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
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
一、组织机构
1985年12月,经县编委[1985] 7号文件批准成立嫩江县“五讲四美三热爱”办公室,编制
为2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 1人,隶属嫩江县委宣传部。1987年,“五讲四美三热爱”办公室
改称为嫩江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县精神文明办)。1990年,经县编委嫩
编字[1990]14号文件批准,县精神文明办增加编制(行政编)2人。1991年5月,经嫩编字[1991]
9号文件批准,增加行政编2人,隶属县委,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1996年,机构改革,县精
神文明办列为宣传部内设机构,编制为2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1996年5月,经县委11届
55次常委会议决定,成立嫩江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3人,
委员23人。县精神文明办为其下属机构。1997年,经县委常委会议定由教育系统调入县文明办
2人(事业编)。
二、文明单位(城市)建设
1986~1988年,以实现党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为重点,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
“六大建设”为基本内容;围绕“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这一工作重心,在全县范围
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涌现了一批扭亏为盈、
优质服务的省、市、县级先进集体和个人,对此,县委、县政府召开三次命名表彰大会分三批
进行命名、表彰。这一时期,全县有145个各级文明单位(系统)受到命名、表彰。
1989~1995年,全县突出抓了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广泛开展了“说文明话、办文明
事、做文明人”、“破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科学、反对封建
迷信;提倡日常娱乐、反对聚众赌博;提倡合理消费、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自尊自爱、反对不
讲道德) 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出现了许多爱岗敬业、争先创优的典型。这一时期,县委、
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文明单位表彰大会,并对各级各类文明单位进行复查,及时整改、撤销了
一些不合格单位。至1991年末,全县共有209个文明单位,其中,省级文明单位标兵1个,省级
文明单位4个,地级文明单位5个。1992~1995年,县委、县政府命名表彰了一批县级文明单位
及标兵单位,这一时期,共授予92个单位为县级文明单位,53个单位为县级文明单位标兵。同
时撤销27个文明单位(村)的荣誉称号,恢复5个单位为文明单位。
1996年,嫩江县深入开展了“争创文明单位,树行业新风活动”,使全县各级参赛文明单
位的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从这一年起,各级、各类文明单位的命名表彰改为两年一次。前一年
为检查年,第二年命名表彰。1997~2000年,嫩江县各系统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尤其
是在文明城市建设集资、抗洪抢险救灾活动中,文明单位(系统)带头捐款捐物达 200余万元,
体现了文明单位(系统)的示范带头作用。这一时期,县委、县政府命名、表彰了69个县级文明
单位(系统)、37个县级文明单位标兵。
1999年 2月,省委、省政府重新命名了嫩江县自来水公司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重新命名
医药公司、百货大楼、人民银行为省级文明单位;命名财政局、交通收费所、建设银行、新华
书店为省级文明单位。在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同时,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也开展起来。以提
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为中心,全县各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共青团开展了“好青年奉
献在嫩江及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妇联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及“巾帼建功双学双比”活
动;文化系统开展了“送戏、送电影、送书籍下乡”活动;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开展了“转变职
能、服务基层”活动。
三、文明村镇建设
1986年,“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及文明村创建活动在嫩江县普遍兴起,各乡镇涌现出了
一批先进典型。4 月18日,县委、县政府命名表彰了第一批文明村,有临江乡博尔气村、伊拉
哈镇南岗村、墨尔根乡新合村、霍龙门乡南街村等 9个村受到命名、表彰。同时,在创建活动
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推动了全县“五四三”活动的向前发展。长福乡靠山村党支部书记
