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置沿革
第二节 建置沿革
一、历史沿革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嫩江流域就有人类活动。县内临江乡多金村和卧都河乡
卧都河江口一带,都有“细石器文化”分布。
先秦时期,属@d:嫩江县志imagesHZ690061ZA.jpg貊,为其北境。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夫余属地。
隋代,属室韦地域。
唐代,属河北道室韦都督府岭西部。
辽时期,属东京道室韦王府。金时期,属上京路蒲峪路。
元代,初为乃颜封地,中为蒲峪路屯田万户府,后属辽阳行省开元路。
明代,属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永乐七年(1409年),在今县城置木里吉卫。正统十四年(1
449年),在今伊拉哈镇展望村置亦力克卫。
清代初期,属盛京总管辖地。顺治十年(1653年),改属宁古塔昂邦章京(1662年改称宁古
塔将军)。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改属黑龙江将军。
二、建置后沿革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筑成墨尔根城(今嫩江县城),始设邑。二十九年(1690年),黑
龙江将军自黑龙江城(今黑河市爱辉镇)移驻墨尔根城。三十三年(1694年),又自黑龙江城移
来副都统一员与黑龙江将军同驻墨尔根城。三十七年(1698年),墨尔根副都统移驻齐齐哈尔
城,翌年黑龙江将军亦移驻齐齐哈尔城,留协领驻墨尔根城。四十九年(1710年)复设墨尔根
副都统。光绪八~二十年(1882~1894年),曾在墨尔根副都统辖区内的小兴安岭西麓太平湾
(今塔溪乡兴安城村西1公里)另设兴安城,置副都统衔总管,直属于黑龙江将军。光绪三十三
年(1907年),裁黑龙江将军,改设黑龙江行省,墨尔根副都统归其管辖;翌年,裁墨尔根副
都统,改设嫩江府。
民国2年(1913年),东北各省改革行政建制,裁嫩江府,始设嫩江县,归属黑龙江省龙江
道。民国18年(1929年),废道制,改为黑龙江省辖之三等县。1933年1月,嫩江县沦陷。193
4年(伪满康德元年)12月,划归伪龙江省。1937年(伪满康德4年)6月,改属伪北安省。1943年
(伪满康德10年)10月,又改属伪黑河省。
1945年8月12日,嫩江县获得解放。是年11月,建立地方人民政权,归属嫩江省。1946年
4月,嫩江省增设嫩北行政区,三月后改称第二专区,嫩江县为其辖县。1947年2月,黑龙江
省与嫩江省合并称黑龙江嫩江联合省(简称黑嫩省),是年9月恢复两省建制,嫩江县先后归属
黑嫩省、嫩江省。1949年5月,黑龙江省与嫩江省再次合并称黑龙江省,遂归属黑龙江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属黑龙江省。1954年8月,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定名黑龙江
省,增设嫩江专区,归属黑龙江省嫩江专区。1960年5月,嫩江专区并入齐齐哈尔市,遂属黑
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61年10月,再设嫩江专区,复属嫩江专区。1970年3月,改属黑龙江省
黑河地区并延续至今。
三、县名由来
嫩江县,旧名墨尔根。元代,始称“灭捏该”,明代设卫称“木里吉”,清代均译作墨
尔根。清初,筑城和置副都统,均定名墨尔根。墨尔根名称由来有二说:一为“以河名城”
说,《龙沙纪略》、《黑龙江述略》和《黑龙江外纪》均有墨尔根以河名城之记;二为“民
族语意”说,《盛京通志》作“墨尔根,国(满)语,精能也”记,《三国地志》作“墨尔根
蒙语技勇精熟,即善射之意也”记。经考,墨尔根河即今之喇嘛河,源于城东南60里,两源
分别称大墨尔根沟和小墨尔根沟,汇合后称墨尔根河,流经城东和城北汇入嫩江,以河名城
当为可信。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裁副都统而立府治,始定名嫩江并沿用至今。嫩江县(府),
因水得名。清初至1934年,嫩江纵贯辖区中部;此后,嫩江为县域西境界河。嫩江,南北朝
称捺水,隋代称难河,唐代称那河,宋代称纳水,元代称那兀江,明代称脑温江,清初称诺
尼木伦(系蒙语,“诺尼”为“碧绿”意,“木伦”为“江”),清代中期始称嫩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