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存款

第三节 存款




  1986~2000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部门把“存款立行”作为生存与发展的根
本。采取落实承包责任制,实行工资、奖金与存款任务挂钩,实行存贷挂钩、多存多贷的办法,
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组织存款的新格局。2000年,县内各项存款达163 080
万元,比1986年各项存款15 627万元,增加147 453万元,增长9.4倍。

  一、财政存款

  国家财政金库的收支、记账、核算以及预算收支的监督,都是由国家委托中国人民银行经
办的。1986年财政存款 739万元,1999年高达2 359万元,2000年末财政存款余额下降到553万
元。

  二、单位存款

  单位存款包括企业、机关团体存款,1986年存款 4 038万元。1987~1989年,国家经济发
展出现波折,单位存款呈下降趋势。1990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出现逐年增长的势
头。2000年增加到23 071万元,增长5.6倍。

  三、储蓄存款

  1986年以来,县内各金融部门认真贯彻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
则,大力宣传储蓄利国利民,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采取服务上门、延长营业时间、
与工资奖励挂钩等措施,大量吸收城乡居民的闲散资金,保障嫩江经济发展的需求。2000年,
城乡储蓄存款达132 749万元,是1986年6 617万元的20倍。

  四、邮政储蓄

  邮政储蓄是邮电部门开办的一个服务项目。1986年储蓄额为64.4万元。15年来,先后开办
了实物有奖储蓄,有奖有息储蓄等多种揽储活动。2000年,邮政储蓄额增加到26 043万元,比
1986年增长400多倍,较好地补充了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

   1986~2000年存款余额情况表
  表6—3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