杨合权,在勤劳致富的道路上不忘共产党员的责任,先后拿出 6 000多元借给30多个贫困户,
带领农民共同走富裕道路;联兴乡永兴村农民宋殿英,春节期间送给敬老院豆油 150斤,借给
村里贫困户500元买化肥,村民都夸这些致富带头人。
1987年 3月,召开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命名表彰大会,授予海江镇红星村等10个村为县级
文明村,会上确定了全县文明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学依兰,赶宝清,大面积创建文明村,一
年打基础,二年大变样,三年见成效”。为推动全县文明村建设,县委组织各乡镇领导到临江
乡博尔气村参观学习,总结和推广了临江乡博尔气村、伊拉哈镇南岗村两个村的文明村建设经
验,并提出了“村屯建设要向博尔气看齐,重长远抓教育要向南岗学习”。1988年 4月,县委、
县政府命名表彰了第四批文明村,长福乡红旗村等 7个村被命名为县级文明村。文明村建设促
进了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墨尔根乡立新村在农村改革中,大力发展村办企业,使企业收入占
村总收入的70%以上,人均收入超千元。村党支部书记战士发被黑河市评为十大农民企业家。
1989年 4月,县委、县政府召开了第五批文明村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墨尔根乡立新村等17
个村为文明村,提出了文明村建设要突出治理脏乱差,从整治环境人手,搞好文化科普教育和
移风易俗教育。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嫩江县文明村建设三年实施方案》被黑河市精神文
明办做为典型方案在全地区推广。
1990年 3月,嫩江县精神文明办印发了《嫩江县一九九○至一九九三年文明村建设活动实
施方案》。3月10日,县委、县政府授予科洛乡双丰村等10个村为文明村。8月 6日,在全地区
现场会上,嫩江县的“穷则穷办、富则富办,不能不办、办则办好”的典型经验得到了地区的
好评。至1990年,全县共有 3个地级文明村,51个县级文明村,占320个行政村的16.8%,同年
嫩江县被省委、省政府首次命名为省级文明村建设先进县。
1991年,借助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文明村建设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日
程,采取大力开展发动,搞突击战的办法,使全县文明村建设有很大发展。截至 6月末,全县
文明村建设会战中,各乡镇出动人工17 360次,车工95 000辆次,修路766条,植树720万株,
建标准厕所19 522个,猪圈23 415个,修教室1 003个、37 987平方米,文化活动室78个、7 417
平方米,修篮球场396个,建永久性标语牌605个,村容村貌大有改观。6月6日,县委、县政府
在前进乡召开了全县社教文明村建设现场会,共计80多人参加会议。会上,听取了前进乡的经
验介绍并参观了10个村的文明村建设情况,县委书记到会讲话,要求全县各乡镇要向前进乡看
齐,扎实搞好文明村建设工作,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前进现场会后,全县掀起了第二次
大搞文明村建没的高潮。
全县普遍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经过自报公议、三榜定星等形式,共评出十
星户占总开展数的12%,六至九星户约占 75%,五星以下户占13%。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
评比活动,使村屯风气不断好转,村党支部的战斗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1992年 1月,县委、县政府命名表彰了第八批文明村,授予前进乡、伊拉哈镇、长福乡为
文明乡镇标兵,授予门鲁河乡、联兴乡为文明乡镇,授予前进乡祯祥村等17个村为文明村标兵,
授予伊拉哈镇红嫩村等38个村为文明村。
1993年,在全县文明村创建活动中,打了一场文明村建设的硬仗,在大田播种前,突击修
了路、栽了树。按文明村建设的硬件“十条”标准逐项落实。重点抓了“依法治村、科技兴村、
文明建村、共奔小康”的舆论宣传。各村都制定了永久性宣传牌,文明村建设的口号随处可见。
同年,在文明村创建活动中重点开展了“讲精神文明,比科技致富,建社会主义文明村”
活动,提高了农民的两个素质,在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海江镇红星村在文明村创建中
大力发展村办企业,红星浸油厂除每年为国家缴纳利锐外,还为村民致富就业开辟了广阔道路。
这个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标兵。
县委、县政府命名表彰了第九批文明乡、村,授予科洛乡为文明乡,新胜乡二龙村等11个
村为文明村标兵称号;授予双山镇双富村等34个村文明村称号。
1994年,继续坚持“穷则穷办、富则富办、不能不办、办则办好”的原则,大力开展文明
村建设。积极贯彻了党中央作出的减轻农民负担的决定,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使全县文明村创
建活动各具特色,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4月下旬到5月中旬,县文明办先后深入到13个乡镇检查并参观了部分乡镇的文明村建设,
帮助他们制定了文明乡村建设规划,同时深入到村屯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使文明村创建活动既
深入又扎实,这次检查后总结了经验,形成了《做好新形势下的文明村创建工作》被《文明向
导》予以刊载,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省文明办的肯定和好评。
在文明村创建活动中,根据年初部署,文明村建设的重点由平原乡向山区乡扩大,在抓典
型的巩固提高前提下,在平原乡又培养了以综合治理为重点,为发展经济提供安定环境的典型
