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会
第五章 人民团体
第一节 工会
一、领导机构
1949年7月,组建嫩江县工会,始有县级工会领导机构。是年10月,选出第一届县工会委
员会,由委员9人、主任1人组成。1953年2月17日,县工会改为县工会联合会,设主席、副主
席各1人。1955年2月、1956年8月,分别选出第六届、第七届县工会联合会,组成状况无考。
1959年4月4日,县工会联合会改为县总工会,始行委员制,内设专职生产、生活、宣传教育
、财务4名委员。1961年12月,选出第八届县总工会,组成人员有委员17人、主席1人、副主
席1人。1966年11月,选出第十届县总工会,组成人员有委员17人、主席1人、副主席2人。1
967年3月,随着县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县总工会陷于瘫痪。1968年1月17日,县革命职工代表
大会选举产生“工代会”委员17人、副主任2人、遂以“工代会”取代县总工会。1973年6月
10日,县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选出县第十二届总工会,组成人员有委员37人、主任1人、副
主任2人,复设专职生产、生活、宣传教育、财务4名委员,“工代会”被撤销。1981年,县
总工会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生产部、生活女工部、财务部6个工作机构,附设文化
宫、职工学校2个事业机构。1982年1月,选出第十三届县总工会,组成人员有委员43人、常
务委员9人、主席1人、副主席1人。到1985年,县总工会内设工作机构和附设事业机构均无变
动,但工作人员有所增加。
二、基层组织
因县工会存档资料甚少,基层组织状况只能略记。
1947~1949年,先后成立建筑、店员、排木3个行业工会,始有第一批工会组织。1950年
,增设米、面、油加工工会,店员工会下设银行、国营贸易公司、私营饮食业、供销合作总
社4个分会,排木工会改为木业工会,行业工会增至8个,拥有会员266人,占企业职工的52.
2%。1953年,在原有行业工会的基础上,组建工业、商业、农业、教育4个产业工会。1959年
4月4日,撤销产业工会,基层工会均由县总工会直属。1961年,实设基层工会委员会78个,
划分711个工会小组,拥有会员6720人(其中女会员826人),占企事业职工的28.3%,配备专职
工会干部22人。1962年,在国民经济调整中,企业关停并转,基层工会组织和会员人数均比
上年减少,实有工会委员会63个、工会小组367个,会员3871人(其中女会员756人),专职工
会干部9人,但会员在职工总数中的比重增至70.5%。1976年,开始建立系统工会,到1983年
达到15个。1984年,基层工会委员会达到229个(其中系统工会23个)、工会小组1185个,拥有
会员18715人(其中女会员7150人),占职工总数的87.0%,专职工会干部69人。1985年,实有
基层工会委员会229个(其中系统工会27个、非企业工会69个、集体所有制企业工会50个),划
分工会小组996个;拥有会员19202人(其中女会员7488人),占职工总数的83.1%;工会专职干
部151人、兼职干部1380人。
三、历次代表大会
自1949年10月召开嫩江县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以来,到1985年共召开13次代表大会,其
中有文字可考的共8次。
第一次代表大会 1949年10月16~17日举行,出席代表40多人。会上传达了全国工会会
议精神,总结了工会半年来的工作。选举产生嫩江县第一届工会委员会。
第六次代表大会 1955年2月24~26日举行,出席代表53人、列席代表3人、特邀代表5人
。县长刘廷春到会讲了话,第五届工会联合会主席作了《上届工会工作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
告》,部署了支援农业合作化和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等项工作。选举产生了第六届县工会
联合会委员、主席、副主席。
第七次代表大会 1956年8月27~29日举行,出席代表人数无考。县委副书记潘继昌、县
人委副县长陈宝纯到会讲了话,第六届县工会联合会副主席作了工作报告,部署了以技术革
新和增产节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工作。选举产生了第七届县工会联合会委员、
主席、副主席。
第八次代表大会 1961年12月15~17日举行,出席代表301人、特邀代表17人。县委书记
处书记潘继昌致祝词,上届总工会主席作《嫩江县总工会三年来工作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
》,部署在职工中进行“三面红旗”(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教育,开展社会主义劳
动竞赛工作。选举产生县第八届总工会。
第十次代表大会 1966年11月30日~12月3日举行,出席代表536人,特邀代表62人。会
议听取和审议上届总工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第十届总工会。
第十一次革命职工代表大会 1968年1月15~17日举行,出席人员无考。县革命委员会负
责人到会讲了话,听取并审议《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用毛泽东思想组织和教育
工人阶级队伍,为夺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而奋斗》的报告,通过了《给毛主席
的致敬电》、《给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嫩部队的致敬信》和《嫩江县革命职工代表大会决议》
,宣布正式成立“工代会”,选举产生“工代会”委员会。
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1973年6月9~10日举行,出席代表412人。县革命委员会负责人到会
讲了话,上届“工代会”作了《以批林整风为纲,加强工会建设,为完成党的各项任务而奋
斗》的工作报告,通过了《团结起来,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
的决议,撤销“工代会”恢复总工会。选举产生县第十二届总工会。
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1982年1月11~12日举行,出席代表484人、列席代表16人、特邀代
表3人。县委副书记王可喜到会讲了话,会议听取和审议县总工会主席所作的工作报告,部署
了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举产生了县第十三届
总工会。
四、主要活动
民主管理 1982年以来,企业工会开始筹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组织职工参
加管理、参与决策和对行政领导班子进行民主监督。到1984年,共有195个企业实行职工代表
大会制度,占建立工会的企业总数的85.1%;有159个企业民主选举行政领导,占实行职工代
表大会制企业的69.8%;有58个企业民主评议行政领导,占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企业的29.7%
