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嫩江航空护林站 嫩江航空护林站巡护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横跨两省(区),涉及3个地区,是全国重点多
火灾区。1990年3月,下放到黑龙江省林业厅管理。1997年7月,在全国首次接管民航地面保障
系统,曾多次获“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黑龙江省级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等荣誉。
一、机 场
嫩江机场位于嫩江县城东北 15公里处,海拔高度250米,原称嫩江田家粉房机场,是日本
军国
主义侵略时修建的军用机场,它作为护林基地始于航空护林创业的1952年春季。至2000年
末,飞机场有主、副跑道两条,主跑道为砼结构,副跑道为沥青路面,停机坪 6 237平方米,
可以同时停放中型飞机2架或小型飞机6架。机场航行通信导航设备齐全,具备良好的航行地面
保障功能。
二、飞机巡护航线
(一)历年飞机配备及飞行小时
1986~1989年,航期配备运一五型飞机1架,直升机米一八1架。
飞机配备与飞行小时统计
表3—12
续表
(二)巡护航线
1986年,嫩江基地有1条航线,但个别点作了调整:
001 嫩江—白云岱—马场—罕达气—卧都河—四站—巴彦农场—库如奇—托儿苏—嫩江。
航线长度和巡护面积基本相近。
1987年秋季,各航站指挥权下放,航线略有变化:
101 嫩江—朝阳—马场—卧都河—四站—巴彦农场—库如奇—托儿苏—嫩江。
1990年,航站下放地方,巡护区域完全按行政区界划分,嫩江基地的航线变更如下:
101 嫩江—朝阳—马场—卧都河—四站—嫩江。全长380公里,巡护面积约 1.5万平方公
里。
1991~1997年,嫩江基地航线规划为春秋两季:
101 嫩江—356高地—马场—中腰站—四站—嫩江。全长490公里,巡护面积约1.6万平方
公里。
301 (秋季航线)嫩江—南阳河叉—356高地—马场—中央站新所—四站—嫩江。全长 544
公里,巡护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
1998年巡护航线:
301 嫩江—南阳河叉—356高地—马场—中央站新所—四站—嫩江。全长544 公里,距国
境线85公里
2000年巡护航线:
201 嫩江—辰清—乌底河—二站村—公别拉河叉—滨南—中央站—二道坎河叉—嫩江。
全长686公里,距国境线25公里。
三、巡护区
1990年航站下放后,嫩江航站巡护区基本上是负责嫩江县林区并兼顾与之毗连的德都县、
孙吴县、爱辉区的部分林区。巡护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
嫩江森林资源经1984年调查,有森林面积83 883公顷。林种有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
特种用途林和薪炭林,用材林占 89.4%。树种有蒙古栎、白桦、落叶松、黑桦、杨树、樟子松、
枫桦、糠椴、红皮云杉、柳等,其中以蒙古栎、白桦、落叶松居多。
森林分布为:北、东部针阔、阔叶混交林区,中部阔叶混交林区,南部针叶、阔叶人工林
区。其中天然用材林面积为345 747公顷,林龄构成比例为:幼龄林占 47.6%,中龄林占18.9%,
成过熟林占33.5%,现存林木蓄积量为2157万立方米。
经营嫩江林区的机构有:卧都河、新民、四站、科洛、白云岱、高峰、四十里河、关诺河、
头道岭、霍龙门、中央站、嘎拉山等12个国营林场。
嫩江林区为浅山区,林区内居民点较多,改革开放前盲目流人人口较多,林区山产品颇丰,
猴头、木耳、榛子以及名贵中药如五味子、黄芪等经济价值很高,故人山采集者处处可见,导
致火源增多,森林火灾频繁,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重点火灾区之一。
嫩江林区对护林防火的管理建设极为重视,林区建有防火公路10条,总里程 257.3公里,
开辟人工防火线226公里,防火林道 21.5公里,设置瞭望塔10座。自1950年开始组建森林警察
队(现为机降灭火队)在门鲁河、嘎拉气、石灰窑、六站、八站、九站、二坑、落马湖、嘎拉河、
十二站设立护林防火联络站,在圈泡子、十五里湾、尖山子设护林站。
四、灭 火
(一)灭火
自组建专业灭火队伍以来,嫩江航站共对 14个火场实施跳伞灭火,空降兵力191人次,扑
灭林火面积19 083公顷。1981年,机降专业扑火队伍成立,截至 1996年,共对217个火场实施
机降灭火,飞行496架次,出动兵力7345人次,扑灭林火面积859 722.8公顷。
(二)化学灭火
1980年4月15日,嫩江航站首次使用水氯镁石灭火药剂在哈尔通火场和124°35′/48°56′
火场喷洒试验,有效地堵截了火头,使地面扑火队伍很快将火扑灭。此后,在小黑山、古古河、
乃木河、小二沟等火场共实施化学灭火52架次,并取得化学灭火单独作业灭火成功的战绩。
嫩江航站是航空护林系统运用和连续实施化学灭火最早、时间最长的航站。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曾先后撰写了《化学灭火技术探讨》、《航空化学灭火战略战术》、《M-8与Y-5型飞机
配合进行机群洒液灭火探讨》的应用论文,发表在《森林防火》杂志上。
1989年,林业部投资10万元为嫩江站兴建了化学灭火作业库180平方米,购置了5t药罐2个。
1995年春航,协助东北航空护林中心进行了M-8与Y-5编组的小机群喷洒药液灭火试验。
航站下放后,嫩江站曾一度中断化学灭火作业。于1993年又恢复,并在1994年和1995年两
个春航对8个火场实施化学灭火,喷洒 45架次,其中,化学灭火单独扑灭两个火场,创造了全
国开展化学灭火以来,化学灭火场数和用化学灭火单独扑灭场数的最好水平。自开展化学灭火
以来,嫩江航站共对47个火场实施化学灭火作业,共飞行259架次。
嫩江航站机降灭火、化学灭火统计
表3—13
续表
五、管 理
(一)全功能航站
航站组织骨干力量在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撰写了《关于管好地面保障系统》的论文,
在林业部组织的“泰安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并受到各级领导的重
视。会后形成正式文件,向黑龙江省林业厅请示拟接管民航地面保障系统,经林业部、黑龙江
省林业厅及黑河市政府同意,于1997年 7月19日,举行了交接仪式。接管民航地面保障系统是
全国首举。
(二)加强地空通讯联络
随着航空护林事业的发展,短波、超短波电台、对讲机相继投入到航空护林中使用,改变
了以前护林发现火情,用空中投报或通过飞机电台传递火情、信息的状况。巡护飞机无论飞到
航线的任何一点,都可以与航站和各市县森防指挥部、火场前沿指挥部及地面瞭望塔随时保持
畅通的通讯联络,为实现快速传递火情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站配有700瓦单边带1部,车载式
建武对讲机1部,1645对讲机2部,手持G150对讲机2部,GPS卫星定位仪1部,传真电话机1部。
移动电话1部。实现了地空通讯设备现代化、正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