举产生,设行政、公安、生产、武装、妇女等5名委员。农村中的一切事
宜,农会都有权处理。
1949年11月,建立农村政权,一切权力移交村政府。从此,农会就成为一个群众组织。
二、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和贫协
1965年1月20日,召开孙吴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会议是和县、社、大小队四级干
部会议合开的,共400多人,其中贫下中农代表80多人。会议中心是贯彻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
育运动的政策,增强“阶级斗争”观念,讨论面上的社会主义教育和组织生产新高潮问题,
争取实现1966年农业生产的全面大丰收。
1968年6月6日至6月17日,召开了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是和县、社、队三
级干部会议合开的。参加会议人员573人,会议进一步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这两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都没有选出县级贫下中农机构,只是在各生产队建立了贫下中
农小组。
1973年12月9日至10日,召开了第三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70人,
特邀代表12人。大会选出32人组成的孙吴县贫下中农协会委员会,委员中选出常委11人。县
委书记张玉林兼任贫协主任,设专职副主任3人,兼职副主任1人。
1974年县贫协有2名副主任。1975年至1976年6月27日只有1名副主任。这期间,全县有7
个人民公社相继成立了贫协机构,公社贫协主任都由公社党委书记兼任,另配1名专职副主任
。
1977年3月7日至9日,孙吴县召开第四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181人,中
心议题是:“决战1977年,建成大寨县”。
这次会议选出的县贫协委员35人,常委11人,主任1人(县委书记兼),专职副主任2人。
1979年,孙吴县贫下中农协会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