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重点集镇
第三节 重点集镇
一、伊拉哈镇
伊拉哈镇是嫩江县一个比较老的集镇,位于嫩江县城南40多公里处,齐加铁路在镇中心通
过,交通发达,经济繁荣。镇直人口4 680人,住宅建筑面积74 905平方米,其中砖瓦房54 255
平方米,住宅砖瓦化率达74%。
1986~1996年,镇直的道路,由各单位包干维修。1997年,投资 280万元,把原来的各单
位负责包干维修的1.37公里道路,进行集中的升级改造,由原来的 8米,拓宽到12米,升级成
为水泥白色路面。2000年对6条次干道,总长4.6公里,由4~8米,统一拓宽为20米的砂石路面。
与主、次干路升级改造的同时,与之配套的道路设施建设也同时起步,修建主干道地下排水2.89
公里,疏通沟渠10公里,铺设路涵80米,安装路灯40盏。改变了街、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
泞不堪的状况,方便了广大群众。
1998年以来,该镇楼房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在主干道两侧,修建了教师住宅楼、政府综合
楼、公安办公楼等6栋楼房,面积6 966平方米。同时个人还修建了多栋集商服、生活为一体的
小型楼房,使镇直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6~2000年,供水管道网逐年扩大,1997年,建水塔1座,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
为了发挥伊拉哈镇地理和交通的优势,1992年,建起了长 1 500米,面积15 000平方米的
商业一条街。1995年,又建成一处面积 1万平方米的牲畜综合交易市场,同年,建成 1处面积
2 100平方米的商贸综合市场。该镇已成为嫩江县和讷河市两个区域间的繁华集镇。
二、前进镇
前进镇位于嫩江县城南9公里处,111国道在镇区中心通过,人口 2 734人。1984年改为建
制乡,1998年改乡建镇。
该镇从建造卫星城的标准出发,有计划地进行了镇区建设。1986年以来,在镇直所在地111
国道和其它主要街路两侧,由国家和个人建起了楼房23座,不仅使商业、饮食业迅速发展起来,
也改变了居民工作和生活环境。与之相配套的道路、供水等其他设施建设也同时起步,1996年,
修建主、次供水管道16 500米,自来水人户率达到100%。1998年,安装路灯32盏,方便了群众,
美化了镇区。
1993年,该镇建起了高4层,面积2 400平方米的初中教学大楼,修建了仿古式门楼,院内
修建了雕塑造型等绿化设施,成为一座花园式的学校,该校为省级示范初中。
该镇从企业强镇的发展策略出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995年,投资 1 250万元,建起了
日处理120吨,年加工大豆 3万吨的华康前进油脂厂,年利税达1 650万元。该公司于1998年被
省政府评为百强乡镇企业前26名,2000年,被黑河市政府授予乡镇企业利税超百万先进单位。
同年,该镇又投资1 400万元,建成了日加工150吨,年加工 4.2万吨的油菜籽加工厂,年产值
可达到1.1亿元,年利税超过600万。是年,该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
示范区。
三、双山镇
双山镇是1984年由省民政厅批准建立的国家建制镇。位于嫩江县城南部,东与九三农场管
理局局直所在地接壤,齐加铁路在镇中通过。人口5 689人。
镇直所在地有年储备30万吨的大型国家粮食储备库——双山粮库,主要收购、储备九三农
场管理局生产的小麦、大豆。
该镇由于和九三农管局局直毗邻,工业发达,商业兴旺。有工业、加工业,私营企业12家,
个体企业19家,还有星罗棋布的商业、服务、娱乐业。有大小饭店38家,旅店 8家,歌舞厅、
游戏厅、洗浴中心等8家。
1998年,用集资办法,投资145万元,在镇直中心道路交汇处,建2层楼封闭大市场 1座,
面积3 000多平方米,成为该镇主要商贸中心。同年,投资468万元,开发建设了集商业、服务、
娱乐等行业为一体的站前综合大楼,面积5217平方米。1999年,招商引资660万元,建成了5栋,
面积6 278平方米的商贸楼。
1997年,投资105万元修建了有线电视站和调频台。同年,修建了面积1 100平方米的邮电
大楼。
1998年,投资3万元改造双跃路、双鹤路总长550米,升级为砂石路面,路两侧修建了1 100
米明线排水沟。2000年,开通了双西路,投资7万元,把原来的便道拓宽了宽12米,长800米的
砂石路;同年,投资120万元,升级改造了双九路,修建了路长500米,宽15米平方米的水泥白
色路面,同时修建了明线排水沟。
四、海江镇
该镇位于嫩江县城东北,嫩漠公路 18公里道北,人152 125人,是嫩江县城北部的主要乡
镇。
1985年该镇改为建制镇以来,加快了集镇建设的步伐。1991年,投资41万元,建成了宽12
米,长1 000米的商贸一条街,活跃了海江镇的市场。
1991~1998年,先后建成了海江中学教学楼、农业银行办公楼等13栋楼房,面积14 000多
平方米,改善了居民住宅和办公环境,镇容镇貌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1999年,招商引资210万元,建造了一栋2 400平方米,商业、服务业的综合楼。2000年,
集资230万元,修建了门市办公楼1栋,3 270平方米,改善了镇政府办公环境,活跃了市场。
镇直所在地有供水主管道2 400米,支管道12 800米,镇直自来水人户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