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要工作
第二节 主要工作
1991年后,县侨联各级组织直接或间接为归侨、侨眷办实事 100多件,代理民事、经济诉
讼案件15件,仅此一项就为侨户节省代理费近 3万元。每年春季,县侨联为农村侨眷种地解决
贷款、化肥和种子,使贫困侨户都能及时种上地,全县侨户全部解决了温饱问题,多数侨户走
上了致富路。
1992年以后,全县先后成立了基层侨联分会 6个,乡镇23个党委都成立了侨联领导小组,
有近50名侨眷在侨联组织中担任领导成员。随着侨务政策的逐步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对侨联
工作都十分重视。县卫生、教育等党委对所属的侨联分会开展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工作场所和活
动经费。1993年 8月,县侨联向全县广大归侨、侨眷发出通知,号召每个侨眷自觉地在本岗位
上开展建功立业活动。在有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县侨联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时事教育、职
业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先后涌现出一批先进工作者和模范共产党
员,许多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在科研、文教、体育、卫生等战线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
突出贡献。全县有12名归侨、侨眷被评为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中常委3名,还有1人
被选为市侨联副主席。
1994年 4月,县侨联继续在归侨、侨眷中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为家乡建设“提供一
个信息,引荐一个人才,引进一笔资金,引进一项技术”。通过侨情补查,进一步了解掌握了
全县侨眷在海外亲友的经济实力情况,调查充实了全县侨眷在海外亲友人员的名单,重新划分
了一些重点工作对象。组织召开了“三胞”眷属招商引资座谈会、爱祖国爱家乡事迹报告会,
进一步向海外有经济实力的侨胞宣传介绍嫩江最新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亟待开发的有关
合作项目,鼓励他们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嫩江经济建设做一份贡献。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扩
大对外宣传,每年春节前,县侨联都会同有关单位向在海外各地区的侨胞邮寄贺年卡、邀请函
和招商引资宣传资料,对那些有投资意向的国外客商,县侨联千方百计做好各方面配合服务工
作,努力以良好的诚意和真情来赢得侨胞和客商的信任与支持。1995年以后,县侨联先后与黑
龙江省侨联、辽宁省侨联、美国盖特威国际贸易集团、韩国清道郡社团以及台湾杰传公司等几
十家国内外公司或企业建立了联系和优势互补、合资合作等贸易关系。
1996年以后,先后有外籍华人和海外同胞在嫩江投资创办了“尚义助学基金会”和“微机
助学工程”等一系列“光彩事业”。全县有 6名贫困大学生得到了“尚义助学基金”的资助,
圆了大学梦。在偏远农村学校有近 2 000名中小学生得到了“微机助学工程”的帮助,许多学
生掌握了微机操作技术,成为一批建设农村的有用人才。1997年,县侨联积极帮助兴办侨属企
业,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侨属企业实际问题。
1998年,全县有8名侨眷被省、市、县有关部门评为“模范先进个人”、“十佳杰出青年”
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光彩事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999年末,通过归侨、侨眷牵线
搭桥共为全县侨属企业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引进国外资金达 1 000余万元,引进海外设备60余万
元。2000年末,全县有被批准认定的侨眷企业11户,资产合计达2 000万元。其中,资产在100
万元以上的有8家,500万元以上的有3家,在这11户侨属企业中,生产经营型企业2户,卫生医
疗及高科技型企业3户,商服企业4户,生产加工和餐饮业各1户。其中,有5户引进了外资,共
安置下岗待业人员近400人,年向国家上缴利税约150万元,捐助城镇建设、贫困子女和孤寡老
人1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