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企业改革

第二章 轻工工业

第一节 企业改革



  

  一、股份合作制

  1993年 1月,经县体改委同意,嫩江县清凉饮料厂被定为股份合作制试点单位。通过清产
核资、财产评估、制订并通过股份合作制章程,职工积极入股,选举董事会、监事会,成为二
轻系统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因其产权明晰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职工股东化,风险直接化,
经营机制灵活,企业显示出旺盛活力。1994年,清凉饮料厂在股份制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了股份合作制。将企业的资产总值按职工人数和工龄折成1 166个股,每股合180元,现金股与
资产股匹配,每个资产股匹配一个 50元现金股。在利润分配上,资金股与现金股各占50%,亏
损按相同比例冲减。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实行定编、定岗、定员、择优上岗、按岗定级、多劳多
得。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比1993年提高 10.9%、15.5%和12%。1996年,二轻系统
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从根本上摆脱“二国营”的经营模式,真正使集体企业实行组织上的群
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分配上的自主性,恢复集体企业的财产所有权、经
营自主权、民主管理权。

  二、企业破产

  1996年,二轻工业局实施劣势企业淘汰机制,对严重资不抵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达到
破产条件的所属玻璃厂、制鞋厂、供销站、胶合板厂、酿造厂和永昌粮油公司 6户企业依据
《企业破产法》实施破产。成立了破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精明强干的工作人员深入各个企业,
对帐内帐外物资和财产进行全面盘点和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会同县资产评估领导小
组按照资产类别进行合理作价,请审计部门进行破产审计,有效防止资产流失。在人民法院的
指导与配合下,破产工作组坚持资产变现、厂消人散、关门走人的原则,认真清理往来帐目,
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债权人关系,及时解决破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6户企业到1997年1月27日全
部开完债权人会议,至6月中旬全部裁定终结,达到申报终结率100%。6户企业破产共卸掉负债
460万元,彻底改变二轻企业资产负债比例关系,使全系统资产负债率由148%降至90%左右。

  三、租赁、承包

  (一)一次性买断工龄

  嫩江县振兴机械厂(原麻绳社)因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于1990年停产,1996年 6月企业厂地
被县国税局征用,动迁补偿费用38万元。在偿还企业外债,经法律公证后,将剩余动迁费20余
万元按工龄核定给职工,实施一次性买断职工工龄,成为嫩江县首家买断职工工龄的企业。企
业以职工参加振兴机械厂工作的工龄数为买断工龄的计算指数,企业在册职工包括退休人员在
内共有 47名,按职工工龄总数分932个工龄段,每个工龄 209.2元,其中工龄最长的职工分得
9 700元,最短的也拿到1 800元,3户遗属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一次性付给,合计付给4 800元。
1996年下半年,嫩江县皮革社顺利实施了一次性买断职工工龄。1998年,嫩江县服装厂在企业
债务沉重,多年停产的情况下,遇到县文体局与农机二厂联建楼房的机遇,工人作为集体企业
的资产所有者,一致要求卖掉企业资产,将所得按工龄分配给工人。1999年,二轻总会对服装
厂、自行车修配厂、钟表仪器修配厂实行产权整体出售或分期、分年出售,职工一次性买断工
龄。

  (二)租赁和承包经营

  1988年,二轻企业实行多种经营承包,承包形式有领导班子集体承包和厂长个人承包,承
包原则是“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制定了《二轻企业承包方案》和
《二轻企业租赁方案》。在全系统各企业实行公开竞争,选贤任能,选择遵纪守法、经济指标
先进、懂经营会管理、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经济上有一定抵押能力的人承租或承包,最终确
定集体承包的企业有9户,个人承包的企业有 2户,个人租赁的企业有1户。红光农具厂的翻砂
车间实行租赁后,产销活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制鞋厂车间承包实行“五包一奖惩”的办法,
有效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1994年,有 3户企业实行了领导班子集体租赁,企业领导人没变,
但经济效益和领导者直接挂钩,增强责任感,出现了一人兼多职,自觉节省费用支出的局面。
兴隆商店实行租赁后,租赁收入折算销售额比 1993年增长30%。红光农具厂对两个商店实行租
赁后,年收租金 7万元。1995年,钟表仪器修配厂新任厂长以个人财产作风险抵押,以使人信
服的治厂方案为依据,实行企业资产集体所有和个人承包经营相结合,职工大会制度与厂长负
责制度结合,厂长个人财产风险抵押与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相结合的全新经营机制,承包期限为
3年,承包期间保持企业资产每年最低限递增 3%。二轻企业在经济逐年下滑的情况下,充分利
用闲置厂房和临街门市房开展出租业务,至1999年末,二轻系统 90%以上的企业都从房屋出租
中获取不少经济效益,为退休职工工资的发放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制度改革

  1995年,二轻系统深化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配套改革,各企业因企制宜,深化人事、劳动、
分配制度的改革。干部管理改任命制为聘用、聘任或选举制,实行能者上、平者降、庸者下。
工资奖金分配上,改档案固定工资为岗位技能工资制,与经济效益挂钩。县清饮厂实行按岗定
级,拉开档次,多劳多得,职工平均工资有了明显增长。制材木器厂制材车间采用车间集体计
件工资等工资分配形式,充分调动了职工劳动热情和积极性。在用工制度上,实行定编、定岗、
定员,择优上岗,逐步向全员合同制转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