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家审计
第一节 国家审计
一、财政金融审计
(一)金融、保险资金审计
1985~1993年,共审计23个单位,审计总金额9 210万元,查出违纪金额1 921万元。1988
年 6月,对县保险公司的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审计总金额742万元,发现违纪金额3.1万元,
为挤占成本。1989年7月、1990年9月,对县农行、县建行、县人行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审计
总金额 3 358万元,查出违纪资金66.6万元。主要问题是:多发奖金、扩大误餐补助发放范围、
乱挤乱摊费用、漏缴建筑税等。1992年5月,对建行信贷资金进行了审计,审计贷款291笔,金
额1 234万元。发现存在突击放贷91万元、拆借给信贷部资金50万元、超期3个月、以贷款还贷
11万元等问题。1996年以来,对县工行、县农行、县建行、县人险公司、城市信用社、农村信
用合作社资产、负债、损益进行了审计。查出少计收入、多计营业费用支出、账外资产、多提
折旧费等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和建议。
(二)乡级财政审计
从1989年开始,对全县18个乡(镇)财政进行了分期分批的审计,每年的审计覆盖面 30%左
右。至2000年末,共审计乡(镇)57个(次),审计总金额10 814万元,查出违纪资金 972万元。
主要问题是:截留财政收入、漏缴“两金”,违反现金管理规定、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白条列
支、不按预算拨款、挤占统筹费等。
(三)同级财政预算审计
自1995年开始,对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在连续 6年的财政预算审计中,
共审计47个单位(次),审计总金额165 882万元,查出违纪资金8 376万元,揭示了在预算执行
中存在的未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虚列支出、决算不实、隐瞒当年收入、欠缴税款、违规退
库、挪用专项资金、周转金逾期、呆账过多等问题,并向县政府写出了每年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结果的报告,提出了审计建议。
二、工业交通审计
(一)财务收支审计
1984年4月,对工交系统9户企业进行了财务收支审计,审计总金额48 561万元,查出有问
题金额199万元,上缴财政违纪金额4万元。
(二)经济效益审计
1985~1993年,对县毛纺织厂等4户工业企业进行了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总金额1 240万元,
发现有问题金额9万元,上缴违纪资金2万元。
(三)承包经营审计
1988~1993年,对县啤酒厂等12户企业进行了承包经营审计,审计总金额 6 269万元,查
出有问题资金40万元,收缴违纪资金0.3万元。
(四)行业审计
1990~1993年,先后对县麻纺厂、嫩江春酒厂等5户企业进行了行业审计,审计总金额46 860
万元,查出有问题金额69万元,收缴违纪金额1.5万元。
(五)国有企业改革调查
1996年 8月,对嫩江春酒厂、县乳品厂、县橡胶厂、县啤酒厂、县机械厂、油脂化工股份
有限责任公司 6户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调查发现,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使企业产
权明晰,资产价值形态股权化;加强了经营管理,增强了企业活力,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1995
年,这 6户企业按可比口径计算实现工业总产值2 721万元,比改革前的1994年1 411万元增加
1 310万元,增长48.14%;实现销售收入 4 656万元,比上年增加收入2 944万元,增长63.23%;
上缴税金594万元,比上年增加258万元,增长43.43%;实现利润总额243.5万元,比上年(亏损
227万元)增加 470.5万元,增长193.2%。调查中也发现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改
革不够彻底,没有真正实行股份合作制;流动资产损失严重,6户企业损失报废贬值496万元,
占流动资产总额1 652万元的30%;企业存在着短期化行为,拼厂房拼设备;工人工资不能全额
兑现,富余人员没有得到妥善安排。1999年 7月,对县工业、交通系统18户企业、事业单位和
15户商业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组织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存在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不
真实,在资产评估中有将国有资产无偿转让为各股东共享的现象,有的企业将土地评估入账,
掩盖了国有资产流失以及潜亏、虚盈实亏和隐瞒损失不报的问题。
(六)破产企业财产清查审计
1996年5月~1998年6月,先后对县毛纺织厂、县黄金公司、县乳品厂、县糖业总公司等单
位进行了破产前财产清查审计。经审计,1996年 4月末,县毛纺织厂资产总值21 100 395元,
现价评估值为13 794 169元,贬值7 306 226元,贬值率为34.63%,认定流动资产损失总额2 394 172
