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统计管理
第二节 统计管理
一、统计信息
(一)统计报表
1986年以来,统计报表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也相应改变。在
国民经济核算专业报表上,历经了由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要求的前苏联物质产品平衡帐户体系
(MPS),向以国际通用的国民帐户体系(SNA)为主、又有中国特色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过。
1986年后,先是只填报国民收入、消费与积累平衡、社会总产值等年报,1989年增加国内生产
总值年报,但无定期报表;1993年,取消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年报表,保留国内生产总值年
报表,新增总投资、总产出、总消费年报表;1995年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季报表;1998年后,年
报表细化,季报表增多。农业专业报表1986~1992年无变化;1993年将原农、林、牧、副、渔
五业改为农、林、牧、渔四业,农业总产值改为农林牧渔业产值;1994年,将农村社会总产值
报表改为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报表,取消农业净产值报表,改报农林牧渔增加值报表;1999年,
取消军委、省外驻黑龙江省农场基本情况报表,将报表中的农村劳动力指标改为从业人员。工
业专业报表,1986~1991年无变化;1992年开始统计销售产值;1994年,将净产值报表改为增
加值报表;1995年,增加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报表;1997年,将工业企业分为乡及乡以上、
村办、村及村以下三类改为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 500万元以上)、规模以下
(非国有年销售收入 500万元以下)两类,通过统计报表主要考核工业企业的生产和财务状况。
财贸专业报表,1986~1992年无变化;1993年,取消主要消费品生产及消费平衡、社会商品购
买力报表,国合商业报表一律改为批零贸易业报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指标改为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1997年,批零贸易商品购进库存总额指标改为大中型、小型批零贸易商品购销存总额,
新增餐饮业销售报表,取消涉及批发、零售、餐饮各行业的机构、网点、人员报表;1998年,
在规模认定上将大中型改为限额以上、小型改为限额以下。固定资产投资专业和建筑业专业,
原称基本建设和建筑业,1994年改为固定资产投资专业和建筑业专业,其报表指标不断增加,
内容逐步细化,形成比较系统、完整地统计;1996年后,固定资产投资囊括了基本建设、更新
改造、其他投资、房地产开发四部分,投资分组和国民经济行业划分都较全较细;1997年后,
建筑业报表强化了对经济效益、原材料消耗、施工质量等方面的考核。物资专业原为独立的统
计专业,但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至1998年已不再作为独立的专业存在,物资的销售与库存划
人财贸专业,物资的生产消费划人工业专业,物资的基建消费划入建筑业专业。劳动工资专业
报表,1986~1992年无变化;1993年后,适应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将原有的各种
劳动工资报表合为一张表,新增非物资生产部门财务情况报表(至1999年停报)。统计部门的年
报和定期报表,均通过年报会的形式向下部署,明确填表要求,而后由基层单位填报,逐级审
核汇总上报。1993年后,建立各专业名录库,年报前进行清理修订,以确保报表单位不重不漏。
1994年后,建立报表质量评估制度,较重要的专业要对年报的数据质量写出评估报告。1998年,
实行“四审 (计算机审核、统计专业人员审核、股长审核和主管局长审核)、三把关(统计专业
人员把关、主管局长把关和数据质量评估小组把关 )、质量评估”措施,严把报表数据质量关。
(二)统计数据资料
为保持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县统计局切实加强统计数据资料的管理,严格执行统计数据资
料的审核、评估、交接、管理等项制度,确保统计数据资料的可靠和安全。1986~1988年,县
统计局每年都要到九三农垦分局抄录该系统的统计数据,以满足全县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
1989年后,九三农垦分局始按属地原则向县统计局抄报统计报表。在统计口径上,1986年后,
农业统计报表的粮豆单产计量单位由市斤改为公斤、粮豆总产计量单位由千市斤改为吨。1989
年汇编的建国40年统计资料,有关的历年数据均按1980年不变价、粮豆单产为公斤、粮豆总产
为吨分别换算,统一了数据资料口径。自1991年起,农作物面积计量单位由亩改为公顷。1994
年,利用第三产业普查数据与1987~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323笔数据进行了衔接。1995年,
根据省统计局要求,补算1952~1986年历年平均人口、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等8张表1 035笔
数据;1998年,利用第一次农业普查数据与1991~1998年农村劳动力、农业增加值、农业总产
值、畜牧业产品产量等历年统计资料进行了衔接。1999年,汇编建国50周年统计资料时,均按
1990年不变价格和现行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换算,统一了历年统计数据资料的口径。为便于利用
统计数据资料,县统计局每年都汇编并印发全县的年度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供各级领导和有关
部门利用;1989年,为庆祝建国40周年,县统计局汇编了纵贯建国40年的全县统计资料,各专
