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贷款

第五节 贷款




  1986年,全县各项贷款23674万元。其中:工业贷款4 478万元、商业贷款10 218万元、农
业贷款8 497万元、乡镇企业贷款430万元、私营及个体工商业户贷款29万元,其他贷款22万元。
2000年,各项贷款增加到286 301万元,比1986年增加262 727万元,增长11倍。

  一、工业贷款

  1986年,工业贷款余额 4 478万元。在贷款存量中,邮电、电业、啤酒等重点扶持企业占
有 70%的份额。1986~1993年,工商银行为毛纺厂、乳品厂、造纸厂、二砖厂、黑宝山煤矿、
多宝山铜矿、糖厂等多家企业投入了大量的生产周转和技术改造贷款,使这些企业一度取得较
好经济效益,成为嫩江县财政的支柱产业。1993年以后,这些企业相继陷入生产困境,县工商
银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有转机的企业给予了继续扶持,对回升无望的企业加大了清收力
度。1994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展开,“破产风”一时成了一些企业逃避银行债务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县工商银行以第一债权人的身份参加企业转制工作,把银行的损失控制在最低
限度内,2000年末,在现有存量中,仍有 30%成为事实上的呆账或呆滞贷款。工业贷款余额增
加16 243万元,是1986年的3.6倍。

  二、农村贷款

  (一)农业贷款

  县农业银行以支持农村商品粮经济的全面发展为主题,重点支持全县农村农、工、商、运
输等多种行业,支持扶贫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户家庭联产承包,2000年,农业贷款余
额达6 310万元,比1986年2 302万元(县口径)增长近 3倍。县农村信用联社,为了支持农业
“两高一优”的发展,支持农业机具、丰产田改造,支持良种、农药、农膜覆盖和蔬菜大棚等
项目,累计发放贷款70 353万元,成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支持粮食购销企业
收购粮豆,做到即收即付,不再给农民打白条。2000年末,贷款余额223 942万元。

  (二)乡镇企业贷款

  1986年,乡镇企业贷款余额 430万元。1986~1990年,本着“择优扶持”的原则,重点支
持了前进砖厂、前进面粉加工厂、联兴油厂。1991~1995年,在“总量控制,优化结构”的信
贷方针指导下,采取“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政策,重点支持了红星油厂、前进面粉加工厂
和城郊巨祥油厂。1996年以来,重点支持了前进华康油厂和城郊巨祥油厂,使这两家油厂成为
全县的先进乡镇企业。2000年,为乡镇企业贷款4 867万元,比1986年增长近11倍。

  三、商业贷款

  商业贷款主要由县工商银行承办,县农业银行、县中国银行也开办了商业信贷业务。1986
~1989年,在嫩江县国营商业经营的鼎盛时期,县工行、农行都给予了及时的资金支持。其中:
县五金公司、百货公司、糖酒公司、一百商店、二百商店、百货大楼等国营商业企业,都因此
而更好地发挥了商业主渠道作用,成为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990年以后,随着国营商业市
场“疲软”的出现,使其经济渐入低谷,并于1994年开始全面的转制经营。为防止商业企业借
转制经营之机逃废债务,县工商银行于1995年成立了审贷委员会,在加强投向选择的基础上,
以“优化服务,先租后卖,参与破产,促进兼并”为原则,加大清收风险资产工作,同时实施
“企业销售收入回行率承包办法”,对44户企业(占 37.2%)实施清收目标考核。2000年末,县
工商银行、县农行、县中行重点支持的商业企业主要有烟草公司、石油公司和医药行业。经营
原则转到“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上来,注重稳健经营,防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商业
贷款余额也由1986年的10 218万元增加到2000年末的23 632万元,增长23倍。

  四、个人贷款

  1996年,中国银行嫩江县支行开办个人小额抵押贷款。主要是针对那些数额小,用款时间
紧,而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士提供的业务。至2000年,为个人小额抵押贷款187万元。

  五、基本建设贷款

  1986年,基本建设贷款 1 437万元,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通过调整内部资金调拨利
率制度,进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使信贷资金下降到 1 268万元。1996年以后,中国人民银
行总行实行了以存贷比为主要内容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并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及再转授
权等制度,包括省建行1997年下划嫩江糖厂贷款 1 414万元在内,至2000年,基本建设贷款达
3 571万元。

   1986~2000年贷款余额情况表
  表6—4 单位:万元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