——长福乡;以治理“脏、乱、差”,大搞环境建设的典型——新胜乡;以修路改变环境面貌,
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典型——临江乡。在山区又重点指导了门鲁河乡、卧都河乡的文明村建设工
作,这些典型对其它乡镇的工作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同年,嫩江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
省文明村建设“三连冠”荣誉称号。
1995年,省文明办到嫩江县检查验收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县工作,县委根据实际,重新制定
了规划方案,在减轻农民负担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提下,提倡自力更生,就地取材,整齐
干净,反对脱离实际片面追求所谓的“高标准”,鼓励大力发展经济,重点放在整修路、桥、
植树和改水办电上。大力加强文明村硬件建设,全县掀起了文明村建设大会战,各乡镇出动人
工11万个,车工9.5万辆次,修路766条、长4 139公里,上砂石49万立方米,夹杖子1 254公里,
围墙175公里,植树750万株,建标准公厕1.95万个,猪圈 23 415个,修建标准化教室1 003个、
37 987平方米,文化活动室78个、7 417平方米,各种球场396个,建永久性标语牌 609个,全
县村容村貌大有改观。到年末,共有市级文明乡标兵 3个,市级文明乡1个,县级文明乡2个,
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含标兵)28个(其中标兵 9个),县级文明村148个(其中标兵12个),
乡直文明单位66个。
1996年,全县文明村建设根据省市委有关精神,结合嫩江县实际,文明村镇建设突出五个
重点:抓房子。加大农村经济房改革力度,实行统一规划,不断提高砖瓦房住宅比例,改善居
民的居住条件,为农民奔小康打下良好的基础。抓环境。教育农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发动群
众大搞环境卫生,修好路和院墙,夹好杖子,植树种花,切实搞好村容村貌,村民宅院的美化、
绿化建设。抓教育。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了农村的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及“十星级文明户”
等活动。组织农民学习两本书《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读本》、《农民实用技术读本》,破除封建
迷信、赌博等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抓典型,每个乡都树了一个典型村。伊拉哈镇三星
村兴建了文明一条街,前进镇繁荣村以整修道路,合理规划人手,都取得了较好的典型示范作
用。抓检查。乡镇党委每年都对各自文明村创建活动进行两次以上检查。兑现奖罚,使文明村
创建活动扎扎实实开展下去,不断提高文明村建设水平。
全县新命名14个县级文明村标兵,26个县级文明村。这一时期,“十星级文明户”活动蓬
勃开展,各乡镇都在文明村建设动员会上分别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自己的评比方案,在具体实施
中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使这项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截至10月末,全县的19个乡镇都
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共评比“十星”户占总户数的20%,八星级至九星级的占62.5%,
六星级以下占18%,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带动了农村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1997年,在全省召开的“三大创建活动示范点”工作会议上,嫩江县被确定为省级文明村
镇建设示范县。相应确定了伊拉哈镇、前进镇、临江乡为嫩江县的示范点,全县开展了轰轰烈
烈的创建活动。全县共植树60.2万株,防护林233.33公顷,宅房林21.4万株,果树 1.5万株,
设立花坛1 312个,种植花带13.4万延长米,草坪3.52万立方米,修路1 256条、长 938公里,
上砂石19.2万立方米,建过水桥3.86万个,夹杖子 654公里,新建或修复砖石围墙13.2万延长
米,出动人工31.7万人次,出动车辆24.8万次,新建永久示性标语牌 489个。到1997年末,全
县共有市级文明乡标兵3个,市级文明乡1个,县级文明乡2个,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
(含标兵)32个;县级文明村136个,乡直文明单位96个,各级文明村数占总村数的70.4%。
1998年,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嫩江县文明城镇(乡)动员大会,总结表彰了在文明村镇示范
点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对以后的文明村镇建设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社会各界当场捐款达60余万元。19个乡镇都召开了动员会,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建活动。制
定了《文明村镇建设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嫩江县文明村镇建设会战方案》、《农村建砖瓦
住宅的优惠政策》、《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方案》、《村民公约》等十余个方案。在文明村建设