元,资不抵债总额7 392 172元。1996年8月末,县黄金公司及 5条采金船资产总值16 796 213
元,现价评估值为 5 403 222元,贬值11 392 991元,贬值率为67.83%,认定流动资产损失总
额2 754 175元,资不抵债总额16 276 496元。1996年10月末,县乳品厂资产总值为4 769 819
元,现价评估值为2 893 615元,贬值1 876 204元,贬值率为39.33%;认定流动资产损失总额
1 255 880元,资不抵债总额5 969 379元,资产负债率达206%。1998年 5月末,县糖业总公司
帐面资产总额110 829 527元,现价评估值为76 264 815元,贬值34 564 722元,贬值率为31.1%,
认定流动资产损失额为22 799 834元,资不抵债总额135 287 916元,资产负债率为277.39%。
三、农林审计
自1986年起,开展了支农投资审计。审计对象已扩展到农业、农机、水利、气象、水产、
畜牧、林业、乡企、县属农场、各乡、镇有关单位。在审计内容上,除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以外,
还开展了行业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营承包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责任
审计以及各部门的定期审计。
(一)征地费审计
1990年和1993年两次对1987~1992年征地费进行审计,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挪用资金、
基本建设超支、截留应上缴的收入、坐收坐支、违反规定着装、漏缴“两金”等问题,6 个年
度违纪金额共1 445 653元,其中应缴资金381 388元。对审计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处理和纠正,
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和建议。2000年 3月,对县土地局1999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
收入计划334万元,完成389.2万元;支出计划135万元,实际支出133.2万元。审计发现的问题
是:1992年购置幸福125摩托车2台、750摩托车2台未人固定资产账。
(二)水利资金审计
1994~2000年 3月,对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水土保持补助费、抗旱经费、安修费、防治
地方病改水费、水利事业费、自筹水利建设资金等进行了 5次审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是:私
设小金库、转移资金、预算内转预算外、账内转账外、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漏缴应上缴的
“两金”、套取贴息资金、改变建设地点和建设内容等问题。查出违纪金额 106.1万元,应缴
金额7.5万元。
(三)支农投资审计
1986年,对开荒补助费、开荒周转金、知青周转金进行了审计,发现用周转金支付招待费、
用开荒补助费参加年终分配、买电影机、支付修理费等问题。1989年对农业、畜牧、水利 3个
局,麦海、白云、塔溪、科洛、长福、海江、多宝山 7个乡镇支农周转金进行了审计,并对10
个村资金使用情况及效益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支农周转金使用得当,投资效果好,
开荒见成效,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
(四)专项资金审计
1990年,进行了发展粮食生产资金和大豆专项资金审计,审计总金额 140万元,查出违纪
金额6.1万元。1992年,对狼洞沟农业开发小区资金审计,此项目工程1991年立项并实施,2年
总投资14万元,用于低产田改造和开荒种水稻,计划面积 800公顷。审计中发现,由于资金不
按时到位影响工程进度。1997年,对联兴乡合兴开发小区低产田改造、前进乡畜牧业开发小区
养牛、海江镇大豆蛋白丝厂豆粕抽丝资金的投放、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合兴开发小区计划投
资464万元,资金到位 449万元,占计划投资的97%,3年改造中低产田3 000公顷,完成计划的
100%;造林、养殖、修农田建筑物等都按计划完成,获得较好经济效益,增产粮食 385万公斤、
牛奶18万公斤。前进畜牧业开发区计划投资252万元,到位资金171.9万元,占投资计划的68.2%。
由于银行贷款和市匹配资金没有到位,没能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经济效益不明显。大豆蛋白丝
是海江镇与河南濮阳华康生物化学工程联合集团公司联合进行的以豆粕为主要原料生产新型纺
织原料的项目。计划总投资1 518万元,到1996年底实际到位资金198万元(国家投放有偿资金),
用于支付设备定金。该项目由于资金、设备不到位,没有投产。2000年 3月,对嫩江县1999年
度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投放、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中央及省投资总额 129万元,到位资
金 129万元。但在使用上存在擅自改变投向、主管部门滞留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审计建
