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机推广
第二节 农机推广
一、机械化播种
嫩江县农业机械化起步于1952年,当时只有2台进口轮式拖拉机及2台两铧犁,只用于机耕
作业。1958~1959年,又增加8台进口轮式拖拉机。1960年,有 6台东方红—54链轨拖拉机和3
台进口链轨拖拉机,此时,农机作业从单一的机械整地发展到机播、机整地等作业项目。后来,
随着国家不断投入资金,70年代农村集体大量购入新机具,全县农业机械化初具规模。到1986
年,全县机播面积7.52万公顷。其中,机播小麦4.43万公顷,机播大豆2.85万公顷,机播杂粮
及经济作物0.24万公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提高,精少量播种逐渐被农民所认识,
大、小型精播机取代了大播种机播种大豆、玉米等作物,既节省种子,又便于田间管理,还增
加产量,使农民尝到了甜头,从而加速了科技种田的进度。到2000年,全县机播面积 10.94万
公顷,其中,机播小麦面积 4.41万公顷,机播大豆面积5.86万公顷(精播占23.9%),机播其它
作物0.67万公顷,全县机播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3%。
二、机械化收获
小麦、油菜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大豆机械化收获尚未普及,由于大豆收割台在区域
性使用上故障较多,影响了农民的购买和使用。1986年,全县大豆机械脱粒面积0.51万公顷。
2000年,机械收获大豆面积 3.45万公顷,占大豆播种面积的56%。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
购置大型大豆收割装置的热情增高,大豆机械收获面积逐年增加。
三、全方位深松
1986年,全县尚无全方位深松机具,只限于在播种机和中耕犁上改装深松部件。1995年,
开始实行全方位深松、土地耕暄、深施肥等多项措施,改装深松部件的机械达1 479台。到2000
年,增置了旋耕机58台,深松机14台,多功能联合整地机45台。全县深松面积 2.7万公顷,其
中,中耕深松1.15万公顷。
四、农机化项目
(一)小麦秸杆粉碎还田项目
小麦秸杆粉碎还田推广缓慢,其原因是:附带粉碎装置的联合收获机较少;麦收季节多为
雨季、地松软不适合加粉碎装置;农民多采取烧麦秸及根茬、地后翻的办法。年实施小麦秸杆
粉碎还田266.67~400公顷。
(二)玉米大双覆
2000年,全县播种玉米0.37万公顷,其中:机播O.25万公顷,机精播266.67公顷,机铺膜
333.33公顷。
(三)大豆精少量播种
2000年,全县播种大豆6.28万公顷,其中,机播大豆5.86万公顷,在机播面积中精少量播
种1.4万公顷,机播占总播种面积的93.7%;精少量播种占机播面积的23.4%。
(四)机械深施、侧深施化肥
1986年,全县对播种施肥部件进行改造,使大豆播种实施了深施肥和侧深施肥,避免种肥
混施烧籽现象的发生,并逐渐发展到秋整地、秋施底肥、农药、起垄的耕作方法。2000年,大
豆、玉米等杂粮深施、侧施肥面积达5.67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