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剿匪斗争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剿匪斗争


孙吴保卫战
1945年11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接收孙吴政权的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康崇刚以其国民
党孙吴县党部书记兼东北挺进军混成第六旅旅长名义,派遣国民党孙吴县党部党徒陈彭飞、
康崇义赴齐齐哈尔,向国民党挺进军军长尚其悦请示,提出倾全旅兵力并纠合地方一切匪徒
推翻即将成立的人民政权的阴谋计划,当即得到尚的批准并面授机宜。同时,国民党黑龙江
省党务专员办事处派蔡某到孙吴协助康崇刚组织这项罪恶活动。
1945年12月14日,康崇刚、蔡某、董凤岩等人在曾家堡十八团驻地召开秘密会议,策划
进攻孙吴的作战计划。拟调遣国民党混成第六旅所属十八团、十九团、二十团,全部兵力约
六七百人,于16日赶到孙吴城郊集结待命,17日凌晨协同行动,共同进攻孙吴县政府、司令
部、公安局。命各团统一行动前,各自先扫清外围,解除后顾之忧,令潜伏在公安局内部的
挺匪骨干分子公安局副局长辛元福(原维持会公安局局长),司法股长胡芷山、祝跃清等人在
进攻枪响后里应外合。令第十八团在曾家堡秘密集合,派董凤岩赴逊河召集二十团,派蔡某
到瑷珲县二、三站联络十九团。
12月15日,董凤岩带着康崇刚的亲笔信抵达逊河,见到匪二十团团长金焕章,传达了康
的旨意。当晚,逊河挺匪袭击了解放军驻逊河顾延岭县长住宅,顾县长和部下18名同志被捕
后壮烈牺牲。二十团在张锡爵、关凌玉带领下,乘坐马爬犁火速到孙吴县吴家堡集中。
12月16日,康崇刚和李万国令匪徒赵振刚带队伍攻打我军驻曾家堡韩家店营房。当时孙
吴自治军司令部派二连连长解明和指导员刘今生在腰屯一带发动群众,扩充人民武装。16日
这天刘今生返回北孙吴营部,解连长和27名新战士驻韩家店。挺匪包围韩家店时,解连长在
东兴屯起枪没等回来,即被挺匪刘海峰、薛玉山等人逮捕。驻韩家店新战士27人因无枪,加
之挺匪突然袭击,新兵全部被俘,解连长与27名同志于该村坝南英勇就义。
12月16日清晨,十九团在团长张鸣久带领下从瑷珲县二站出发,到孙吴城郊的十九团据
点西南屯集结,未等张部到达,挺匪已开始行动。当时驻孙吴苏军司令部有2名中国人,一名
叫李向臣(外号“李小个子”),原系抗联老战士,早年到过苏联,苏军出兵东北时担任向导
,后留作翻译。另一名叫李文德,原在东北军供职,做过抗日工作,但此人仇视共产党领导
下的人民政权,暗中与张鸣久勾结。为了配合挺匪进攻孙吴,破坏我军与苏军司令部的联系
,李文德和西南屯土匪十九团骨干分子戴耀先、孙见启、石新玉设毒计加害李向臣。16日清
晨,李文德假意邀李向臣去西南屯视察自卫团组建情况,把李向臣骗至戴耀先家的后道上,
突然用手枪逼住李向臣,早已埋伏的敌人一跃而起,石新玉下了李的手枪,戴耀先扒下李的
大衣,然后把他押至该屯刘振龙家的地窖里。当日晚李文德把李向臣从地窖押出,挺匪戴耀
先从背后开枪,李向臣当即牺牲。
辛元福、胡芷山等人,在公安局两次召开秘密会议,策划里应外合的具体行动。16日晨
,胡芷山、祝耀清窜到西南屯与张鸣久取得联系。当晚,潜伏在县政府任参议的陈德仁(原维
持会副会长)也匆匆来到西南屯,为挺匪进攻作准备。在此之前,辛元福网罗30余名匪徒打进
公安局内部担任警士。此时人民政府内外受敌。
12月16日上午,孙吴县县长任炳麟接到新任公安局秘书李树人(原维持会公安局副局长)
的报告:“张鸣久匪部定于当晚5点进攻孙吴,口令规定为‘攻击’,并指明其中负责人和有
关人员。”根据情况,政委吴飘萍、司令员桂生芳和公安局局长魏扬先后来到苏军卫戍司令
部,提供挺匪将要进攻孙吴的情况,请苏军注意和提供必要的援助。16日下午三四点钟,侦
察员报告西南屯挺匪有行动。桂司令电话命令驻北孙吴一营营长田玉富火速带部队到孙吴自
