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电力

第二节 电力



一、发展概况
1936年(伪满康德3年),伪满洲电业株式会社齐齐哈尔支店在县城始建发电所,为电力工
业之始。时由内蒙古海拉尔拆迁调入300马力和200马力锅驼机各1台、500千瓦发电机1台、配
套锅炉2台,建成后年发电量65万度。
1945年解放后,原发电所改称嫩江电灯厂,因铁路中断,燃煤奇缺,曾一度以木材、沥
青、豆饼作燃料,维持发电。
1952年,新建的九三垦区开始配备柴油发电机组,解决生产生活用电。1953年,嫩江发
电厂进行扩建,由省内鸡西矿区滴道矿调入880千瓦冷凝式汽轮发电机组1套和配套锅炉1台,
于翌年1月投入运行发电,因负荷不足400千瓦,年仅发电150万度。1958年,因正值“大跃进
”高潮,许多地方都挑灯夜战,灯火彻夜通明,用电量猛增,县发电厂虽已满负荷生产,但
电力不足的状况愈演愈烈,许多较大单位开始配备自备电源;新办工业的村屯开始自办发电
。到1965年,除县发电厂外,企业办电不下几十处,其中生产能力较大的有国营农场5处、劳
改农场9处、省属矿山1处,年发电量达1406万度。1969年末,九三垦区南部各场开始接通国
家电网,停止自办发电。1970年,国家电网延伸到县城,电力紧张状况得到缓解,国家供电
配额不足部分仍由县发电厂补充。1976年全县发电量曾达3279万度。1982年,因县发电厂设
备运行年久,已无法修复,县政府自筹资金,购进2500千瓦发电列车1列,组建列车发电厂,
是年10月开机发电,年发电量可达700万度,原发电厂同时停运报废。是年,七星泡农场改由
国家电网供电,停止自办发电。1983年全县发电量达3451万度,创历史最高水平。1984年,
嫩江农场改由国家电网供电,停止自办发电。
1985年,纳入国民经济统计的全民所有制发电企业有县列车发电厂、省多宝山铜矿电厂
和九三农场局电管所,集体所有制企业有联兴乡工业、霍龙门乡综合厂、白云乡综合厂和座
虎滩乡综合厂,年发电量1476万度,工业产值77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6%,与1949年
比较,发电量增长76.7倍,产值增长37.5倍,平均每年递增率分别为9.4%和10.7%。未列入统
计的发电工业有省属矿山1家、省属农场3家、农副业生产基地34家、县属林场10家、乡村62
家、企业自备电源24家,年发电量约为1133万度。
二、主要电厂
县发电厂 位于县城内火车站西南,站前大街中段西侧。1936年(伪满康德3年)始建,称
“满洲电业株式会社”嫩江营业所发电所,有员工41人,装机500千瓦,年发电65万度,为全
县第一座发电厂。1945年末改称嫩江电灯厂,隶属于西满邮电管理局。1948年,改称嫩江电
业局。1949年9月,上划齐齐哈尔电业局管辖,改称嫩江营业所发电车间,时有职工57人,年
仅发电19万度,1951年,改名嫩江发电厂。1953年,进行改建,装机容量增至880千瓦,职工
达73人,年发电150万度。1958年,下划嫩江县管辖,改称嫩江县发电厂。1982年,因机械运
行年久已无法修复,另建列车发电厂取而代之,于是年10月撤销。
县列车发电厂 位于县城内火车站南西侧、站前大街南段东侧。1982年4月始建,由县自
筹资金117万元,购进发电列车1列,装机2500千瓦,是年10月启运发电,成为县城生产、生
活主要电源之一,还担负临江、前进、海江等地供电任务。1985年,设汽轮机、电气、锅炉
、热工、化验5个生产车间,职工95人,拥有整套发电车厢14节、主要设备10台,固定资产净
值24万元;发电量694万度,工业产值5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263元,上缴税金5万元,税
后利润3万元。

@img7WK00XN.jpg^JPEG^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