业都撰写了文稿,集成一册,以《四十年巨变》为名,印发给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利用。1992
年以来,统计局逐月编印全县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资料小卡片,1994年以来每年初都编印全县上
年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资料大卡片,提供给县级领导人和主要经济综合部门利用;1999年,为庆
祝建国50周年,县统计局编印《辉煌的五十年》一书,收入反映各行各业新貌的图片63幅、反
映全县经济发展趋势的统计图示15帧、建国50年来嫩江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综述、县属
乡镇场基本概况及发展综述20篇、1949~1998年全县统计资料51种,成为展示全县建国以来巨
大成就的史册,也是口径统一、便于利用的历史资料手册。
(三)统计信息自动化
1990年,县统计局开始装备微型电子计算机和打印机各 1台,此后,数据处理及传输设备
逐年增加,至2000年末,微型电子计算机增至11台(其中奔腾处理器 7台),与微机配套的打印
机增至9台(其中彩色喷墨打印机1台、激光打印机1台),配备传真机1台。此间,微机的操作系
统已由最初的DOS3.3发展到Wihdows98;微机的应用软件亦有较大发展:数据库由DBASE发展到
FOX-PYO,统计系统报表处理软件由SARP2.0发展到SARP3.1,文字处理软件由WS发展到WPS2000;
还自行开发宁批软件自用或提供给乡镇使用,1994年开发出月度统计资料卡片软件,1996年开
发出财贸专业报表软件,1999年开发出农业专业报表软件、工业专业报表软件、农村个体私营
名录库软件,2000年开发出畜牧业报表软件。随着统计信息自动化软、硬件的强化,推进速度
逐步加快:1991年开始使用微机处理数据;1993年各专业开始使用微机处理年报表,而后向市
统计局报软盘,同年在微机中建立各专业名录库;1995年,县统计局微机开始与市统计局微机
点对点联网,直接传输报表,随着设备不断更新,传输速度不断加快;1999年,县统计局单设
计算站以适应统计信息自动化的需要,开始建立电子年鉴,每年都将上年所有的统计资料录成
电子年鉴,以便查询;2000年,统计局微机与国际互联网实现联网,开始从互联网下载各种信
息,全局已实现数据处理微机化、数据传输自动化,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均大大提高。
二、统计监督
(一)经济运行监测
统计部门通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统计监督,可以检验有关政策和计划的执行情况,
考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成绩,揭示存在的问题,具有独特的作用。实施“七五”计划
以来,县统计局积极参与全县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研究,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出建议,
给县委、县政府领导当参谋。县统计局通过统计分报、统计年鉴、统计卡片等形式,反映经济
运行情况,为县委、县政府指导工作提供了依据。1999年,全县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发展速度
趋缓,有的产业呈负增长态势,统计局适时组织经济形势分析会,随后发布《发展速度正在减
缓经济形势较为严峻——嫩江县1999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简析》的预警信息,引起县政府重
视并转发全县;但至10月上旬,全县经济形势仍无转机,统计局向政府汇报了情况,就全县宏
观经济形势的特点、成因、问题、全年目标完成预测、扭转被动局面的建议等形成汇报材料,
向政府常务会议汇报时得到充分肯定,使与会领导统一了对经济形势的认识,议定了相应的措
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年末时全县宏观经济指标好于预测,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2000年
上半年 9统计局对全县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形成文字材料并向县政府常务会议汇报,使县
领导及时掌握经济运行状况;第三季度,统计局又对全县宏观经济目标进行测算形成全年预计
数,供县委、县政府领导参考,使县领导达到心中有数,指导工作有了主动权。
(二)统计执法
自1989年,起县统计局每年都组织统计法规检查,对发现的统计违法现象当场进行批评教
育,但未立案查处。1995年10月,《黑龙江省统计监督处罚条例》实施后,统计执法检查得到
强化,特别是《中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通知》
(中办发[1998]7号文件) 下发后,每年都组织全县统计执法大检查,建立由政府常务副县长为
组长,县人大经济办、纪委监察局、组织部、统计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的大检查领导小组,坚
持各单位全面自查、全县重点抽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和整改,对查出的统计违法案件立案查处。
1999年12月,县人大组织了统计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视察,共视察7个农村乡镇和3户城内企
业,听取了县政府贯彻实施统计法律法规的工作汇报,作出了相应的决定。自1997年以来,特
别是1998年县统计局单设法规机构后,通过统计执法大检查县统计局共立案查处统计违法案件
16件,其中: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的13件、屡次迟报统计数据的1件、拒绝统计监督的1件、拒绝
接受检查的 1件,都按照违法事实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处罚并结案,处理结果是:给予经济
处罚的6件共罚款1.7万元、给予行政警告处分的9件、给予通报批评的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