治军司令部准备战斗。当时一营是自治军唯一的武装,正式组建只有10天,仅有160人,30多
支长短枪(这时二连已叛出)。一连和司令部驻守南孙吴有50余人,10多支长短枪;三连和营
部驻守北孙吴,有100余人,25支枪。田营长接到南孙吴电话命令,马上带20余人、22支枪跑
步赶到司令部,接着在司令部附近的十字路口用高梁米袋子构筑掩体。
16日夜晚,十九团团长张鸣久自恃兵力强大,欲夺头功,率200余人,兵分两路向孙吴街
发起进攻。一路由张鸣久亲自带队,进攻自治军司令部;一路由李云鹤、胡芷山带领,进攻
公安局。张鸣久部进攻自治军司令部时,遇到自治军一营指战员顽强阻击,不能前进,随即
改变计划,先于李云鹤进攻公安局。在辛元福的里应外合下,占领了公安局,打开监狱,放
走被逮捕的反革命分子、原维持会公安局秘书李景华,砸开金库,抢走自治军收缴的大烟20
0余份,由李景文等人送往西南屯。张鸣久占领公安局后继续率领部下集中火力进攻自治军司
令部,此时是深夜12时左右。自治军在司令部和附近新兵入伍处有2处火力支掌点,有30余支
长短枪和一些手榴弹。在敌强我弱的危急时刻,自治军在桂生芳、吴飘萍、田玉富的指挥下
,沉着应战,多次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战斗中,挺匪的两发迫击炮弹落在苏军司令部门前
,苏军感到情况危急,立即向黑河红军司令部发急电,要求派部队增援孙吴。当夜,驻孙吴
苏军司令部的20余人投入战斗。
南孙吴战斗时,北孙吴刘今生电话请示向南孙吴增援,吴飘萍政委回答:“南孙吴(今孙
吴镇)紧张,你们过不来。”半夜时电话线路中断。
17日凌晨,北孙吴枪声大作,匪十八团200余人包围了自治军营部。当时营部仅有40余人
、3支步枪和部分手榴弹,敌我力量悬殊。但在刘今生指挥下,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伤
亡30余人,营部被挺匪占领,除刘今生躲于沟内未被敌人发现,其余战士被敌人押往北孙吴
学校。
17日凌晨2时左右,李云鹤见拿不下孙吴街,率部队单独溜走,胡芷山、祝耀清也慌忙跳
回西南屯。7时左右,匪十八团、二十团从东部按原部署进攻孙吴街。先头部队到达火车站门
前十字路口时,正值苏军国内五六百援兵乘坐25辆汽车,其中有2台汽车拉着“卡秋莎”大炮
到达孙吴车站,未等下车即投入战斗。匪十八团、二十团见大批苏军赶到,怆惶向逊河方向
逃窜。苏军乘胜追击,解救了北孙吴营部被俘人员。匪十九团张鸣久等10余人被苏军包围在
一处房框子里,诈称投降,又突然开枪,冲出一条血路逃走。上午9时左右战斗结束。
孙吴保卫战中自治军在苏联红军的大力支援下,彻底打败了国民党政治土匪的武装进攻
,保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此次战斗中共歼敌60余人。自治军牺牲40余人,伤30余人。
大桦树林子剿匪战斗
1946年5月初,国民党东北挺进军混成第六旅所属十八团和二十团,从逊河流窜到孙吴县
境内沿江乡大桦树林子屯,为首的是改编后的匪十八团团长李亚洲和二十团副团长李景云,
率领匪徒500余人。这伙土匪进村后抢劫、抓兵,无恶不做。当时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北路
剿匪总指挥王钧率领的剿匪大军刚刚在泰安(今依安)打了一个大胜仗,士气十分高昂。指挥
部得到孙吴县大桦树林子匪情情报后,王钧副司令员决定亲自率领省军区警备二旅、警备三
旅、骑兵团和警卫团挥师北进,于5月8日在孙吴县城周围集结。
在孙吴,王钧与同年2月末先到达孙吴的三旅参谋长姚国金、三旅九团团长邢奎,以及孙
吴县县长赵天野、县委书记兼保安大队政委牟海波等共同研究了敌情,决定先派出一个侦察
班化装成渔民进行侦察。
5月10日,剿匪指挥部根据侦察情报,制定了“引蛇出洞”的作战方案,派少数部队正面
进攻敌人,设法将敌人赶出村庄,其余部队在周围埋伏,待机歼敌。三旅九团三营营长袁大
