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剿匪
第三节 剿匪
一、第一次嫩江保卫战
1945年8月12日嫩江县解放后,东北党委员会派遣东北抗日联军干部夏凤林和战士王长春
、张凤宽来此开辟工作,于是年9月15日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嫩江省人民自卫军第九支队
和嫩江县民主大同盟。而由伪官吏和豪绅把持的嫩江县地方治安维持委员会仍主持地方事务
,其中的顽固分子同国民党反动派沆瀣一气,妄图窃取胜利果实。中国国民党嫩江省党部也
乘机派遣人员来嫩,建立国民党组织,集结反动武装“光复军”,秣马厉兵,妄图“消灭”
中国共产党。此时政治斗争十分激烈,军事对峙日趋严峻,已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1945年11月下旬,“光复军”团长韩福暗中策反胡维舟(人民自治军十一团收编人员,当
时为协助团长工作的人员),得到胡的响应,胡还暗中策动十一团第二营叛变,欲里应外合,
“吃掉”十一团,夺取嫩江县城。是月30日,人民自治军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金忠和嫩江省第
二行政区专员王文等首长来县视察,胡维舟便将金、王一行人诱至自己住处,自以为得计,
命令随从将来人缴械,幸有第二军分区司令部警卫连长史化鹏大智大勇,临危不惧将胡擒住
,解除危难,经搜查,获得胡与“光复军”相互勾结的的罪证,将胡处决,随后解除了十一
团二营的武装,根除了内奸。12月1日凌晨,“光复军”纠集兵力500余人,分几路进攻嫩江
县城,火力甚猛,守城防线被突破,转入巷战,相持三天两夜,终将“光复军”击溃。此次
保卫战共毙伤敌人200余人、俘获100余人,人民自治军牺牲30余人,讷河县民主政府县长张
振勋中流弹牺牲。
二、第二次嫩江保卫战
1946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二日),“国民党东北挺进军”(即“光复军”)刘山东(刘光才
)、王乃康、关作舟、孙云卿、杨化泉等部纠集千余人,再次进攻嫩江县城。人民自治军十一
团经过侦察和敌情分析,报请第二军分区批准,制定出“避其锐势,主动撤退,诱敌深入,
待机全歼”的作战方案。中共嫩江县工委书记、十一团政委扈惠民和第二军分区参谋长王仁
兴已于先一日率十一团主力和县机关撤至讷河。十一团团长夏凤林率1个骑兵排和2个步兵班
担任掩护,撤出途中歼敌20余人,安全撤至讷河。2月3日拂晓,“光复军”进入嫩江县城,
发现十一团已经撤出,便分兵向讷河县扑去,遭到人民自治军的伏击,不得不返回嫩江县城
。
三、第三次嫩江保卫战
1946年2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组织10个团兵力,由旅长宋康、王化一和第二军
分区司令员金忠担任指挥,分三路向嫩江县城进发,揭开第三次嫩江保卫战的序幕。2月26日
夜,担任嫩江县城西门主攻的十一团行至二十里屯(今前进乡繁荣村)时,驻守的“光复军”
1个连毫无察觉,被一举全歼,缴枪300余支。2月27日拂晓,各路攻城部队同时发起攻击。十
一团主攻的西门驻有“光复军”2个连,一击即溃,俘敌百余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200余支
。敌外围防线很顺利地便被攻破,战斗迅速向纵深发展,历经3个小时巷战,将城内“光复军
”全歼,仅有刘山东、王乃康、关作舟、孙云卿、杨化泉等匪首脱逃。此次保卫战,不仅一
举收复嫩江县城,使人民政权得以巩固,而且是剿匪斗争的转折点,“光复军”自此每况愈
下,终致覆灭。
四、双龙泉战斗
1947年9月18日,前官区绥化台屯(今前进乡新华村)地主与“光复军”匪首杨化泉配合,
策动18名武装民兵叛变,投向杨化泉残部。这支土匪武装四处烧杀抢掠,为害乡里。10月上
旬,杨化泉部又窜到前官区骚扰。10月12日,前官区政委巫文质率区保安中队和各村民兵,
追剿杨化泉残匪,在双龙泉(今跃进农场场部驻地)与之作战。巫政委一马当先,勇往直前,
不幸牺牲,保安中队指战员和民兵满怀悲愤英勇杀敌,土匪大部被歼,只有杨化泉等少数人
逃脱。在此次战斗中,区保安中队排长陆泰照、陈屯村农会主任王长福、陈屯村民兵队长张
清和不幸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