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商品流通企业改革

第二节 商品流通企业改革


 
  

  一、商品管理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本着加强领导减少层次、精减机构的原则,1986年,将百货公司所管
辖的一、二百货商店,五金公司所管辖的五金一商店,糖酒公司管辖的食品加工厂,蔬菜公司
管辖的酱菜厂升为正股级单位,直接隶属商业局领导。1993年 2月12日,百货批发零售商场从
百货公司分离出来,独立核算。1993年9月,百货大楼续建1 000平方米营业室,扩大了金银首
饰、商品批发、打字复印等经营范围。1994年 3月26日,食品公司的冷饮厂、屠宰厂、经销店
从公司剥离出去,成为独立法人。1994年,百货批发零售商场开办了寄卖业务,酱菜厂开办了
五金交电商店。1998年7月,饮食服务公司撤销,职能划归贸易局,成立服务股。

  二、企业改革

  (一)企业承包改革.租赁经营

  有29个饭店、旅店、照像、理发等服务行业租赁给个人经营,占商业网点总数的 41.4%。
集体承包采取抵押风险金,进行了二期三年承包的方法,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占商业网点总数
的 42.8%。1988~1990年,首轮承包中引入竞争机制,17家财政预算内国营企业有11家在系统
内招标,有 6家面向社会招标,通过竞争答辩,择优选定企业法人代表。并对企业内部经营机
制进行了内部改革。

  1990年末,全系统商品总销售完成10 278万元,比承包前1987年增长60.4%,平均递增17.1%;
实现利润85.2万元,比1987年增长16倍,平均年增销2.5倍;累计上缴税利569.4万元,平均年
缴税利189.8万元,比1987年增长106.3%;累计处理历史包袱263.8万元,为全部历史包袱的48.7%;
超额完成了预计数。累计支出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188.5万元,平均每年支出62.8万元,比1987
年增长59.1%;更新柜台、货架子支出52.8万元,平均每年支出17.6万元。

  1991~1993年,进行了商业系统的第二轮承包,开展了全面清产核资及对首轮承包的终结
审计工作;及时调整了 6个小型企业的主要领导,为承包打下基础;合理地确定了各企业的承
包基数;完善了合同条款,调整和增加了效益指标体系和后劲指标体系,避免了短期化行为;
完善了内部配套改革,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

  1993~1996年,根据嫩江商业企业经营品种、方式、基础水平以及其它有差异的情况。确
定了“因企制宜、一企一制”,不搞一刀切的多种改革模式。对有一定规模、基础比较好的一
百、二百和百货大楼,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还配套进行了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明晰了企业
产权关系,调动了职工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1995年,改革后的 3个
股份制企业实现商品销售4650万元,利润131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21.22%和81.94%。

  五金一商店是一个管理基础好,经营实力强,经济效益高的企业。1993年,兼并了包袱重,
经营不景气的副食品三商店,实现国有固定资产合理重组后,1994年,吸纳了五金批发公司,
组建了五交化集团,进一步增强经营实力,消化了被兼并副食三商店的38万元债务,偿还了五
金批发公司30万元贷款,经营规模、经营实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和加强。彩色电视机、冰箱、名
牌自行车等年销售量占全县总销量的60%以上。

  对利小微亏的零售企业,推行国有民营。一食品、三百、光明商店都是五六十年代建的小
商店,经营设施陈旧,退休人员多,资金包袱重,亏损额日益增大。为彻底扭转局面,采取了
“合伙承租、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统一管理、整体对外”的国有民营的改革。改
革后,第一副食品商店还清了银行贷款,用积累资金增加了营业面积,改造了购物环境。对资
不抵债、扭亏无望的浸油厂等企业,实施了破产。对已停产的酱菜厂,通过产权转让安置部分
职工。

  (二)按照市场经济需求.调整经济结构

  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阶段,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流通领域经营结构已
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全县的实际,对商业结构进行了调整。
调整批发,扩大零售。从1989年起,在人、财、物上削减批发行业,向零售企业倾斜。1989年,
新建4 578平方米的百货大楼,1993年,又扩建 960平方米;1990年,新建1 200平方米的蔬菜
公司零售商场;1993年,新建3 400平方米糖酒百货大楼。5年共建零售商场10 138平方米,使
全县商业系统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基本上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形
成了以零售为主,批发零售兼营的新格局。

  (三)放开小企业.组建大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饮食服务的个体旅店、饭店、浴池迅速增加,仅县城镇饭店就由 9家发展
到 300多家。对此,采取了减少、取消、变卖零散陈旧网点,兴建具有规模、占据位置好的大
网点。先后建起了兴嫩宾馆、浴池等新网点。坚持一业为主,发展多种经营。1995年,县蔬菜
公司由过去单一经营蔬菜发展到经营果、肉、禽、蛋、米、油、副食、百货、服装、鞋帽、熟
食加工等几大类 1 300多个品种。并且形成了以马铃薯外销、上海面粉和五常大米内销的三大
优势品种,同时,垦荒种地,兴建养猪场。多种经营使蔬菜公司重新焕发了活力,使原来濒临
倒闭、职工不开工资的企业,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 200余万元(1988年仅为38.6万元),集养、
种、加、销为一体的实力强、后劲大的综合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私营经济得到了
长足发展。1997年,建成嫩江商贸城。1998年,采取“零价出售”方式,率先组建了五金有限
责任公司。

  至2000年,已完成改制的共11户,其中:五金一商店、糖酒副食品公司、酱菜厂进行了有
限责任公司股份改造;一食品商店被有经济实力的非国有经济溢香食品厂兼并;光明商场实行
了股份合作制;华兴商场、五百商店解体,由集体经营改制为个体经营;嫩江大饭店、嫩江一
旅社、国营三旅社、兴嫩宾馆改制为民营企业。准备改制的 6户,有第二百货商店、二食品、
三百、百货批发零售商场、第一百货商场、百货大楼;蔬菜公司、五金批发站、国营浴池、食
品加工厂等企业也进行了资产清查,选择改制模式。至此,商贸企业向民营化转化日益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