中,县委领导经常深入到农村检查指导,先后在伊拉哈、前进、长福等乡镇召开了以“提档升
级”、“综合治理”、“环境建设”、“文明村建设一条街”、“十星级文明户”评比为重点
的文明村镇建设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在古城村、三星村、德发村、繁荣村等召开了文明村建
设现场会。电视台开辟了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建设专题节目,出简报 103期。双山镇党委在创
建文明村镇活动中,充分利用“争当红旗党支部”、“争当优秀党员”、“争当致富带头人”、
“少生快富奔小康”、“科普讲座”等活动,提高了广大农民的两个素质。至年末,全县十星
户已达1.82万户,占总产数的29.7%,九星户达4.03万户,占总户数的65%,五星以下户数3 286
户,占总户数的5.3%。
1999年,嫩江县有 3个村(前进镇繁荣村、桢祥村,伊拉哈镇古城村)被省委、省政府新命
名为省级文明村。至此,全县的省级文明村已达 5个。年初,黑河市确定嫩江县为文明村镇示
范带县。前进镇、伊拉哈镇为文明村建设示范带,县委在示范带村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取
得了显著成效。1999年 9月15日,黑河市文明村镇示范带建设活动现场会总结会在嫩江县召开,
参加会议领导先后参观检查了县前进镇华康浸油厂、前进中学、省级文明村前进镇繁荣村,伊
拉哈镇三星村及五四村样板房一条街。并对嫩江“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
好评。省、市文明办还对县伊拉哈镇三湾村“星王、星标、星座”评比活动进行了总结推广,
到1999年末,全县十星级文明户已达1.83万户,占总户数的 32.1%,六至九星户达3.52万户,
占总户数的65%,五星以下户数1 566户,占总户数的2.9%。2000年,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11大精神和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及县文明城乡建
设动员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以培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
义公民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抓了以开展文
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后制定了《全县2000年精神
文明建设方案》、《嫩江县文明村镇建设方案》、《嫩江县城镇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净化
工程方案》、《整顿村容村貌推进文明村建设方案》、《嫩江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方案》
等一系列方案文件,推动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健康发展。
在农村,继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争创省级文明村镇先进县标兵为重点,全面推进
文明村建设。突出四个教育重点:突出思想教育,努力提高农民两个素质;突出植树种花,整
修道路、治理脏、乱、差,搞好村容村貌;突出全方位综合治理、树立社会新风;突出全力发
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民奔小康。2000年末,全县文明村镇建设中新建砖瓦房 3 201栋、25万平
方米,投资12 000万元,砖瓦化率达 60%,比上年提高8%,全年共建项目14项,18 000平方米,
投资 1 350万元,自来水人户率、道路铺装率、有线电视人户率分别较1999年提高5%、2%、3%,
新建或修复的砖围墙达11万延长米。
“十星级文明产”创建活动,重点推广了伊拉哈镇“星王、星标、星座”评比的先进经验,
到2000年末,全县十星户已达到1.2万户,占29.7%,六至九星户达4.03万户,占 65%,五星以
上3 286户,占5.3%。
四、军民共建活动
1984年以来,嫩江县的军民共建活动有了长足发展,嫩江县充分发挥了驻军部队较多的优
势,大力开展各种共建活动,密切了军民、军政关系,推动了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的向前发展,
对促进全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受到中央、省、市表彰。
1986年,全县军民共建活动已初具规模,各级各类共建对子达 138个,在城市和农村的发
展建设中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在军民共建系列活动中,各级部队都出动了大批车辆,义务拉运
砂石 5 000余立方米;嫩江县修建电视接收台,各部队共投资10多万元;在共建文明村活动中,
驻军 81233部队为农场、为临江乡庆华村解决了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用电难、种地难、
娱乐难、办学难和农机修理难等八难问题。5 月10日,全地区军民共建经验交流会在嫩江县召
开,会上,县人民武装部、59196部队、81233 部队农场、黑宝山煤矿等4个单位受到了表彰。
在黑龙江省首次召开的军(警)民共建共育经验交流会上,南空部队农场、县人武部、59196 部
队 3个典型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被评为省级共建先进集体。在全省部队农场扶贫工作
会议上,嫩江县境内6个驻军单位被省授予“扶贫济困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1987年,在全省文明城镇竞赛检查评比中,嫩江县荣获了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军民共建
