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经济检查
第六节 经济检查
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保护合法经营,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县工商局依法开展打击投机
倒把活动。1987年,共查处经济案件34起,其中:立案9起,罚款8万元。采取城乡巡视、设卡
堵截、深入农村、工厂和部队等形式向80多个单位宣传粮食等经济政策。全年查处违反粮食政
策案件16起,粮食600万公斤,没收或罚款金额6万元,保证粮食收购工作顺利进行。
1991年,县工商部门立足于打击扰乱经济秩序和保护合法经营二个方面,积极开展经济检
查工作。全年查处经济案件30起,其中:倒卖重要生产资料3起,倒卖运输工具指标1起。倒卖
紧俏耐用消费品1起,粮食案件2起,其他经济案件23起。在查处中坚持立案、审批和办案程度,
收缴罚款1.9万元。县工商局当年荣获全黑河地区唯一的全省工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1992年,全年共受理投机倒把案件23起,其中立案 6起,一般违法案件17起,结案率100%,
收缴罚没款5 400元。对全县100多家国营、集体、个体业户进行全面检查,查出假氨苄青霉素
纳281支,麦迪霉素38盒,咳嗽灵10盒,冒牌洗涤用品114瓶,进口化妆品 178盒,翻制录音带
50本,白糖包装袋3 000个,假茅台酒制造工具1台,变质罐头67瓶等,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
5 600元。
1993年,县工商部门开展打击走私、贩私、购私活动,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检查,查
出购买自用走私汽车10台,总价值 300万元;对农业生产资料、医药、石油、黄金、酒类市场
进行了清理整顿,查处了20家;查处150多家各类企业假冒伪劣商品20多类200多个品种,价值
15万元。全年共受案55起,其中,立案调查3起,其他案件52起,全部结案,收缴罚没款1.3万
元。
1995年,县工商局开展打假、打骗、打私的“三打”活动。在年初节日市场清理整顿中,
共查获假冒伪劣商品22类300余种,价值3.1万元;在春季农资市场整顿中,工商部门主动出击,
扩大线索,截获非法倒卖汽油35吨,柴油250吨,劣质汽油8吨,劣质柴油10吨。在夏季饮料市
场整顿中,检查8户企业和7户个体工商户,收缴不合格包装袋1 000多个,未备案标识5万张,
销毁不合格饮料5 000多袋。此外,查处倒卖有色金属48吨,移交有关部门处理。罚款1万元。
与粮食等部门一起严管大豆市场,查获粮食1 000吨,对单位和个人罚款19 982元。
1998年,在深入开展“公平交易执法年”活动中,共查处非法倒卖化肥案件3起,价值24.48
万元;倒农药案10起,价值6万元;倒卖农用膜案10起,价值0.5万元。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
6起、不正当竞争案5起、冒牌面粉案 1起。查获非法经营旧拖拉机20台,非法收购小麦10吨、
移动电话6部、走私相机30架、传呼机20台。查扣山西假酒78瓶、超期变质食品价值5 000元。
在日常打假扫劣中,与有关部门联手,收缴假冒伪劣商品28类 120多种,价值20多万元。出动
车辆180车次、600多人次,昼夜巡回检查,共查处各类案件48起,罚款12万元。
1999年,检查了36家粮食加工厂、42家粮食商店,对没有合法凭证的13家进行查处。对100
多家小食品批发和副食店进行检查,将价值 4 000多元超期变质食品进行销毁处理,对农业生
产资料公司、九三物资站20多家经营单位进行检查,查处非法经营化肥180吨,劣质农药100多
瓶,非法经营农药2 000公斤。
2000年,共查处坑农害农的假生产资料案件9起、超范围经营农药案4起,超期变质食品、
饮料、假冒伪劣药品案件64起,劣质建材案2起。查处1起假冒全力洗衣粉案件,当场查获假注
册商标全力洗衣粉1.2万袋,未装的洗衣粉4吨,私制假冒包装袋2万个,封袋机2台。查获假冒
名牌阿里山瓜子1万袋,私印的带有商标标识的瓜子袋5万个。查获嫩江县光达福利食品厂假冒
日本3家公司品牌案,当场收缴假冒商标标识4.5万张,假冒糕点700袋,烤箱4台。均依法予以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