议。
(五)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审计
县审计局根据黑审外字[1986]第59号授权通知书的要求,1986年 2月,对嫩江县境内的国
营建边农场、红五月农场、尖山农场、荣军农场的世界银行贷款农垦项目进行了审计。审计中
发现:项目核算“以拨代决”数字虚假、开荒面积不实、虚列费用 147 144元,虚列桥涵款及
挪用资金等2 216 492元。
(六)其它审计
对县种子公司等4个单位进行了财务收支审计和经营承包审计,审计总金额1 258万元,查
出有问题资金409万元,收缴财政资金5 969元。
四、商粮审计
(一)经济效益审计
1984年,对县果品公司和县食品公司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中发现食品公司存
在商品流通费支出不合理、生猪成本增高、损失大、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内
部管理的建议。1985年,与黑河行署审计局组成联合审计组,对嫩江粮库1984年的经营状况及
经济效益进行了审计,审计中发现,该库经营管理混乱,损失浪费惊人、财经违纪问题较多。
省人民政府根据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于1995年 9月15日将嫩江粮库的问题通报全省。1990年以
来,对联兴供销社、医药药材公司、金属材料公司、百货公司等 6个单位进行了经济效益审计,
总结了好的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改革力度,强化激励机制,活化资金等可行
性建议。
(二)财务收支审计
1986年以来,先后 6次对县外贸系统、县五金交电公司、县生产资料公司、县前卫粮库、
县霍龙门粮库、县烟草公司等26个单位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查出截留利润、超标准多提福利
费、乱挤乱摊成本费用、漏缴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等违纪资金 1 238 562元,收缴财政金额
144 775元,罚款71 348元。
(三)财经法纪审计
根据群众举报和审计中发现的线索,对县制米厂、嫩北粮库、果品公司等 5个单位进行了
专案法纪审计。查出制米厂套取国家超购加价款43.3万元、制粉厂套取国家超购加价款35.3万
元、嫩北粮库账外资金21.4万元、嫩江粮库套取差价补贴20.1万元、账外物资 8.6万元、果品
公司利用提高农副产品单价等手段套出资金26.5万元(用于请车皮和业务招待费)。对这些问题,
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了严肃处理。
(四)审计鉴证
1990年,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审计组,对霍龙门粮库主任马德良是否占用公款问题进行
了鉴证审计。经审计,没有发现马德良占用公款和欠公款的问题。1991年,根据县长办公会议
决定,对燃料公司资产、负债、执纪执规等进行了鉴证审计,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五)专项审计
1997年9月,根据县政府指示,组织5个审计组,对粮食系统16个单位进行了全面审计。历
时2个月,基本查清粮食局及所属单位1995年~1997年5月末的资产、负债、损益等情况,提出
了审计建议,向县政府作出了专题报告。1998年6月,根据国务院[1998]119号文件和省审计厅
统一部署,抽调12名审计人员赴五大连池市,对粮食企业新增财务挂账和其他不合理占用贷款
进行了清查审计,并为五大连池市粮食部门收回欠款181万元。
五、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一)财务收支审计
1984年初,首先对县电影院财务收支进行了试审,审计金额17万元,查出违纪金额 1万元,
上缴财政0.3万元。1985年7月,对教育、卫生、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至1993年末,审计总金额17 616万元,查出违纪金额40万元,收缴财政金额 3.9万元。从审计
中发现,多数单位执行财经纪律较好,但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偷税漏税、白条列支、私设
“小金库”等。
(二)专项审计
1984年、1990年、1999年,对县科委科技“三项费用” (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
要科学研究补助费)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共查出违纪金额218 421元。主要是挤占挪用科
技“三项费用”,用于支付招待费、行政和其他支出、购买汽车、职工欠款占用等。
(三)教育经费审计
从1986年起,先后7次对教育经费进行审计,审计总金额5 262万元,查出违纪金额91.8万
元。主要是挤占挪用教育经费、以拨代支、漏缴税金、违反专户储存规定、违反现金管理规定、
虚列支出等。对这些问题,依法进行了处理并提出改进意见。县教委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加
强了财务管理和监督。2000年审计时,各学校账目清楚,除个别科目处理不当外没有发现违纪
问题。
(四)民政事业费和救灾款物审计