文打先锋,并调一个炮兵连配合三营打正面。部署后,部队立即进军大桦树林子村。
5月11日,三营途经小桦树林子,解决了敌人观察哨,继而急行军向北2.5公里接近大桦
树林子。下午,战斗打响,敌人用密集的火力封锁公路,企图切断剿匪部队进攻的路线,炮
兵连立即还击,在炮兵掩护下,三营指战员利用公路两侧土坑边打边向前冲,黄昏时分,把
守村口的土匪被击溃,部队从村东南角斜插入村屯。这时,黑河军分区所属部队也从北面的
四季屯包抄过来。土匪见势不妙,慌忙上马,从村西北角“淘金坑”处钻入密林,向西山方
向狼狈而逃。途中遭到部队伏击,只好折向南,沿山边草地经霍尔漠津南山向逊河方向逃窜
。部队派李忠民率骑兵团从霍尔漠津插过去截击敌人,由于夜幕降临,地形不熟,仅抓到匪
十八团参谋长李万巨等十几名匪徒,其余敌人溜掉。2天后,该股土匪在哈达彦南侧的老西窝
棚被打垮。
大桦树林子战斗中毙敌4人,俘10余人。剿匪部队牺牲4人,村屯百姓无伤亡。战斗结束
后,王钧部队暂住四季屯和大桦树林子。为瓦解挺匪队伍,决定释放李万巨。在四季屯,王
钧亲自给匪首刘光才写信一封,让李万巨带去,劝土匪无条件投降。
腰岭战斗
1946年8月上旬,三旅十团五连在连长张泉率领下奇袭腰岭,匪混成六旅刘光才部100余
骑兵被歼,其中毙敌50余名,俘虏80余名,缴获战马80余匹、轻重武器60余件。五连战士伤
8人,牺牲5人。
高丽窖战斗
高丽窖位于清溪,1946年冬,土匪“双山”、“四季好”(土匪绰号)在高丽窖盘踞,时
常下山骚扰百姓,县保安队政委牟海波率领部队攻下高丽窖,活捉2名匪首,就地枪决。
曾家堡战斗
1948年8至9月间,驻逊河骑兵连指导员景春荣(现名景帆)带领两个骑兵班来到腰屯驻守
,以防土匪切断孙吴至逊克通道。一天,部队感到情况异常,自清晨至中午,只见公路上有
西去孙吴方向的行人,却不见东来的行人。部队判断,中途可能有敌情,决定派人前往侦察
并见机行动。为缩小目标,只由景春荣带半个班,加上通讯员共8人,步行向孙吴方向前进。
部队行至曾家堡飞机场,向村中瞭望,发现曾家堡村有的房上有人,断定是敌人哨兵。
曾家堡村南是逊河,河南岸是山,北岸是防洪堤,部队从堤坝外侧隐蔽向敌人接近,每
隔20米左右布置1人,做好战斗准备。景春荣同通讯员和掷弹筒手在村正南方向。这时村中敌
情看得很清楚:土匪中有的备马鞍,有的搬动衣物、粮食、黄烟等物品,似要撤离之状。敌
人丝毫没有觉察我部队行动,趁敌人忙乱之机,景春荣下令射击。一时子弹夹着炮弹飞向敌
群,敌人摸不着头脑顿时慌作一团,人喊马叫,翻身上马,来不及带走抢来的东西,边逃边
还击,往北山方向逃窜。此时,部队年轻的掷弹筒手歼敌心切,将掷弹筒移到坝上射击,景
春荣发现后立即去拉,一把没拉住,被敌人子弹击中,掷弹筒手当即牺牲。100多名土匪逃往
北山,战士进村搜查,发现敌尸10多具,缴获大量敌人未来得及带走的物品。黄昏时分,孙
吴县县长赵天野和公安队陆续赶到,战斗胜利结束,这是孙吴境内以少胜多的一次著名战斗

收降三站、四站残匪
1948年12月,活动在嫩江、瑷珲两县三站、四站的一股土匪被击溃后,余部残匪七八人
无计可施,向孙吴县人民政府投诚。上级命令孙吴县保安队执行收降残匪任务,在队长李心
惠带领下,出动1个排30余人,乘5张马爬犁行程150华里,到瑷珲县三站。次日在山里取回土
匪抢劫的粮食、布匹、猪肉等物资,连夜返回孙吴。
收降清溪残匪
1949年1月,县委组织干事徐桂芝、宣传干事单景春带保安队17名战士到清溪收降李文远
部残匪。双方接触后,徐、单二人向李宣传党的政策。李提出3个条件:“不杀头;财产归己
;安排职业。”随后同意投降。由李文远写信一封,单景春乘马爬犁前往八九十里外的车网
子窝棚收降。两天后,该股残匪14人全部投降,缴获枪14支,马14匹。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孙
吴境内最后一股残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