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计量监督与管理
第二节 计量监督与管理
1986年以来,买卖双方因计量失准现象引起的经济纠纷日益增多,故意破坏计量器具的准
确度和伪造数据,损坏集体和人民利益的作弊行为屡见不鲜。用于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
卫生方面的计量器具失准、停修现象仍比较严重,直接危及人民的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针
对上述情况,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加强了全县的计量法制监督水平,每年按周期对全县在用的属
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进行强制检定。
一、法定计量单位推广应用
1986年末,已改制的标准器和工作用计量器具占应改制的 50%以上。1987年,县政府转发
了质监局关于在全县推行法定计量单位工作情况的报告。1987年末、1988年初进行了两次大检
查。撤销非法定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 130件。1988年末,全县已基本完成向法定计量单位的过
渡。
二、计量检定
1986年起,对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
生、环境监测的计量器具实行定期检定。
1986年,检定计量器具3 968台件,修理2 225台件;1987年,共检修 9 613台件。1989年,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购置了汽车里程表、加油机、心电图仪、乳汁计、分光光度计、比色计等标
准器。检定项目由原来的11项扩大到17项。全年检修计量器具13 251台件,创造了历史新高。
在之后的十几年中,计量检定测试所人员在做好标准器具的检定、零配件的购置等基础工作的
前提下,全面开展检定工作,受检器具数量和受检率逐年上升。1997年,完成了全市大口径流
量机、加油机的跨地区定点强制检定工作,保证了量值传递的及时准确,为市场经济提供了计
量保证条件。1999年,为进一步搞好企业的计量标准工作,使企业计量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管
理轨道,质量技术监督局选择了溢香糕点厂、巨祥浸油厂,帮助指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参
照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增强企业计量自我保证能力,通过申报市局协审,达到了小
型计量检测合格认证。
三、计量违法案件查处
1991年,经检查发现县生产资料一商店经销的农药多菌灵,定量 1公斤,平均每袋少26克;
桥北加油站经销的机油定量35公斤,平均每桶少260克;均给予相应处罚。
根据省局黑技监计[1991]30号文件《关于禁止制造销售无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及编号
的杆秤的通知》要求,对县内五金公司,五金一、二、三商店,九三商场等19个单位进行检查,
95% 是不干胶生产许可证标志,不符合有关规定,都给予查封和限期退货。1994年,对卫生系
统的强制计量器具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检查了16个单位 200台件。其中:合格65台件,受检合
格率为32.5%,对不合格的医疗计量器具限期检定或停止使用。当年,还对县内6个较大的集贸
市场进行了3次集中检查。共检查了计量器具1 200台件,收缴非法定计量器具 157台件,对弄
虚作假,克扣消费者的不法商贩进行了处罚。1995年,对县内25个成品石油销售部门的计量环
节进行了监督检查,对 6个加油站运用密度与重量换算来克扣用户的现象,分别给予限期整改
和经济处罚的处理。
十几年间,县质监局在计量违法案件查处方面,重点对零售网点、个体摊床进行检查,对
销售环节的克扣行为加大抽查次数。对零售商品和定量包装商品采用不定期的经常性抽查,尤
其是通过对加油站、液化气站的计量抽查,促进了市民计量意识的增强,抽查合格率不断提高。
对收购环节克扣行为采取了突击性的抽查。在小麦、大豆、甜菜收购期间,派出专人组成检查
组,走访农户听取意见,重点对各粮库、各甜菜收购站的计量工作反复抽查,有效遏制了计量
违法行为的发生,保证了公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