在两次对民政事业费审计中,发现挤占挪用、损失浪费、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账户设置
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1998年11月,对救灾款物进行了审计。经审计,截至11月15
日,县财政收到省拨专项救灾款1 040万元。其中:民政部门灾民建房600万元、教育部门建校
舍 350万元、卫生部门建房 30万元、水利部门抗洪抢险60万元。 已下拨 5 385 105元,结余
5 014 805元。收到各界捐款2 221 513元,下拨灾民用于生活1 428 112元,结余793 401元。
收到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868.55万元,下拨物资折合人民币822万元,结余物资折合人民币46.55
万元。收到药品折合人民币 57.45万元,下拨药品折合人民币38.9万元,结余药品折合人民币
18.55万元。审计中发现,财政欠拨省拨救灾专款374万元,其原因是冬季无法施工,物资、药
品未全下拨到位,建议立即下拨到灾区。1999年 7月,对救灾款物进行了跟踪审计,审计总金
额16 067 287元,发现违纪金额2.1万元,审计出的问题:救灾费用过大,1998~1999年7月,
县民政局发生救灾费用555 334元,占救灾拨款、捐款总额的 5.8%;挤占挪用救灾专款,民政
局在救灾款中核销治病款1万元,临江乡政府借救灾款2万元用于支付电费、电话费;救灾专款
拨付不及时。到1999年7月30日,县民政局尚有55.O9万元、教委尚有81万元建房资金未下拨;
县红十字会库存药品折合人民币48 984元、库存物资折合人民币16 934元未下拨灾区。对这些
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
(五)公安系统收费、罚没收入审计
1989~2000年,4次对公安系统收费、罚没收入、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共审计 64个(次)
单位,审计总金额 1 502万元,查出违纪金额37.3万元。发现的问题是:截留上缴罚没款、挤
占挪用专项经费、违反现金管理规定、账外资产、白条列支、漏缴税金、违控等。
(六)卫生事业费审计
先后两次审计卫生系统9个单位的卫生事业费,审计总金额1 571万元,查出违纪金额29.5
万元,提出建议 5条。1994~2000年,对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资金、拨付、使用情况
连续审计了 7年。经审计,该项目计划总投资922 370元。其中:世行贷款408 840元,内资配
套513 530元。截至2000年末,项目经费累计到位金额765 390元,其中:世行贷款 309 043元、
国内配套资金 456 349元,项目计划资金都没有全部到位。在资金使用上也存在不合理列支、
手续制度不健全、违控、挪用配套资金等问题。
(八)社会养老保险和待业保险基金审计
审计总金额 3 566.5万元,查出违纪金额83.5万元。截至2000年末,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累计欠缴养老保险基金180万元,欠发养老保险基金38万元。
(九)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财务收支审计
1993年3月、2000年4月,对工商局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资金收缴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
查出违纪金额42.6万元,上缴财政入库金额9万元,罚款0.4万元。查出的主要问题是:不合理
列支、欠缴提成、收入挂账、超限额使用现金、违控、漏缴“两金(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
等。
六、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1985~1993年,在基本建设投资审计、建设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环保资金和房改基金审计
等方面,共审计371个单位(次),审计总金额2 1291.4万元,查出违纪金额578.3万元,收缴违
纪金额181.2万元。
(一)基本建设投资审计
对281个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进行了审计,只批准了197个建设项目,控制了固定资产
投资规模,加强了自筹建设资金的管理。检查了 115个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决算,审计出超面
积2 285平方米,超资金 517.8万元,漏缴建筑税46万元。对百货大楼、黑宝山煤矿(省局授权
项目)、嫩江粮库砖园仓进行了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审计总金额6 779万元,审出违纪
金额216.2万元。项目投产使用后年增收节支198.3万元。
(二)建设企业效益审计
对一砖厂、二砖厂、水泥厂、建筑一公司等建设企业进行了承包经营和经济效益审计。1993
年 3月,在对水泥厂经济效益审计中,发现该厂材料盘亏42.9万元,应摊未摊费用挂账15.8万
元,历年亏损挂账29.6万元,专用基金超支0.8万元,应收账款呆死账8.3万元。对这些问题,
通过审计报告向县政府作了汇报。县政府为了加强对水泥厂的管理,及时调整了水泥厂领导班
子。
(三)工程结算审计
