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冶金 一、黄金公司
(一)沿革
1986年,嫩江县黄金公司和黄金筹建处合并,组建成嫩江县黄金管理局、嫩江县黄金公司。
黄金公司成立后加强黄金资源的管理和开发。1987年,在依克特组建“龙江一号”溜槽采场一
处,当年采金109两。银行贷款634万元,分别在114村、110村组建1081#、1082#两条百升采金
船。为了加强黄金地质勘探工作,同年成立了黄金公司地质队。1990年国家贷款 1 323万元,
建成投产了1108#和1109#两条百升采金船,迁建投产了1033#150升采金船,当年 5条采金船共
生产黄金4 352两,职工发展到172人,为了加强对行业集体采金的管理,同年成立了黄金派出
所。1991年,由于地质品位负变严重,企业经营亏损,1081#和1033#两条采金船停产,1993年
1033#船变卖,1109#船也因地质原因停产,迁建到乌力亚。在持续稳定发展黄金主业的同时,
黄金的第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创办了酒店、商店、养殖场、汽车队、首饰店、煤矿、
肉食加工厂、农场、汽车修配厂和油脂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共安置百余名职工和家属就业,形
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嫩江县行业集体采金发展较快,1995年以前,主要集中在圈泡子、
西斯阁、霍龙门等地,仅1995年一年产金达 715两。1996年以后主要集中在卧都河乡嫩江流域,
20~30升小型采金船每年都有数十条,仅1996年一年产金达 1 927两。由于地质品位负变严重,
黄金公司资不抵债,1996年依法破产,破产重组成黄金有限责任公司。
(二)企业改革
1996年 12月,经县法院裁定,1082#、1109#和1108#采金船依法破产。破产后分别重新组
建了嫩江县新立金矿、乌力亚金矿和霍龙门沟金矿。三个金矿采取公开投标的办法,按照风险
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实行职工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深化人事、劳动用工和工资奖
金分配等三项制度改革,推行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和减员增效,每个矿山都由原来的50多人减
少到不足30人,年压缩费用 20多万元。原1081#采金船于1996年依法破产后,重新组建成新升
金矿,于1997年租赁给桦南县黄金公司经营。黄金养殖场因猪肉市场滑坡,经营亏损,实行了
委托个人经营。金龙物资商店实行了个人承包。黄金肉食加工厂实行了整体出售。 6个农场拥
有耕地800公顷,1998年实行了土地对外承包。 因国家政策和经营不善等原因,先后对酒店、
汽车队、首饰店和煤矿实行了关停。
(三)招商引资
由于矿山服务年限己近尾期,地质品位下降,经济效益,后备资源枯竭,企业启动运营出
现困难,使县黄金工业的发展步人低谷。为了解决资金短缺,企业启动困难的问题,县黄金公
司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1998年,与桦南县黄金公司合作,引进资金30万元,启动了停产
6年的新升金矿,盘活闲置资产190多万元,年增效益10万元;与齐齐哈尔正大实业公司合作,
引进资金300万元,使油脂化工有限公司得以继续运行,盘活资产600多万元,安置职工40多人;
与大兴安岭大紫阳山开发公司合作,引进资金20万元,开发了伊洛特河金矿,年增效益10多万
元。1999年,与鹤岗市黄金公司合作,引进资金90万元,使乌力亚金矿和霍龙门沟金矿继续生
产,安排职工20余人。
(四)第三产业
为了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黄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黄金公司始终坚持“一业为主,
多业并举”的经营方针,积极开辟第三产业。1991年投资了 3万元,成立了黄金大酒家,安排
家属 7人,因效益不好,于1993年停办;投资11.7万元,成立了黄金汽车队,随着企业深化改
革,1994年将车辆出售;1992年以职工集资人股的方式,筹集股金 2.6万元,在科洛乡境内开
发土地135公顷,1995年职工人均分红利3 000元,1994年采取人股的方式先后购买和开垦土地
5处,耕地达800公顷。1993年成立了黄金金鑫首饰店,分流机关工作人员14人,取得了显著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因政策原因,于1994年 7月关闭;1994年黄金公司向县工商银行以
“先租后买”的形式,投入160万元组建了嫩江县油脂化工有限公司,股东103个,拥有股本金
88.6万元;同年投资 30万元,成立了黄金养殖场,当年生猪存栏达500头,因经营效益不佳,
于1997年委托个人经营;1995年投资10万元成立了黄金肉食加工厂,其产品——“黄金牌”香
肠深受顾客好评,于1997年整体出售;1997年投资16万元,在莫旗组建煤矿一处,因煤层出现
变化,后因政策原因,始终未投入生产;1998年,利用院内现有库房等条件,与个体合作,成
立了黄金世通汽车修配厂。黄金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实现企业的转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地质勘探
“七五”期间,县黄金资源的勘查工作都是由国家专业地质队进行的。黄金公司成立以后,
为了满足采金船生产验证的需要和发展行业集体采金的需要,于1987年组建了黄金地质队。该
地质队在嫩江境内先后勘查了40条沟,进尺10 000余米,1998年,对卧都河至中央站嫩江江段
进行了砂金普查,提交正式报告2个,获提砂金储量813公斤。随着国家“砂转岩”战略的实施,
1997年组成岩金勘查队投入 5万元在西斯阁挖探槽6个,工作量860立方米,但经化验品位低,
不能成矿。1999年黄金公司与省地矿厅黑龙物业公司合作,双方各投入 2.8万元,对依克特东
山岩金金异常进行了物探和槽探工作。
主要产品产量效益表
表2—13
二、黑龙江省多宝山铜矿
黑龙江省多宝山铜矿系有色金属行业国有中型企业,原隶属于国家冶金工业部,1968年下
放到黑龙江省管理,1988年下放到黑河市管理,隶属于黑河市经济委员会。矿山位于嫩江县多
宝山镇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25°47′,北纬50°14′,包括三矿沟、铜山和大多宝3个矿区,
属独立工矿区。矿山始建于1958年,原址在大多宝矿区,1966年迁建至三矿沟矿区,建有 300
吨日采选厂。1999年在铜山矿区建成1 500吨/年电解铜堆浸——萃取——电积工艺国家工业性
试验厂,该项目填补了中国高寒地区湿法冶铜的空白。企业资产总额 1.2亿元,年生产经营国
标电解铜1 000吨、无氧铜杆600吨、纸包扁铜线180吨、BV塑铜线 140万千米、铜精矿含量700
吨、铁精矿 1.8万吨、黄金20公斤、白银 350公斤。企业技术力量和施工力量较强,现有职工
1 200人,拥有一批冶金矿山专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多宝山铜矿建矿以来,累计为
国家生产战略物资铜 2.6万吨,铁精矿35万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多
宝山铜矿铜金属储量高达327万吨,储量居全国第三,占黑龙江省铜储量的93%,伴生钼、金、
银、锇等稀有金属,潜在的经济价值巨大。
1987~2000年主要生产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表2—14 单位: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