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植树造林 一、采种 育苗
嫩江县林业的采种始于1952年,此后逐年发展并开始培育母树林、建设种子基地。至1985
年,各国营林场采集树种达到6 736公斤,除自用外还可外调2 250公斤。1986年以来,种子基
地建设和种子的收获一直呈稳定上升状态。继高峰林场于70年代被黑龙江省林业厅批准为樟子
松人工母树林种子林场后,1991年,中央站林场的天然落叶松种子林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部
省联营种子基地”。其他国有林场的母树林培育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到2000年,各林场母树林
总面积为11 173公顷,其中:中央站林场 9 761公顷、高峰林场559公顷、四十里河林场443公
顷、新民林场106公顷、卧都河林场14公顷、霍龙门林场290公顷。林木种子的采集收获依结实
年份不同而各异,其中:1992年,收获人工红皮云杉球果2万公斤、人工樟子松球果6万公斤、
天然落叶松种子1 141公斤;1993年,收获红皮云杉球果2.5万公斤、天然落叶松球果5.25万公
斤、天然落叶松种子2 160公斤; 1994年,收获红皮云杉树籽6 000公斤、天然落叶松树籽400
公斤。
嫩江县的人工育苗于1950年在城南设苗圃,当年播种1公顷。至1985年,县营苗圃增至169
处,其中:林业部门13处、农村156处。育苗面积增至375.7公顷,其中:林业部门 38.47公顷、
农村337.27公顷。年产成苗9 484万株,其中:林业部门3 788万株、农村 5 696万株,实现苗
木自给自足。1986年以后,全县的育苗量有所减少,但仍然保持自给有余的状态。1992~1995
年,县国营苗圃一度停止过育苗。随着造林力度的增大,苗木的需求量剧增,国营苗圃于1996
年恢复育苗2公顷,1997年育苗2.2公顷,1998年育苗2.73公顷,1999年育苗3.93公顷,2000年
育苗3.43公顷。为适应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将花卉、药材也选育数种,树种品种达14种。2000
年,全县有苗圃106处,其中:国营苗圃 1处、林场苗圃12处、群众苗圃93处。育苗面积132公
顷,年均产苗量1 000万株。
二、造林
1985年末统计,建国后至1985年,全县累计造林7.89万公顷。1986年以来,全县造林总数
有阶段性波动,但总的形势是保持稳中有升。
(一)国营造林
国有林场造林的侧重点是用材林的补偿和接续,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的更新,低产林分的
改造,林间空地的补植,荒山荒地的改造也占有一定的比例。1986~1988年,共计造林 0.8万
公顷,平均每年造林0.27万公顷。1989~1991年,共计造林 0.8万公顷,平均每年造林0.27万
公顷。1992~1995年,共造林0.8万公顷,平均每年造林0.2万公顷。1996~1998年,共造林0.63
万公顷,平均每年造林0.21万公顷。1999年,造林0.32万公顷。
2000年 3月,造林工作了推出新举措。在国有林场实行营造“场长责任林”,即在全部的
造林任务中,场长要造出 20公顷的责任林,副场长要造出13.33公顷的责任林。责任林的好坏
与责任人的政绩和经济效益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和经济奖惩制度。在国营林场实行股份合
作造林。即在国有林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吸引一切社会力量在林场划拨的林地上承包造林。
造林林木收益,承包者与林场8:2分成。把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与发展林业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发展经济价值高和防护效益好的树种,重点营造松树和沙棘。是年,造林0.22万公顷。
(二)群众造林
到1985年,群众累计造林 1.91万公顷,义务植树和零星植树的保存量达到了224.7万株。
1986~1988年,群众造林 0.46万公顷,平均每年造林 0.15万公顷。1989~1991年,群众造林
0.34万公顷,平均每年造林0.11万公顷。1992~1995年,群众造林0.58万公顷,平均每年造林
0.15万公顷。1996~1998年,群众造林0.3万公顷,平均每年造林0.1万公顷。1999年,群众造
林0.11万公顷。2000年,群众造林0.11万公顷。
(三)各行各业造林
嫩江县的各行各业造林在建设和发展中都考虑和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在各行各业的造林中
以数量多、面积大、自成规模的属农垦系统。九三农垦局所属的10个国营农场从建国到1985年,
共造林2.61万公顷。1986~2000年,共造林1.67万公顷。
三、退耕还林
到1997年 9月末,全县速生丰产林前期整地工作全面结束。按黑河市人民政府的要求,抽
调入力、物力对所整地全面清查。同时选定科洛林场做为退耕还林的试点林场。1998年,嫩江
县人民政府发布决定:四站、霍龙门、大治、白云岱、科洛、四十里河、新民和高峰 8个国有
林场的6 422.6公顷速生丰产林前期整地在2000年前全部还林。1999年,完成退耕还林3 211.3
公顷。投入资金 720万元,投入苗木1 237万株,完成了全部退耕还林任务的50%。其中,还用
材林 0.19万公顷,还经济林(以经济价值较高的沙棘为主)640公顷,林粮间种637.93万公顷。
是年,嫩江县被省政府授予“退耕还林先进县”。2000年,完成退耕还林 3 211.3公顷,投入
资金720万元,投入苗木1 237万株,完成了全部的退耕还林任务。
四、绿色通道
1998年,全国绿化委员会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以公路、铁路和江河沿线开展绿色通道工
程建设的要求,嫩江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本着“边规划、边运作、抢时间、争主动“的
原则,提前一年启动了绿色通道工程。工程目标是,1998~2001年,全面完成 111国道65公里,
嫩呼公路140公里,嫩黑公路123公里,乡(镇)村道路171条、849公里,农场、林场专用道路126
公里,铁路153公里,嫩江堤坝 24公里的绿化任务。总绿化面积2 360.93公顷。具体要求是所
有国道两侧现有树木每侧不足两行以上的,一律按每侧四行的标准进行绿化,并在每侧筑起高
30厘米、宽 8米的防护土台。从1998年秋收结束起,抓住封冻前的晴好天气,完成秋整地和挖
坑穴工作,翌春植苗。
1998年10月22~30日,全县各乡(镇)场共投入7.8万个工日,投入拖拉机102台次,小型机
械 782台次,沿线两侧筑防护土台65万延长米,挖防护壕沟33万延长米,挖植苗坑穴85.4万个,
总面积656公顷。同时,全县乡村公路绿化286公里,投入 5万个工日,整地挖穴40余万个,面
积346.5公顷。全县绿色通道前期工程投入资金270多万元,全部工程预计投资476万元。
1999年春季造林期间,上年所挖坑穴如数栽植完毕,共投入杨、柳大苗 130万株。所植树
苗长势良好,成活率90%以上,保存率85%以上。当年秋天,全县各乡(镇)场、村继续投入人力、
物力整地、挖穴、筑防护台、挖防护沟,为下年造林奠定了基础。2000年春季造林期间,如数
栽植了所挖坑穴,共投入杨、柳大苗100万株,投入资金150万元。
1986~2000年嫩江县林业生产情况表
表1—5 单位: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