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种子 肥料

第二节 种子 肥料



  

  一、种 子

  (一)种类

  1.小麦

  1986~1990年,主栽品种克旱9号、克丰3号、克丰5号、新克旱9号、搭配品种为龙麦13号、
龙麦12号、垦九1号、垦九3号。1991~1993年,主栽品种为新克旱 9号、克旱10号、克旱13号、
克旱11号,搭配品种为克旱3号、龙麦16号、龙幅麦5号、龙麦17号。1994~1996年,主栽品种
为龙麦19号、克丰6号、新克旱9号,搭配品种为克旱10号、龙麦12号、克旱13号。1997~2000
年,主栽品种克丰 6号、龙幅91B569、九三93—3U90、龙94—4083,搭配品种为九三93—3U84、
九三91—129、龙94—4081、龙麦19号、垦九8号。

  2.大豆

  1986~1990年,主栽品种为黑河5号、北丰5号、北丰3号、东农36号,搭配品种为黑河4号、
北丰4号、九丰3号、克79—10A、克7505—791、九三81—22、北呼豆。1991~1993年,主栽品
种为黑河9号、黑河5号、北丰3号、东农40号、东农41号,搭配品种为黑河7号、北丰 5号、北
丰7号、东农36号。1994~1996年,主栽品种为黑河10号、北丰10号、北丰7号、黑河11号、黑
河12号、黑河14号,搭配品种为黑河9号、九丰7号、九丰9号、北丰11号、九三6号、北丰13号、
合丰37号、东农40号。1997~2000年,主栽品种为北丰11号、黑河19号、北93— 406、北丰15
号、黑河17号、北疆1号,搭配品种为黑河18号、北丰1O号、黑河22号、九丰7号、黑河21号、
黑河11号、内豆4号、黑河12号、黑河14号。

  3.玉米

  1986~1990年,第四积温区南部主栽品种克单 3号、木廷,第四积温区北部主栽品种乌尔
拉、克单5号。1991~1995年,第四积温区主栽品种克单6号、乌尔拉、克单 3号。1996~1997
年,第四积温区南部直播玉米种子龙单8号,第四积温区北部直播玉米种子乌尔拉、边3—22、
海玉 5号、海玉7号、覆膜玉米品种东农248。第四积温区东北部,直播玉米品种乌尔拉、覆膜
玉米品种海玉6号。1998~2000年,主栽品种乌尔拉、海玉5号、边三1号、边三22号。

  4.谷子

  1986年到90年代初,以嫩选11号、黑谷 2号、龙谷26号为主栽品种。从90年代中期到90年
代末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最后谷子在嫩江县的农业生产中消失。

  5.马铃薯

  1986~2000年,马铃薯主栽品种以克新3号、克新4号、东农303为主。

  6.水稻

  1986~2000年,嫩江县水稻主栽品种为黑粳4号、黑粳5号。

  7.油菜籽

  1986~1990年,主栽品种为托尔、奥罗、门油 3号。1990~2000年,主栽品种为皮维特、
格劳保、克维特、垦油1号、青油14号。

  (二)良种繁育推广

  1986年后,随着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种子生产也发生了变化。为建立新的良种繁育体系,
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开始建立种子专业村,为贯彻中央关于种粮分开政策,将种子生产
任务纳入粮食合同定购任务,兑现种油、种肥挂钩政策。专业种子生产村由种子公司统一提供
繁种种源,全村制定统一生产方案、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种子田达到一级一品,种子生产程
序化。1987年,在嫩江县11个乡、19个村落实了良种繁育任务,繁育户达310户,繁育面积597.33
公顷,年产麦、豆良种 185万公斤。种子专业村初具规模。1992~1995年,按照《黑龙江省种
子专业村管理办法》的要求,嫩江县建立标准化种子专业村9个,繁育面积1 879.8公顷,年产
良种205万公斤。

  种子专业村的建设和发展,完善了良种繁育体系,保证了良种质量。1992年,小麦播种面
积4.87万公顷,良种推广面积4.8万公顷,占播种面积98.6%;大豆播种面积4.07万公顷,良种
推广面积 3.99万公顷,占播种面积98.2%;玉米播种面积0.67万公顷,全部使用良种;水稻播
种面积1180公顷,全部使用良种。1998年调查,嫩江县农业生产用种全部良种化,达到国家规
定二级良种标准。至2000年,县属各种子服务部门共引进推广7种作物,品种达110个,主要农
作物品种达到三年一更换。

