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草原 饲料
第四节 草原 饲料
一、草 原
全县草原资源较为丰富,随着土地不断开发,草原面积逐渐减少。2000年,有草原面积16.23
万公顷,其中县属11.73万公顷,另有改良草地35.8公顷,人工草地141.6公顷,其中可用草场
占90%,年产牧草113吨,载畜量为41.8万羊单位。10个平原乡镇草场超载严重,平原乡镇存在
畜多草少,山区乡镇草多畜少的状况,部分草场还没开发利用,平原乡镇草场退化现象较严重,
沿江8个乡镇(场)的草原出现沙化现象,沙化的草原面积达0.52万公顷。
二、饲 料
(一)精饲料
嫩江县为麦豆产区,大豆年种植面积约6.28万公顷,年产大豆11 300吨,年加工大豆13万
吨,年产豆饼粕9万吨,年产麦麸5万余吨。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玉米种
植面积相应增加,1996年种植面积6 666.67公顷左右,年产玉米34 000吨,基本保证发展畜禽
生产需要。此外,还有一些食品加工业的大量糟渣,有酒糟、酱渣、淀粉渣、豆腐渣、甜菜渣
等饲料。
(二)粗饲料
农作物秸杆秧蔓等都是家畜、特别是反刍家畜的粗饲料,它的产量一般与粮食及油料作物
产量成正比。1998年,各类作物秸杆产量:玉米秸、麦秸、豆秸、稻秸等约产50吨,薯蔓5 100
吨,农作物秸杆,除用作燃料、肥料及农用建筑和造纸等轻工业原料外,用作饲料的约占 35%
~ 40%。为了提高农作物秸杆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畜牧部门组织群众对秸杆进行青贮处理及
秸杆精深加工,提高秸杆的利用率。
1.青贮
1987年,县畜牧局在伊拉哈镇五一村召开青贮现场会,同年,县政府召开全县青贮饲料工
作会议。饲料青贮技术推广进展较快,数量迅速增加。1988年,全县青贮数量为1 410吨,1990
年,全县青贮发展到2 000吨,1994年达4 150吨。为进一步加大青贮技术推广力度,县畜牧局
无偿为长福、前进、海江、双山、白云 5个乡镇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提供青贮加工机械农用小
四轮车、铡草机,每站各1台套。
2.秸杆精深加工
1998年,建立年加工能力达万吨豆秸颗粒粕厂,1999年,生产加工的 500吨豆秸颗粒粕全
部出口韩国,创产值27.5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同年,县糖厂利用闲置厂房,引进加工生产
豆秸颗粒粕机械,生产豆秸颗粒粕,年生产500吨,生产豆秸颗粒粕饲料全部出口韩国。
3.青绿饲料
嫩江县属高纬度寒带区,冬季漫长寒冷,为保证畜禽长年不断青,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从1988年起积极推广青绿饲料种植,组织农民利用饲料地、房前屋后种植紫粒苋、苦荬菜、饲
料甜菜、饲料胡萝卜、饲料窝瓜、紫草、青贮玉米;利用水库、自然水泡放养细绿萍;发动村
屯从机动地中划出部分土地种植紫花苜蓿和草本樨。到1994年,紫花苜蓿播种面积已达1 333.33
多公顷,细绿萍放养 1.5万平方米,青贮王米播种面积达666.67余公顷。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
全县甜菜种植面积在1991~2000年期间,年均种植6 666.67公顷左右,大量的甜菜叶及甜菜成
为养猪、奶牛、鹅鸭良好的青绿饲料,同时种植蔬菜的绿青叶多汁,各地都有采集脚叶喂猪、
禽等牲畜的习惯,随采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