精神文明”单项奖,省军区政治部在全省转发了“嫩江县人武部在军民共建中充分发挥桥梁纽
带作用,促进军地、军政协调健康发展”的先进经验。
1988年,嫩江流域特大洪峰袭击嫩江县。总后基地、81233 部队农场等驻军部队发挥了子
弟兵的先锋模范作用,抢险救灾,战斗在第一线,仅总后基地就出动人员3 680人次,汽车290
台次,拖运物资达 1 300多吨。被黑龙江省授予“抗洪救灾先进集体”。为更好的宣传嫩江,
加大开发开放嫩江的力度,总后嫩江基地急县之所急,出人出机械帮助嫩江县拍摄资料片《富
饶的嫩江》,充分展示了军民一家的渔水深情。
1989年,召开了全县军民共建经验交流会。会上,各共建单位纷纷交流了共建经验。其中:
59196 部队一年中共派出医疗小组28个,医务人员87人次,为群众防病、治病、体检达18 194
人次,抢救危重病人 203人次。基地一场出动人力和车辆与白云乡共同修了10余公里的“军民
路”,植了20多亩的“军民永存林”,先后为2 000多人办了农技、农业、电工等培训班。86003
部队农场在共建村突遭百年不遇的龙卷风袭击时,场长率领战士带着苫布赶到现场,帮助抢险
救灾。基地一场出动机械80余台次,劳动力 300多个,为驻地农民翻地耕地80公顷,收割庄稼
200公顷。
1990年,在全省第二届军警民共建共育经验交流会上,驻军59196部队农场、81233部队农
场、南空部队农场和81200部队农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先进集体,其中59196部队一大队
和81233部队在大会上做了经验交流。
驻军59196部队先后出资17万元资助嫩江县高级中学建教学楼,无偿支援共建学校水泥200
多吨,红砖11.2万块,钢材25吨,出动汽车360台次,拉砂石10多万立方米,煤3 000多吨,平
整操场8万平方米,修建围墙2 900延长米,房屋350平方米,出动人工达3 300个劳动日。在高
级中学的建设中,总后基地官兵同驻地各单位一样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嫩江县的教育
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0年 6月,嫩江县遭受了百年罕见的冻灾,总后嫩江基地官兵在自身受灾严重的情况下,
为各共建点白云、联兴等乡镇仅捐良种就达8.5万斤,出动汽车20多辆,农机械100余台次,及
时抢险救灾,迅速恢复生产,使农村经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1992年 6月,嫩江县遭受特大霜冻,驻地乡镇大面积豆苗被冻死,有些甚至绝产,在这种
情况下,总后嫩江基地伸出援助之手,迅速筹集324万斤优良豆种,81233部队农场也筹集到豆
种2 000斤,化肥2万斤,并出动人工、机械帮助驻地乡镇抗灾自救,使农村生产迅速恢复。
1994年,总后嫩江基地和嫩江县被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国家级“军民共建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嫩江县也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双拥模范县”。春节期间,总后基
地为嫩江县贫困职工群众捐送面粉、大米及资金20万元。在修建嫩江公园期间,又出动机车15
台,装载机2台,人员300余人参加了改造公园建设。物资站投资10万余元,汽车30多台次,维
修干道60余延长公里,使公园得以及时竣工。
1995年 5月13日,多宝山镇境内发生特大森林火灾,驻嫩江部队闻讯后与群众一道扑火救
灾,使损失降到最低点,受到了林业部和省政府表彰。在重建家园过程中,仅总后嫩江基地捐
资达15万元,全县各部队捐款达60多万元。
1996年 7月29日,嫩江县召开了“庆祝建军69周年暨双拥工作表彰大会”,对以往双拥工
作及共建工作进行了总结。表彰、奖励了双拥先进集体。在军民共建中,驻地也为部队做了很
多贡献。县邮电局为军人家属安装电话时免收安装费,减收 400元初装费;电业局为军人家属
装电表每块减收安装费 100元。在嫩江县改造嫩兴路、墨尔根大街,路灯亮化工程中,各部队
捐款达70多万元。
1997年,嫩江县白云乡和总后嫩江基地一场被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军民共
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8月1日,由驻嫩部队和嫩江县政府共同出资兴建的双拥园竣
工使用。
1998年,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嫩江县,尤其是沿江村镇受灾严重,在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
巨大危胁时,驻嫩部队、农场的广大指战员和官兵顶风冒雨战斗在抗洪救灾第一线。驻地在临
江乡的 81233部队全体官兵自制救生船,帮助百姓转移财产和救助危险中的群众,使群众无一
伤亡,财产损失也降到了最低点,在抗灾自救工作中各部队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衣物达 300
多万元,为重建家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999年8月1日,嫩江县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双拥模范县”。总后嫩江基地先后派出
30多名干部深入到19个村屯进行爱国主义、唯物主义教育,召开了座谈会和报告会,同时还在
驻地30多所学校进行了破除迷信,相信科学的辅导教育达50余次。基地四场“全军农副业劳动
模范”严学国仅1999年就义务为驻地 13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讲授了土壤学、农业作业规程、化
学灭草技术达15次,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15年来,军民共建结出了累累硕果,谱写了军民鱼水情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