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训练

第二节 训练



解放初期,民兵训练由区、村两级分别组织,各区每年集训民兵干部1次,各村在春、冬
两季均自办民兵训练,训练项目有队列、射击、投弹等。
1950年后,民兵训练改由县人民武装部组织和指导,在城乡始设民兵训练站21个,主要
进行步兵科目训练。此后,群众体育活动日趋活跃,普遍建立国防体协和农村体协组织,使
民兵训练实现了经常化和多样化。1958年开始“大跃进”后,县内民兵每年集中训练时间达
到10~15天,至1960的3年间,参加训练的民兵已达12298人次。此间,民兵训练项目除步兵
常规“五大技术”(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外,还有空降、防空、防化学、汽
车、摩托车等。1964年,开展民兵“大练兵”,县人民武装部从驻军聘请军事教员26人担任
练兵教师,编印教材800份,自制教具40件,培训民兵军事教员384人,推动广大民兵的练兵
活动,实现了民兵训练正规化。1970年后,民兵训练突出“三打三防”(打坦克、打飞机、打
空降和防化学、防原子、防空降)的训练,还新增炮兵、工兵、通信兵基本科目的训练,并注
重从实战出发,开展武装泅渡、强渡、水中擒敌、攻碉堡等演练,参加训练人数突破1.5万人
,其中已熟练掌握专项技能的骨干民兵达500人。1977年,县人民武装部开始举办民兵干部训
练班,组织县属民兵军事会操;翌年,又组织民兵进行游击战、袭击油库等作战演习,两年
共培训民兵干部1374人。
1983年后,随着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兵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民兵训练大幅度压缩,训练的重点转向培训民兵干部和专业分队,训练方法亦不断改革,县
属民兵创出的“六七加农炮内膛枪训练法”获沈阳军区民兵训练项目改革三等奖,“四○火
箭筒内膛枪训练法”获省军区民兵训练项目改革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