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交通管理

第四节 交通管理


 

  1986年以前,交通管理由县交通局交通监理所负责。1987年,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后,移交
公安机关统一管理,交通监理所成建制划归县公安局。是年 4月14日,成立嫩江县公安交通警
察大队,配有交通民警32人,下设城镇中队、科洛中队、双山中队、星火中队四个中队和秘书、
车管、交管、道路四个职能股。此后,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交警大队充分
发挥公安机关管理道路交通的职能作用,严格依法管理道路交通,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经
济发展的交通管理模式,不断开拓为民服务新路子,为全县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序、安全、畅通
的交通环境做出了贡献。1988年 8月,交警大队扩编为47人。1996年,县交警大队被省交警总
队评为“全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1997年 5月,嫩江镇增设两个中队,增设驾管股,
原秘书股分设为政秘股、财务装备股。1998年被省交警总队评为“全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先进
集体标兵”称号。1999年 5月底,按公安部及省公安厅要求,成立公路巡逻民警大队,交警大
队一个机构两个牌子,即:嫩江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又称嫩江县公安局公路巡逻民警大队。下
设三个公路巡逻民警中队,一个法制股。至2000年,全县已有交通民警75人,下设城镇一中队、
城镇二中队、城镇三中队、双山公路巡逻民警中队、科洛公路巡逻民警中队、北山公路巡逻民
警中队6个中队,计财股、政秘股、车管股、驾管股、交管股、宣传股、道路股、法制股8个职
能股。是年,连续第三次被省交警总队评为“全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标兵”称号,同
年,又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科所队”。

  一、机动车辆管理

  1987年,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后,由县交警大队负责机动车档案管理、办理车辆落户、核发
机动车号牌和行驶证、进行车辆检验及驾驶员考核等项工作,农用拖拉机委托县农机部门负责
管理。1987年,全县核发新的机动车号牌和行车执照。换牌后全县机动车 3 434辆,其中个体
车718辆。1990年,全县机动车总数增至5 022辆,其中,个体车辆2 438辆,驾驶员8 306人。
小型汽车档案交由黑河行署公安局交警支队管理。1991年 6月,县交警大队将九三农垦管理局
及北安农场管理局管辖的车辆及驾驶员档案移交给农场交警部门,共移交车辆 3 864台,驾驶
员档案5 883人。本县管辖车辆为2 421辆,驾驶员3 224人。1995年7月,核发九二式机动车号
牌,全县共核发各类机动车号牌2 971副,其中个体车号牌1 836副。此后,随着县域经济的迅
速发展,全县机动车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增加。2000年,全县机动车持有量达 6 875辆,其中个
体车辆3 864辆,驾驶员总人数达10 480人。

  二、交通事故处理

  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前,轻微事故及一般交通事故由县交通局监理所负责处理,重、特大交
通事故由监理所会同县公安局治安科共同处理。1987年,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后,公安机关担负
起处理交通事故现场、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处罚交通事故责任人、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的职责。
道路交通事故一律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情节较轻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给予
吊扣驾驶证和经济处罚,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提请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987年,全县共发生交通事故32起,死亡10人,伤12人,直接财产损失10 800元。此后,随着
车辆的逐年增加,个体车辆出现,驾驶员新成份增多,缺乏经验,加之道路发展改善缓慢,负
荷沉重,道路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1990年是全县有史以来发生事故和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年,
全年发生交通事故60起,死亡32人,伤19人,直接财产损失89 500元。为保证道路交通安全,
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县交警大队加强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根据县内道路交通各时
期的不同特点,采取专项治理与开展会战相结合的办法整治交通秩序。加大嫩漠、嫩黑、 111
国道三条干线公路的管理力度,把住大客车、旅(野)游车、货车、拖拉机载人等关口,在城镇
以治“乱”、治“堵”为重点。集中治理行车秩序、停车秩序,清理马路工厂、马路堆料厂、
马路市场、马路停车场,狠煞酒后驾车、超速行驶、客货混载、强超硬会、疲劳驾车、车辆带
病行驶等歪风,开展对驾驶员及群众的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工作。坚持每年春、冬两季的机动车
检验工作,使全县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交通事故下降。此后数年,道路交通事故没有较大的反
弹,但重大交通事故仍时有发生。1995年10月28日晚21时50分,嫩江镇军民路毛纺厂门前发生
一起1人死亡、2人重伤的重大交通事故,经交警大队缜密工作,将肇事逃逸嫌疑人抓获。1998
年12月18日14时50分,嫩江县个体驾驶员驾驶黑N40854号公共汽车客车,从嫩江行至临江乡大
石砬村西 150米处时,与迎面驶来的嫩江县个体驾驶员驾驶的黑N40057号东风货车正面相撞,
造成东风货车驾驶员当场死亡,公共汽车乘客 1人重伤,经县中医院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乘
客 9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1999年,全县共发生交通事故34起,死亡11人,伤18人,财产损
失10 600元。

   1987~2000年道路交通事故情况表
表11—2


  注:2000年统计为全口径数。

  三、道路安全管理

  1987年,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后,县交警大队不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勤务制度措
施,加大执法力度,在县城新增加交通标志83块,安装高护栏90延长米、设隔离带 2 200延长
米,在嫩兴路设交通岗楼两个,交通民警开始在城镇繁华路口执勤。1995年,县交警大队在城
镇嫩兴路百货大楼和中国银行两个主要路口实行灯光指挥交通。对执勤民警实行定岗、定人、
定时,维护交通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在干线公路上,实行巡逻检查工作机制,对道路行驶的
明显违章车辆进行纠正,对外来车辆实行无严重违章不扣车,不扣证,提供宽松的交通管理环
境。1997年,新增设两个交通岗亭,并对原有的两个岗楼进行了改造,同时,在县中国银行及
县百货大楼和车站路口新建自动升降高杆数显交通指挥信号岗亭、支臂式自动数显交通指挥信
号岗亭、岗亭式交通指挥信号灯,划停车线、分界线、导向箭头、人行横道线 5 000余延长米,
购置了无线通讯器材,设置了车载台,为执勤民警配置了手执对讲机。交通指挥车、交警巡逻
车、交通事故勘查车12台。是年4月11日,全市首家“122”交通事故报警台在全县建成开通,
提高了交通民警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事故的快速处置能力,有效地防止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发
生。1998年11月底,县交警大队建成了面积1.7万多平方米的集住宅、商服为一体的8层交通指
挥中心综合大楼。1999年 5月14日,嫩江县交通指挥中心电视监控设施正式启用,采用多媒体、
无线传输、全天候24小时监控、自动抓拍等技术,将原有的交通信号管理、无线通信和电视监
控等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科学、高效的交通指挥运行机制。1999年,电视监控设施即
“电子警察”上岗,司机自觉遵章的意识明显提高,夜间和民警离岗后的违章率大幅度下降,
杜绝了闯灯、越线的违章行为。2000年,县交警大队全力实施“畅通工程”,并把嫩兴路划为
“严管街”,严格管理,严格处罚,推动了城镇交通管理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同时,在 111
国道嫩江至讷河的63公里路段上开展创建平安大道活动,建立了公路巡逻沿线村屯布控,宣传
教育和交通事故预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达到了“交通安全畅通、治安秩序良好、执法公正文
明、警务保障有力、人民群众满意”的创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