1992年,对福建省福清县江镜建筑公司承建的县电业局综合楼工程结算进行了审计。审计
总金额 196.4万元,审出违纪金额22.4万元,其中,高估冒算工程造价10.3万元。1996年以来,
加大了对工程结算审计的力度,共审计34个工程项目、99 280平方米,总造价11 385万元,为
建设单位挽回经济损失2 166万元,审减率为19%。施工企业高估冒算的手段是:多计工程量、
虚列项目、高套重套定额、多计材差、多计取费、一口价包干等。对工程结算审计情况和审计
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已于1999年 9月30日在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上作了专题报告,
并通过信息向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了反映。
(四)环保资金专项审计
1987年9月、1998年 3月两次对环保资金收缴、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对县内105个排污
单位有重点地审计了12个生产企业,清理了6个年份的排污费,应上缴21.7万元,已缴1.8万元,
欠缴19.9万元。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是:排污单位长期拖欠应上缴的排污费、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差、挪用环保补助资金、欠缴省级财政排污费等。
(五)房改基金专项审计
1993年 6月,对全县房改基金进行了专项审计。全县共有91个单位参加住房制度改革,出
售公有住房 3 896户、144 587平方米,售房资金1 017.8万元。其中:71个单位全部或部分将
资金存人房改办,共存款506.4万元。未存人房改办 511.4万元,其中房产处直管住房342.7万
元。审计总金额1 017.8万元,审出违纪金额160.2万元。1996年3月、1997年5月、1998年 1月,
又 3次对房改办房改基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审出的主要问题是:挤占挪用房改基金买车、
作办公经费15.9万元,用于个人买房10万元,用于贷款担保2万元,截留房改基金利息2.1万元,
借出房改基金 144万元,暂付款账户挂经费支出8.9万元、挂银行差款15万元,私设小金库4.8
万元;列支不合理费用23.7万元,严重侵害了产权单位和职工的利益。对其违纪问题按有关规
定进行了处理并将审计结果上报县政府。此事引起县委的重视,责成纪检部门立案检查,对有
关责任人进行了纪律处分。
七、经济责任审计
自1987年 3月,对医药药材公司、果品公司、嫩江粮库等17家企业的晋级、法人代表离职、
提拔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1989年,对水产公司经理离任进行了审计。1991年,对工业 9个企
业进行了法人离任前财产清查和经济责任审计。先后制定了《嫩江县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经济
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关于1999年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
对审计的指导思想、审计目的、审计对象、审计时限、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都做了明确规定,
印发奋党委和县直各有关部门贯彻执行。1994~2000年,共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171户,其中:
离任审计 136户、任期经济责任审计29户。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以企业法定代表人履行经济责
任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审计为基础,注重从法定代表人任期内的经营决策、经营成果、内
部控制制度以及遵守财经法纪等方面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提出审计建议和审计
报告,为县委、县政府正确使用干部和工作决策提供了真实的材料和科学依据。
八、审计调研、审计信息
审计调研和审计信息是强化审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1994年
9 月15日,成立了嫩江县审计学会,为了提高审计理论水平,搞好学术交流,充分发挥较高层
次的财政经济监督作用,广泛开展了审计理论科研调研活动。自1987年以来,共撰写审计科研、
调研文章109篇,有41篇被省、市审计学会和黑河市社科联评优颁奖,其中,一等奖6篇。有32
篇在《财经问题研究》、《现代审计与会计》、《黑河学刊》、《跨世纪改革发展战略》、
《十四大以来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等刊物上发表。1997年、1998年,嫩江县审计学会
被省、市审计学会评为审计学会活动先进单位。1997年 7月14日,省审计学会在嫩江县召开了
黑龙江省审计学会嫩江现场会议。1991年,开始编发审计信息,到2000年末,共编发审计信息
140期。其中,被省委、省政府采用2期、省审计厅采用10期、市审计局采用 2期,县人大和县
政府签批、转发17期,县广播电台播发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