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概况 1985年,嫩江县乡镇企业发展到 2 891个,其中:乡镇办企业54个,村办企业70个,局直
办企业5个,联户16个,个体办企业2 746个;从业人员7 507人,其中:乡镇办企业1 513人,
村办企业1 051人,局直办企业418人,联户办32人,个体4 493人;总产值达2 525万元,其中:
乡镇办企业产值957万元,村办企业产值344万元,局直办企业产值 137万元,联产办和个体办
企业产值1 087万元;总收入达2 224万元,其中:乡镇办企业收入781万元,村办企业收入351
万元,局直办企业收入129万元,联户办企业收入和个体办企业收入963万元。 实现利润285万
元,上交税金59万元。1986~2000年,全县乡镇企业呈现迅猛的发展形势。
1992年,创总收入、总产值1 000万元以上的乡镇有4个,创总收入400万元以上的村2个,
创总收入、总产值300万元的企业2个,创总收入、总产值100万元以上企业3个。同年,海江镇
红星村浸油厂首次出口豆粕2 000吨,出口额达260万元。
1993年,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17个,其中:乡镇6个,村11个。资本金达238万元,其中:
集体资金66万元,企业职工资金89万元,社会个人资金 83万元,当年创产值410万元,利税59
万元。总收入、总产值1 000万元以上乡镇增至5个,海江镇红星村收入达645万元,产值357万
元,纯利润37万元,税金11万元。收入、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个。
1994年,乡村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到108个,其中:乡镇41个,村67个。资本金达1 249万
元,其中:集体资本金697万元,法人资本金198万元,个人资本金354万元。当年创产值3 364
万元,收入2 944万元,利润205万元,税金100万元。海江镇红星村浸油厂出口豆粕3 500吨,
出口金额达560万元。收入、产值超3 000万元的乡镇 3个,超1 000万元的乡镇4个。总收入、
总产值超1 000万元的企业2个,超200万元的企业2个,超100万元的企业5个。
1995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乡镇企业要向“上档次、上规模、高起点、高科技含量、高效
益”发展。当年,乡村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到182个,比上年增长68.5%,资本金达3245万元,
比上年增长159.8%。 总收入、总产值5 000万元以上的乡镇 2个,3 000万元以上的乡镇3个,
2 000万元以上的乡镇2个,1 000万元以上的乡镇5个。总收入、总产值超1 000万元的村1个,
超400万元的村2 个,超300万元的村1个。总收入、总产值超2 000万元的企业1个,超1 000万
元的企业3个,超300万元的企业4个,超200万元的企业3个,超100万元的企业4个。
1996年,乡镇企业的发展有了法律的保护。当年发展超亿元的乡镇2个,接近亿元的乡镇2
个。
1999年,乡镇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巨增,引进资金上亿元,经济效益飞涨。到2000年末,共
引进项目426项,其中:乡镇290项,村136项,引进资金14 856万元,其中:乡镇13 252万元,
村1 604万元。引进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占乡镇企业的70%以上。2000年,乡(镇)办企业发展到
60个,村办企业89个,私营企业(8人以上)108个,个体企业(8人以下)1 231个,局直属企业即
嫩江县联营建筑工程公司 1个,施工队 9个。至2000年末,乡镇企业收入达74 000万元,产值
71 200万元,利润4 600万元,税金980万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29倍、28.5倍、14倍、16倍;
分别比1990年增长12.5倍、12.5倍、9倍、6.8倍;分别比1995年增长80%、115%、27.8%、34.2%。
其中:工业企业收入达56 310万元,产值达62 270万元,利润达3 548万元,税金770万元。工
业指标分别比1986年增长45倍、32倍、22倍、22倍;分别比1990年增长17.5倍、22.7倍、14倍、
11倍;分别比1995年增长2倍、1.6倍、1.3倍、1倍。乡镇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2 000万元,
比1986年增长15.5倍,
比1990年增长11倍,比1995年增长 1.6倍。有从业人员8 537人,占农村从业人员109 205
人的7.82%。
1993~2000年嫩江县乡镇企业引进资金一览表
表1—11
1986~2000年嫩江县乡镇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一览表
表1—12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