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物资企业
第二节 物资企业
一、燃料公司
1986~1992年,燃料公司担负着全县城乡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用煤的供应,累计供应煤炭
81.9万吨,供应网点由县城1个增加到双山镇、伊拉哈镇3个网点,保证了全县城乡居民生活和
企业生产经营用煤的需要。
1992年,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财政取消煤炭补贴,煤炭市场放开,加上地产煤的冲
击,销量大幅下滑,1993~1996年,累计销售煤炭28 700吨,累计亏损 395.8万元,公司资不
抵债,于1996年宣告破产,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合计 300万元,大部分职工下岗,在岗职工和退
休职工工资不能全额发放。
破产后,公司进行重组,更名为嫩江县燃料总公司。1997~2000年,累计销售地产煤 7万
吨,并拓展货场储运业务、木材加工业务及烘干业务,勉强维持企业生存,维持在岗40名职工
基本工资的发放,其余70名下岗职工仍无能力安排上岗。
二、机电设备公司
1986~1993年,机电设备公司由省机电公司、齐齐哈尔市机电公司、黑河市机电公司指令
性计划物资如数购进,组织计划外由长春电线厂、洛阳轴承集团公司、哈尔滨市第二机电厂、
江苏省溧水县农用三轮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厂等多个货源基地供货,满足了市场需要,8 年共
购进汽车358辆,摩托车168辆、农用车608辆、电动机 1 329台、轴承15万套、铝线428捆,销
售额3 319万元。
1992年,因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疲软及国家控制中小型企业贷款,
使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了机电产品的经销,两年销售 3.7万元,亏损额77万元。1996年,企业
因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申请破产。
破产以后重新组建物资机电商场,1998年,根据体制改革的要求,企业必须转制,成立了
机电有限责任公司,取代物资机电商场。1997~2000年,共销售汽车85辆,销售额 327万元,
由于重新组建的单位管理不善及各种费用支出较大,职工工资不能发放,大部分职工下岗。
三、物资贸易中心
1988年,物资贸易中心成立,成立之初没有办公室、仓库、商店,正常业务无法开展,经
过系统内部协商调剂,自筹资金建办公室110平方米,营业室59.2平方米,仓库670平方米。主
要经营水泥、白灰等建筑材料、金属材料、机电产品、五金、化工原料等产品。1988~1996年,
累计销售水泥358万元、白灰39万元、钢材16万元、锌板14万元、其他建材商品372万元。1992
年,物资贸易中心在转轨过程中,负债总额达到95.4万元,资产总额为43.9万元,企业严重亏
损资不抵债,于1996年申请破产。破产后,物资贸易中心更名为物资贸易商场,在没有资金来
源的情况下,1997~2000年,累计销售20万元。由于连续多年亏损,无法保证职工工资和退休
人员工资,职工逐渐离岗,企业处于瘫痪状态。
四、金属公司
1986~1991年,国家实行计划和市场调节双轨制,计划内、计划外钢材仍由金属公司供应。
1986年销售2 007吨,1987年销售1 656吨,1988年销售1 175吨,1989年销售1 004吨,1990年
销售1 365吨,1991年销售1 914吨,累计销售各类钢材9 121吨。
1992年后,计划内钢材取消,市场开放,金属材料价格一路上涨,市场需求旺盛,1992年
销售2 314吨,1993年销售3 251吨,年利税达100万元,创历史最好成绩。
1994~1997年,市场需求逐年下降,加之经营钢材个体私营户增加,公司经营每况愈下,
1994年销售1 788吨,1995年销售1 278吨,1996年销售787吨,1997年仅销售136吨,1998~2000
年,公司经营中断,职工大部分下岗。
五、化工轻工建筑材料公司
嫩江县化工轻工建筑材料公司(简称化建公司),主要经营化工、轻工及建筑材料等产品的
批发兼零售。1986~1993年共购进水泥、白灰、玻璃、轮胎等价值2 694.4万元,销售3 253.2
万元,上交税金66.7万元,库存商品490.7万元。
1994年以后,由于受体制和市场变化的影响,企业出现了资不抵债的局面,1994~1996年,
共销售1 064.4万元,购进98.7万元,库存积压商品 129.3万元,亏损额为155.6万元,建材经
营处于瘫痪状态,大部分职工下岗自谋生路,企业被迫于1996年底宣告破产。1997年,企业重
组并更名为化工轻工材料总公司,以租赁门市房和库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