  二、肥 料

  (一)农肥

  为了解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施用农肥减少、地力下降问题,县委、县政府在
1985年制定了《嫩江县1985年耕地培肥实施方案》,号召全县农民大搞积肥基础设施建设,规
定每户农民积肥任务和向承包田投肥任务,对因投肥不足地力下降的承包田要收缴地力补偿费。
1986年,县政府批转了伊拉哈镇《关于全镇范围内开展积造农家肥的决定》,下达了积造农肥、
培肥地力制度。通过宣传贯彻落实,提高了农民积造农肥和向承包田投肥的积极性。1986年,
县辖乡村施用农肥20.5万吨,平均公顷施农肥12.5吨,比1985年增加51.2%,施用农肥面积1.7
万公顷,占县管总播种面积15.5%,比1985年增加11.2%。

  1989年,嫩江县参加黑河地区农田培肥“地力杯”竞赛和黑龙江省“地力杯”竞赛。是年,
县辖乡村施农肥34.58万吨。施肥面积2.85万公顷,占县管总播种面积25%,比1986年增加9.5%。

  1990年,县辖乡村施农肥82.15万吨,比上年增加57.9%。施农肥面积 4.5万公顷,占县管
总播种面积38.8%,比上年增长13.8%,平均每公顷施肥量由过去12吨增加到了18吨。

  1991年,县辖乡村施农117万吨,施肥面积 6.3万公顷,占县管总播种面积的53.8%,比上
年增加15%。

  1993年,县辖乡村施肥农肥154.65万吨,施肥面积7.7万公顷,占县管总播种面积65.3%,
比1991年增加11.5%,平均每公顷施农肥20吨。

  1996年,县辖乡村施农肥160万吨,施肥面积7.1万公顷,平均公顷施农肥22.5吨。

  1999~2000年,县辖乡村施农肥达到208万吨,比1996年多48万吨,增加30%,施农肥面积
6.9万公顷,平均公顷施农肥30吨。

  (二)化肥

  1986年,县辖乡村施用化肥9 951吨(商品量,以下同),比1985年多施2 016吨,比上年增
加25.9%,施用面积8.9万公顷,占县管总播种面积81.3%,化肥品种美国磷酸二铵5 067.4吨,
进口过磷酸钙1 421.4吨,大庆尿素3 439.2吨,硝酸铵1.1吨。平均公顷施化肥111.5公斤。折
有效量5.4公斤,氮磷比为1:1.2。

  1989年,县辖乡村施化肥11 469吨,比1986年增加1 518吨,增长15.3%,平均公顷施用化
肥102公斤。

  1990年,县辖乡村施化肥14 257.9吨,比上年多施化肥2 789吨,平均公顷施化肥128公斤,
折公顷施有效量氮30公斤、磷38.3公斤。

  1991年,县辖乡村施化肥16 500吨,比上年多2 242吨。平均公顷施化肥140.7公斤,折公
顷施有效量氮38.4公斤、磷48.3公斤。

  1992年,县辖乡村施化肥18 500吨,比上年增加2 000吨,平均公顷施化肥157.5公斤,折
公顷施有效量氮41公斤、磷47公斤、钾0.5公斤。

  1993~1995年,施用化肥量下降,依次为17 633吨、17 725吨、18 000吨。到1996年又猛
增到23 640吨,比1992年增长4 664吨,增长25.2%。平均每公顷施有效量氮47.7公斤、磷54.8
公斤。1997年施化肥26 780吨,比上年增长3 616吨,增长15.6%。平均每公顷施肥215公斤,
折公顷施有效量氮52.5公斤、磷61.5公斤。

  1998~2000年,化肥施用量回落到了25 303吨左右。

  (三)微肥

  施用微肥在嫩江县品种主要有大豆硼钼微肥,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制造,在黑龙江省农
牧渔业厅土壤肥料管理站登记注册。1988年,经多处试验点示范,平均增产14%~22%,公顷成
本6.5元,公顷纯增收286.5元。1989年,推广4 111公顷。1990~1994年,推广5 667公顷,占
县总播种面积76%。1995年后,回落到5 330公顷。

  (四)菌肥

  1.堉产菌

  由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害生物研究所研制。1989年,多处试验点示范成功,平均每公顷小
麦增产526.5公斤,增产11.2%。1990年,在县辖乡村推广,当年推广面积10 666公顷。1991年,
推广面积回落到5 099公顷。

  2.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

  1989~1991年,试验示范成功,平均每公顷小麦增产786公斤,增产19%。1992年,在县内
推广,推广面积1 333公顷。

  3.大豆根瘤菌肥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监制生产。载体为草炭。1984~1986年,试验示范成
功。增产8.1%~13.1%,每公顷增收 120~225元。1987年,在县内推广面积5547.7公顷。1988
年,推广面积5 066.7公顷,占县管大豆总播种面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