。1985年,有169个企业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占建立工会的企业总数的73.8%;有79个企
业民主选举行政领导,占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企业的46.7%;有42个企业民主评议行政领导,
占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企业的24.8%。
群众生产 工会组织始终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国家经济计划,配合企业行政领
导班子组织群众生产,开展不同形式的劳动竞赛,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建国初期,在爱国
增产节约运动中,组织职工参加劳动竞赛,激发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性。第一个五年
计划期间,组织职工参加增产节约和先进生产者运动,为提前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贡献了力
量。1957年后,各级工会组织职工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技术革命。1961年,
提出合理化建议9915件,其中被采纳的2012件,涌现先进集体143个、先进生产者2244人。1
962年,提出合理化建议1014件,其中被采纳505件,节约价值6万元;涌现先进单位160个、
先进生产者1450人。“文化大革命”中,工会的群众生产活动被迫停止。1979年,始设嫩江
县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协作,推动技术进步。1980年起,工业战线开展
了一条龙协作赛、对口对手赛、班组机台红旗赛,财贸战线开展了优质服务竞赛。1985年,
职工技术协作组织达到20个,其中专业推广队3个25人、技术交流站3个22人;攻克技术关键
项目40项,举办技术讲座66场3592人次、技术表演54场1592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760件,其
中被采纳的344件;涌现先进集体302个,先进个人2466人。
职工福利 工会组织始终把关心职工生活当作自己的重要职责之一,配合企业领导班子
解决职工吃穿、住房、医疗、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工业卫生、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还从
有限的经费中拨款救济职工。1954年,工会开始创办互助储金会,组织职工互助互济,当年
建起互助储金会38个,参加职工925人,储金总额8946元。1957年,互助储金会增至43个,储
金总额增至11482元。1961年,互助储金会增至54个,有4348人参加,储金总额18430元。19
62年,在职工精简中,互助储金会仍达55个,有2130人参加,储金总额14345元;对613名职
工发放困难补助,补助金额多达32542元;建起托儿所5个、幼儿园1个、哺乳室3个。“文化
大革命”中大肆批判“福利工会”,职工福利无人敢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会的职
工福利工作日趋活跃。1984年,建起劳动保护委员会11个,设置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76人,
举办劳动保护培训6次287人;企业办食堂29处、浴室13处、理发室4处;企业办托幼机构53个
,配备专职人员176人,受托子女1387人;互助储金会达111个,有8236人参加,储金总额56
1106元;有130个企业向847名职工发放困难补助,补助金额33451元;职工离退休3278人,发
放离退休工资达133.4万元。1985年,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增至35个,工会小组劳保委员
153人,举办劳保培训班8次158人,对尘毒点测定14次,查出产毒点2处;建立退休职工管理
组织95个;互助储金会增至129个,有8095人参加,储金总额59861元;发放职工困难补助54
3人,补助金额28058元;扶持贫困职工59人,当年脱贫55人。
宣传教育 工会组织成立之初,就注重对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学习,基层工会创办
业余学校,组织职工入校学习文化、技术知识,开展体育、文艺娱乐活动,活跃职工的业余
生活。1961年,工会设立66个学习小组,有1377名职工参加学习;设立娱乐室18个、图书室
22个,藏书2875册。1962年,组织篮球队48个474人、排球队7个55人、足球队5个57人、乒乓
球队36个178人。为推动职工教育,县总工会设立了文化学校。“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的
宣传教育工作被迫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会的宣传教育工作日趋活跃。1981年,
县总工会恢复职工学校,配备专职教职员3人,开设高中语文、数学2个教学班,当年入学职
工达56人。1982~1984年,县总工会发动职工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促进了十二大精神的贯
彻;举办赵春娥、张海迪图片展览,参观职工达8000多人;召开振兴中华读书演讲现场会,
使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得到普及;先后举办3届迎新春联欢会,共11个专场,有2200人参加活动
;举办城镇职工篮球赛2次,有46个队560名运动员参赛;举办中国象棋赛1次,有12个系统的
78名选手参赛;举办城镇职工马拉松赛1次,有300多人参赛;举办城镇职工文艺汇演1次,有
14个演出队200多名职工演出100多个节目;举办庆祝建国35周年职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
展览1次,展出作品218件,参观人数达2000多人;职工学校达到23个,配备专职教师67人,
在学职工1518人,毕业职工1627人;工会设立俱乐部8个、图书室10个、电影放映组7个、业
余文艺演出队4个、业余文艺创作组3个;设立田径场41个、球场61个,建立各种球队156个2
098人,参赛20次,有275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5年,各级工会开始创建“职工之家
”,各项活动更加活跃。为配合普及法律知识教育,总工会举办了“法律知识答辨会”、“
城镇职工理想、纪律、法制知识答辨会”,共有160多名职工参加答辨。第四届迎新春联欢会
的规模大于往年,达到7个专场,参加活动人数增至2000人。举办首次元旦联欢会,邀请社会
各界200多人同劳动模范一起联欢。现有职工学校20个,教职员132人,在学职工556人,毕业
职工1601人;读书自学小组43个,参加活动的248人;兴趣爱好小组4个,参加活动的14人;
职工自学人数达1201人。现有文化专职人员13人,建立业余文艺队43个、队员481人,业余文
艺创作组4个、组员17人。现有体育专职人员11人、各种球队132个、队员2635人,举办比赛
95次、参赛2579人次,又有413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