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设施建设

第三节 设施建设



   

  随着城镇道路、房屋建设的飞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地发展起来。

  一、路 灯

  1986年前,城镇主要街、路,只有普通的白炽灯、汞灯 300多盏。1996年以后,随着各条
主次干道的升级改造,亮化建设工程也同时起步,至2000年,共投资528.76万元,有16条主要
街、路普遍实行了亮化工程,共建路灯733基、2 987盏,其中:镀铬花灯380盏、其余2 607盏,
由原来的白炽灯、汞灯升级为钠灯。嫩兴路、军民路、福民大街等主要街、路及江畔公园的路
灯灯杆均安装了蛇皮灯管,总长度为16 330米。

   1996~2000年路灯亮化工程统计表
  表5—4




  二、排 水

  1990年前,城镇没有一条固定的排水管道,春天积雪融化,夏季雨水,完全靠自然排放。
造成道路泥泞,甚至有的地段一片汪洋,加之居民乱倒垃圾、脏水,不仅造成了人们行路难,
而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

  1990年,城镇排水工作开始起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制定了城镇排水设计及计划任务
书,同年,由黑龙江省计划委员会批准。次年 9月,嫩江县城镇排水筹建处正式成立,隶属嫩
江县建设局,具体负责城镇排水工程建设。

  城镇排水工程在1991年10月破土动工,开始改造城镇 2号排水沟。这条排水沟在城镇内通
过,每逢夏季,臭气熏天,严重污染了镇内环境。利用 2年的时间,建成直径1 000~1 800毫
米的排水管道,长2 601.8米,建造检查井53眼,解决了城镇排水,净化了环境。

  在楼房排污工程上,为了解决寒冷冬季排污难的问题,1996~1998年利用3年时间,经过3
个冬季的试验,研究出一套比较成功的排水管道浅埋的办法,解决了临近排水主管道楼房冬季
污水排放的困难,节省资金 1 000多万元。黑龙江省建委、黑龙江省市政工程协会、黑河市市
政工程协会对此项办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1991年以后,排水工程年年都有新进展。 到2000年,建成直径 300~1 800毫米排水管道
32 578.52米,建成直径700~2 800毫米的各种检查井959口,闸门池1个,沉砂池2个,化粪池
20个,隔油池4个,共有209栋楼房下水接人排水管道。

   1991~2000年排水处完成工程情况表
  表5—5



  三、供 水

  1986~2000年,嫩江县自来水公司隶属嫩江县建设局,担负着城镇生产、生活用水的供应
和管理工作。1986年以来,城镇供水事业不断扩大。1992年,成立了自来水建材商店。1995年,
成立了自来水综合厂。1997年,成立了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成立了嫩江城乡用水
管理站,并出台了《嫩江县城乡供水管理办法》,使嫩江县城乡供水管理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嫩江县自来水公司由创建初期的3间草房,10名职工,固定资产100万元开始,到2000年底发展
到有现代化的办公、生产大楼6 300多平方米,职工270人,固定资产总额达到2 000万元。2000
年,投资80万元,在县双拥公园建老年活动服务中心1处,面积1 400平方米,开创全县第一家
由企业出资兴办老年服务业的先例。

  1986年以来,城镇供水工作年年有新进展,到2000年,共打井内口径325~400毫米、井深
在78~85米之间、井管为低碳钢材料的深水井10眼,泵站10座,供水主管道总长38 726米,支
管道总长133 805米。2000年,年供水量 140万吨。城镇居民供水普及率97%。2000年,投资50
万元,从山东引进 3套水质净化设备,使城镇居民用水的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城镇年综合供水
能力由1985年末的24万吨,增长到2000年200万吨。

   1986~2000年城镇供水发展情况
  表5—6



  四、供 气

  县液化气站负责城镇居民液化气供应。始建于1986年 7月,隶属农工商。1991年,划归县
经委管理。1998年7月,由县经委划归县建设局领导。2000年8月,为了发展城镇供气事业,引
进大庆富强液化气公司资金200万元,对该站进行租赁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