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新志编修始末
六、新志编修始末
早在1961年,县档案馆即开始酝酿编修新县志,后因忙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文化大
革命”的干扰,未能付诸实施。1972年末,新县委决定由档案科负责编修新志。在档案科长
邵魁德主持下,着手收集修志资料,历时2年,从北京、南京、上海、沈阳、大连、长春、哈
尔滨、齐齐哈尔等地档案馆和图书馆取得一大批历史资料,还在全国各地(最远至新疆)访问
历史见证人,将历史资料基本收集齐全,成为全国新编县志起步最早的县份之一。1974年11
月,从县直各部门抽调5人,组成8人编写班子,开始编纂县志初稿,至1976年7月形成70万字
志稿。此后,由档案科张景余进行修改加工,至1980年11月完成报审稿,采用断代史体例,
划分清代以前、中华民国时期、满洲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时期计5个阶段,社会
主义时期又分为农业、工交、财贸、科学文化计4个部分,打印后汇订8册,全志约100万字。
1982年送审稿获县级批准,前往上海市印刷四厂排版,并向全国征订。此间,黑龙江省人民
政府对志稿进行审查,未获通过,停止付印。
1984年,县委根据省委、省府对编史修志的要求,始设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隶属县委
办公室,专事党史资料征集和地方志编纂。县委曾召开会议,部署编纂部门志任务,至1986
年上半年有卫生局、矿山局、劳动局、林业局计4个部门形成部门志初稿。
1986年6月,县委为推动新编县志工作,将党史工作机构升格为县委直属部门,调整领导
人员。在新任党史办主任胡连顺的主持下,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黑龙江省地方志编审
委员会的有关要求,拟订出《嫩江县志编纂方案》、《嫩江县志篇目》和《嫩江县志提供资
料责任分工》,完成新编县志重新起步的准备工作。是年12月,县委、县府召开会议,向各
部门部署提供资料任务。1987年4月,根据省编制委员会决定,单设县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为
隶属于县人民政府的局级事业机构,并增设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在编写资料过程中,县委
、县府主管领导和县志办经常深入各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县委还抽调2名中层干
部协助县志办推动资料征集工作。1988年3月,鉴于有半数以上部门基本完成资料编写,加之
,原档案科编纂的志稿可作历史资料加以利用,决定转入初稿编写。县委从各部门抽调13人
,组成18人的编写班子,将《嫩江县志总纂篇目》、《黑龙江省地方志行文、设计、印装的
统一规定》、《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名称与符
号方案(试行)》和《简化字总表》作为编写工具书发至编写人,经过业务培训、阅读资料及
样书、拟订编写提纲、与各部门对话补充资料、组织试写及评稿取得直接编写经验等步骤,
为全面开笔做好准备。1988年7月开始编写初稿,是年末形成初稿52万字,占全志的90%。19
89年1月,转入主编总纂阶段,补充资料,调整结构,统一体例,全面改写,至1990年11月完
成,是时交付县级审稿。随后,主编根据编纂委员会成员、各部门和专业人员的审稿意见,
进行通篇修改,使之规范化,形成报审稿。1991年4月,上报省地方志办公室和黑河地区行政
公署终审。1991年7月,根据终审意见,主编再次对志稿加工修改,翌月经省地方志办公室审
查通过终审。1991年9月,交付印刷。
回顾修志全过程,感受颇多。首先,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修志前提。在“文化大革
命”尚未结束的1972年,原县委书记王忠及县委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就勇于决定编修新县志
,并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为完成本次修志奠定了基础。1986年重新起步后,县委、县府
又采取各种措施推动修志工作,分管过此项工作的原县委副书记亓国栋、政府副县长亢稚林
多次深入各部门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终使第一代社会主义新县志问世。其次,选
好牵头人是修志的关键。原档案科长邵魁德积极倡导编修新县志,在主持修志的前期工作中
,呕心沥血,不辞辛劳,不仅收集到大量历史资料,而且将顽强奋斗的精神留给后来者。19
86年,胡连顺受命主持修志,翌年改任县志主编和志办主任,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不计较
个人得失,知难而进,不仅承担了大量的组织、策划、协调、指导等工作,努力推动修志,
还集中主要精力伏案笔耕,不足二年时间就完成全志改写任务,实现了高速优质,一举扭转
了修志的被动局面。再次,群策群力是修志的基础。修志再度启动后,落实提供资料责任分
工,依靠党政、群团、企业、事业单位和外驻单位提供建国以来资料;争取档案局、统计局
、财政局、党史办、畜牧局、水利局、教育局、县委办、政府办等部门密切配合;孙桂林、
孙玉祥、马凯、黄希良、包德全、孟庆尧、魏国栋、吕今、陈国栋、李明山、孙雁斌、边文
军、王福林、朴鲁太、王玉江、张继成、白殿臣、陈德行、尹长发、王洪义、张云松、范凤
芹、王秀琴、彭永侠、李冬艳、周传儒、宋毅平、魏世民积极为修志提供资料;抽调的初稿
编写人员李承靖、刘锡顺、罗锡恒、吕静波、朱维坚、卜群星、傅广远、郭平、刘国石等,
都努力工作,为修志贡献了力量。编辑人员梁玉兰承担了全部志稿誊抄和校核工作,不仅完
成超过常人的工作量,而且质量较高;编辑人员许雅琴承担修志的后勤服务工作,保证了修
志的正常进行;副县级离休干部巴音扎布协助志办收集资料,还主动承担部分行政事务,使
主编得以集中力量修志。由于他们的配合,本次修志始得完成。
此次修志,得到上级部门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省地方志协会副会长王文举受聘为修
志顾问,对全志总体设计给予指导,并偕同省地方志编委会市县志指导组副组长赫修文来县
审阅志稿。省志办党组成员、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秘书长梁滨久亲自参加终审,提出许多
重要意见。省志办市县志指导处处长梁文玺及柳成栋、刘桓十分关心嫩江县修志工作,多次
给予指导,终审时提出许多补充修改意见,其中柳成栋为本志补充和订正清代部分史料。原
中共黑河地委秘书长吕志贤对本次修志甚为关心,每次来县都过问修志工作,帮助解决具体
问题。黑河地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王兆明几次来县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志稿终审时又提出重
要意见;中共黑河地委党史委副主任王登明分管修志期间亦给予大力支持。齐齐哈尔师范学
院原中文系主任李文炳,十分关心嫩江修志,受聘为顾问,每年都回县帮助核对史实,给予
指导。值此新编县志告竣之时,对上级部门、各级领导、有关人士和县内为修志事业尽过力
的所有人士,一并致以深切的谢意,并以这一成果告慰在此间病逝的王文举顾问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