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个体私营经济
第二节 个体私营经济
1986年,县工商局制定了城乡个体户核准、登记管理办法,并在轻工市场进行了试点。建
立基层工商所例会制度,每月一次。认真贯彻个体工商户条例,促进了个体工商户发展。截至
年末,城镇个体工商户为1 172户,其中,新发展390户;农村1 196户,其中,新发展110户,
全县个体工商户总数为2 368户,比1985年下降4%,从业人员2 887人、注册资金为 183.5万元,
营业额为1 116.8万元。收取管理费16.6万元,比1985年增长30%。
1987年,工商部门为了提高个体户从业技能,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成立了“个体劳
动者技术考评委员会”,聘请相关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任教,先后两次对服装、照像等行
业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定级,有70名个体业者获得了不同等级的技术职称证书。
1988年,县工商部门制定了《关于支持企业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和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的
意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发展城乡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当年全县
发展个体工商户480户。
1989年,全县换发新营业执照工作居全市之首,通过换发营业执照,对全县 2 713户个体
工商户核查,依法核准登记换照2 501户、注销登记废业212户,全县首次在个体户中分离私营
企业4户,接转假集体3户。全年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 000户,从业人员4 103人,拥有资金1 308
万元,分别比1988年增长10.6%、24%、59%。全年共检查个体工商户3 581户(次),依法查处违
章违法经营553户,取缔无照经营361户,吊销营业执照83户,收缴漏费和罚款3.36万元。
1990年,对城镇251户畜力运输户进行了整顿和登记,统一制发了营运牌照,规定了4个车
点,核发了 203户营业执照,改变了畜力运输市场的混乱状况。会同文化、公安等有关部门对
14户个体书摊进行了3次检查,没收了违禁书刊86册和磁带30本,取缔了无照经营5户,核发营
业执照22户。对城镇11户个体废品收购部进行了检查,对 4户违法户交由公安机关处理。会同
县卫生部门对69户个体行医进行了检查,对违法行医29户进行了处理。对外埠前来嫩江经营户
加强管理,共登记25产,核发执照22户。对停产、半停产和待工企业人员核发营业执照15户,
临时执照 2户,从业人员21人。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发展了个体批发户46户、长途贩运户38户,
私营企业4户。
1994年,全县个体户达到 4 840户、私营企业达24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8%、50%。年检验
照3 780户,验照率达95.4%。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文化、煤炭、药品市场、个体医疗诊所、民办
幼儿园;清理出租柜台89个,补办了营业执照,解决了税费流失。对城镇 6个市场的个体工商
产进行了清理,实行现场办公,补办营业执照138户。
1995年,调整充实了县个私经济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工商联改设在县工商局,
由工商局局长、主管副局长分别担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县工商局制定了11条优惠政策,县
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发展个私经济“目标责任状”。工商部门积极为个私业户办实事、办好事。
全年受理侵害个体户权益案件8起,挽回经济损失5.61万元。1995年,个私业户资产100万元以
上的有4户,50~100万元的有12户,20~50万元的有68户。
1996年,县个私办和工商局先后深入 500多个村屯,对50多个个私大户和20多个专业村走
访调查,解决具体问题。全年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 372户,从业人员达33 190人,产值达到8 424
万元,营业额达29 301万元,分别占市下达指标的110%、113%、125%、130%。私营企业户数达
117产,从业人员1 404人,产值885万元,营业额606万元,分别占市下达指标的150%、150%、
194%、187%。个体私营税收达 1 261.5万元,分别占市、县下达指标的116、7%、111.40%。全
县个体私营经济开始从自由发展向自觉发展推进,从以往流通服务业为主向以生产加工业为主
转变,从分散粗放经营向规模集约经营转化,由以城镇为主向农村延伸。
1998年,制定了《嫩江县1998年推进非国有经济工作方案》,确定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
业户数、产值、经营额要分别比上年增长20%,税收突破1 800万元的工作指标。出现了个体私
营经济由“自由发展”向“自觉发展”转变,由“补充经济”向“战略经济”攀升,由流通领
域为主向多元化发展,由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推进的格局。涌现了一批群体集约型、科技密集
型、滚动发展型、生产开发型个私企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发展速度快,遍布城乡
广,质量效益好,居全市之首,被评为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工作先进县。截至1998年末,全县个
体工商户发展到15 750户,从业人员45 501人,其中农村20 420人,占农村人口的 10.2%,城
镇25 081人,占城镇总人口的 27.8%;私营企业发展到199户,个体私营总资金4 899万元,个
体私营税收达2 046万元,占全市个体私营税收的41%。
1999年,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7 146户,产值实现16 588万元,经营额达54 538万元,同
比分别增长23.8%、16.4%、34.4%;个体私营税收达2 247.3万元,同比增长 9.86%。城镇与农
村个体户比例为1:1.4、私营比例1:1.7。农村超过城市。个体私营经济推进工作实现了四个
拓展:突出“大户牵动战略”创造宽松外部环境,招商引资,向高规模化方向拓展;按照“专
业化生产,规范化经营,区域化发展”的原则,切实加大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力度,围绕农
村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依托资源,地缘优势向农村经济产业化拓展。一村一品专业村
屯拓展到24个,建立商业小区12个;突出“结构高速战略”向规模效益方向拓展,鼓励和引导
种植、养殖大户把注意力瞄向市场、放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来,要效益求发展;以国内外市场要
求为导向、宣传、引导、鼓励和支持个私经济不失时机地参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向龙头
企业拓展。从而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牵动农产的产业链条。1999年末,全县个体私营业户上
缴税金高达2 274.3万元,占黑河全市的37%。全县个体注册资金累计达77 082万元,私营企业
达5 732万元。个体私营企业自有资金50万元以上大户发展到272户,其中:50~100万元的234
户,100~500万元的32户,800~1 000万元的4户,突破千万元的2户。涌现了嫩江糖厂、银光
塑料制品厂、圣泉水泥厂等一批相当规模、档次颇具影响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