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施政方针、策略
第二节 施政方针、策略
1986年以后,嫩江县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在全面分析、
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适时准确地提出了一系列嫩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战略方针和奋斗目标,使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1986年,在“七五”计划的开局年,县政府提出了“农工矿贸并举,交通能源先行,外引
内联搞活,利国兴嫩富民”的战略方针,制订了后十年全县经济到20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实现了全县经济的根本好转。
1991年,县政府提出了“稳粮兴牧、发展乡镇企业”的工作方针及措施,以市场为导向,
建立贸工农一体化运行机制;拓宽市场、搞活流通、稳定市场物价,使全县经济出现了良好的
发展势头。
1993年,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实施人才开发引进,
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战略,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1996年,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县政府确定了“九五”以及后十五年全县经济工作的
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面向市场、开发资源、多元投入、开放引联、以农为本、工业立县、
产业推进、科技兴县、再造优势、富民强县”,进而分三步实现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奋斗目标,
使嫩江县进入了全国农村经济实力百强县行列。
2000年,县政府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重点,提出了抓好四个方面重点基本建设项目 (公益事
业、基础设施、乡镇建设及交通信息网络工程);辟建六大市场(大豆批发、墨尔根蔬菜批发、
牲畜交易、煤炭销售、规范建材市场、扩大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构建八大基地(大豆产品生产
加工、乳产品生产加工、水泥生产、蔬菜生产、高纬度寒地作物种子繁育、金属矿产品开发和
加工、优质大豆示范、种畜繁育);实施五大战略(科教兴县、市场引导、资源置换、引资牵动、
区域合作);“四金一康一绿”工程(金菜工程、金马工程、金地工程、金珠工程、康饮工程、
绿色食品开发工程)的战略构想和奋斗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15年来,县政府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的方针策略,进一步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壮大了
县级财政;基础产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建
设不断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全县进入21世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