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党员
第二节 党员
一、队伍状况
1945年8月12日,东北党委员会派出3名中共党员来县工作,县内始有第一批中共党员。
是年12月,中共嫩江县工作委员会开始秘密建党,经扈惠民、夏凤林介绍,范革人加入中国
共产党,成为本地发展的第一名中共党员。此后,在剿匪、建党、土地改革和支前参战中,
涌现一批阶级觉悟高、对革命事业忠诚、工作积极的先进分子,先后被接收为中共党员。19
48年9月15日,县委开始公开建党,对非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教育,条件成熟者被吸收入党,
至1949年,县属党员达到912人。
建国初期,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后,有一大批先进分子被接收为中共党员,到
1956年末,县属党员达到3255人,比上年纯增1288人,增长65.5%,比1949年增长2.6倍。
1958年,开展“大跃进”并一举实现人民公社化,党组织发展加快,被接收入党的人数
增加,到1959年县属党员人数增至4272人,比1956年纯增1017人,增长31.2%。进入国民经济
调整时期后,县委在农村整党整社,在其他行业亦注重党员素质,党员发展速度减缓,到19
65年,县属党员4643人,仅比1959年纯增371人,增长8.7%,比1956年增长42.6%。
“文化大革命”初期,党组织陷于瘫痪,党的队伍呈冻结状态。1969~1970年,全县分
三批开展整党建党,搞“吐故纳新”,把某些老党员清除出党,突击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到
整党建党结束时,县属党员达到5770人,比1965年增长24.6%。此后4年间,党员发展速度减
缓,党员人数变化较小。1976年,在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加快党员发展速度,当
年增加党员884人,到是年底县属党员达到7357人,比1970年增长27.5%,比1965年增长58.5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组织建设走上健康发展轨道,改变了偏重于阶级成份、在
工农兵中发展党员的作法,重视在知识分子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注重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及
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分子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党员队伍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和职
业构成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到1985年末,县属党员达到8737人,比1976年增长18.8%,比194
9年增长8.6倍。
二、管理教育
1945年11月末,建立中共嫩江县工作委员会后,党员即由县工委统一管理。翌年,县工
委设立组织部主管党内组织管理,设立宣传部主管党内教育。县工委改为县委后,根据上级
党组织的指示,开展以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
)为内容的整党,由于缺乏经验和控制不力,致使在清洗阶级异已分子时发生扩大化,当时的
三区(今伊拉哈镇)清洗前有党员50人,清洗后仅存16人。此次整党结束后,县委于1948年8月
24日~9月14日举办党员训练班,培训党员52人,主要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明确党员条件,端
正入党动机,使学员提高思想觉悟。
建国后,党组织开始建立“三会一课”(定期召开支部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定
期上党课)制度,党内组织生活趋于正常化、制度化。1950年4月,县委设立党训班,始有专
事党员培训的常设工作机构,主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著作和党的基本知
识,并为党在各时斯的中心工作培训骨干。是年8月12日~9月27日,县委组织所属党组织进
行整风,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解决少数党员蜕化变质、违法乱纪
问题。1952年11月29日~1953年3月27日,县委在农村进行整党,有60个支部482名党员参加
,通过学习党章和有关文件,进行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整党结束前,按照党员标准,履行
登记手续,并接收新党员97名。1953年11月28日~12月2日,县委召开党员代表会议,传达贯
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会后,党内形成学习热潮。1955年8月20~27日,县委召开农村党
员大会,学习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党员纷纷带头走互助
合作道路。1957年11月11日~1959年3月10日,县内党组织进行整风,由于发生了反右派斗争
严重扩大化,主观主义倾向不仅未得到纠正,反而又有新发展。此间,县委党员训练班改为
党校,分期分批培训党员,使党员教育形成制度。1961年1~3月,县委分期训练党员3500名
,占党员总数的77%;县委还在农村开展整风整社,对统一党员认识,纠正“左”的错误,扭
转农村形势起了一定作用。1962年1~3月,县委分批培训党员,学习《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
例(草案)》,共培训党员3500人,占党员总数的72%。自1963年7月始,县委多次在农村进行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1964年9月~1965年3月,县内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6年
1~12月,又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使党员受到一次普遍的思想教育,但把许多问题
都说成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使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
1966年6月,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又开展“文化大革命”,党内正常的组织生活
被打乱,党员的管理教育受到冲击。1967年3月后,党的组织陷于瘫痪,党内组织生活被迫停
止。1969~1970年,在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主持下,进行整党建党,学习毛泽东提出
的“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
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五十字建党方针,在整党中“虚心听取无产阶级革命造反
派的意见”,犯错误的党员进行“斗私批修”;在建党中“吸收那些朝气蓬勃、富有无产阶
级革命造反精神、勇于在阶级斗争中冲锋陷阵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入党”,搞“吐故纳新”
。此次整党建党后,党组织虽得到恢复,却增加了一些“造反派”,使党的成份和党员思想
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此后,党组织开展学习毛泽东一系列指示、批判陈伯达、批判林彪
反革命集团、批判孔孟之道、评《水浒》、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批邓(邓小平)反击
右倾翻案风”等活动,意欲提高党员的“路线斗争觉悟”,实质上在理论和思想上混淆了是
非。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对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批判,开始拨乱反
正,但仍继续贯彻“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1977年
10月~1978年8月,县委在农村120个党支部开展整党整风,有1800名党员参加,解决了一些
党内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问题。1979年2月后,县委组织党员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公报,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0月,县委举办理论学习讨论会,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件和叶剑英在建国3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统一党员认识,贯彻“解放
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是年,县委党校办班5次,培训
452人。1980年3月,组织学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内生活逐步实现正规化、
制度化;5月,县委召开党建工作会议,制定了《嫩江县1980~1984年干部培训规划》和党员
教育意见,党员教育培训走上正规化道路;是年,县委党校办班4次,培训360人。1981年7月
,党内掀起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热潮,统一对建国以来党的基
本经验、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拨
乱反正、继往开来;是年,县委党校办班5次,培训368人。1982~1983年,县委党校先后举
办学习《邓小平文选》、中青年干部培训班6次,培训403人。1984后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
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县委组织全县党员进行学习,加深对经济体制改革必要性、艰
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积极探索,历行改革;县委党校举办培训班2次,培训176人;为加强
党员教育,开始建立乡镇党校,扩大党员培训基地。1985年6月25日后,县委根据《中共中央
关于整党的决定》,在县直机关26个直属党委、5个直属总支、9个党组、161个支部、1835名
党员中进行第一批全面整党;至翌年结束时,共有1810名党员履行登记手续、1人被开除出党
、1人被除名、1人受到留党察看处分、8人受到严重警告处分、10人受到警告处分、2人不予
登记、2人暂缓登记,整党的目的基本达到。是年,县委党校举办学习班4次,培训400人;乡
镇党校培训工作进展较快,两年共举办培训班32次,培训人数多达2492人。
@img 7WK00YP.jpg^JPEG^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