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教师队伍

第一节 教师队伍


 
  

  一、队 伍

  1986年后,随着教师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师资水平有了
很大提高,开展教师的业务进修和技能培训。

  1987年,开始教师职称评定工作。高级教师、中级教师、初级教师分别由省人事厅、市人
事局、县人事局审批,每年评定一次。1997年,根据省教委下发的《关于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
位选派人员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嫩江县委县政府支援农村教育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1997年,第一批支教队伍56人分别到19个乡镇支教。1999年,第二批支教队
伍36人,分别到11个乡镇支教。到1999年,已评出中学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01人,一级教
师573人,初级教师(中二、中三)881人。小学特级教师2人,超高级教师13人,高级教师779人,
初级教师(小一、小二、小三)941人。1999年,全县教育办中小学教职工4 047人,其中:研究
生4人、本科389人、专科1 321人、中专1 664人。专家型校长1人,骨干校长9人,跨世纪合格
校长135人,省级骨干教师29人,市级优秀教师54人,县级优秀教师100人,县级优秀中层干部
10名,县级师德标兵70名,县级优秀班主任30名。截至2000年,共评出中学特级教师 1人,高
级教师136人,一级教师856人,初级教师(中二、中三)980人;小学特级教师2人,超高级教师
20人,高级教师1 399人,初级教师1 287人。

  二、培 训

  教师培训工作主要由教师进修学校承担。1986~1987年为第一阶段,即:学历补偿培训阶
段主要进行中师函授、离职培训、高师函授、教材教法过关和专业合格证考核、岗位培训、中
小学校长教师基础理论培训。

  1988年后,进入第二阶段,即:全面培训阶段,培训工作逐步走上了卫星电视教育的轨道,
由主要进行学历培训转入了多渠道、多功能的培训。进修校采取上下结合、集中与分期结合、
面授与自学结合等形式,开展培训工作,使教学管理趋向科学化,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利用
电视教育开展高中层次的学历培训、岗位培训、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五功”、“六能”培训
等。

  1989年,省卫星电视教育部在本县召开了卫星电视教育研讨会。1991年,在本县召开了卫
星电视教育现场会,进行了学历教育,举办了各类“卫电”中师函授班,中师离职班 7个,招
生468人,并开展了培训,在此阶段,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8%。1992年,招收中文、历史
两个“卫电”高师助学班,招生 327人,均采取“卫电”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进行了班主任工
作的培训,采取集中放像,由电视台播放专题电视节目等形式组织中、小学班主任学习。教师
业务能力培训,使用电视教学手段每周三、四分别为中小学教师安排业务学习节目,集中放省
内外优秀教学录像专题知识讲座,有关技能培训的专题,教改实验课等,由各校集中组织教师
收看,并结合教学进行讲座讨论。进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采用全国统编电视教育行政管理培
训录像资料,举办了4期培训班,培训城乡中小学校长、主任及村校校长300余人。同年,开展
全县继续教育工作,教师进修学校对全县小学初级、中级教师进行了职务培训,共办班 4期,
受训学员达 2 000人以上,职务培训注重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同年,开
展小学教师“五项基本功”培训。

  1993年,对全县小学教师基本功开展情况进行了验收。同年,举办全县“小学教师五项基
本功大赛”,选拔选手参加了省市级比赛。在全省大赛获第一名。1994年,“六项技能”训练
全面启动。用了近 3年的时间使全县小学教师受训人数占总人数95%以上,有2 000名小学教师
参加培训、共办班16期。在黑龙江省“六项技能大赛”上,本县有 1名选手获“讲解技能”第
二名。

  1996年,开展对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岗前培训,共办班4期,每期培训人数在200人左右。根
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制定了《嫩江县跨世纪园丁
工程方案》,方案规定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目标。1998年,开始对小学教师进行高学历培训。1999
年,开展教学技能综合训练,是“六项技能”训练向纵深的发展。

  三、教育科研

  嫩江县有中小学专职教研员26人,兼职教研员6人。开展科研项目:国家级子课题4项 (第
一小学的数学思维发展与能力培养,第四小学的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第二中学的创新教
育)。省级科研项目18项(第二中学的“快速作文”、第三小学的“三算结合”教学、全县的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前进中学的“体育韵律教学”、伊拉哈中学的“分层次教学”、第
三中学的“果树栽培”等),市级科研项目26项。

  1989年,“分层次教学”课题为省级重点科研课题,实验点3处,经过3个循环实验,1998
年,通过了省、市、县联合验收。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在省统一大课题的基础
上,又进行了一系列子课题的研究,教研员和教师撰写了大量论文,组织了多次经验交流。数
学“思维发展与能力培养”在第一小学运用北京市实验教材,开展了马心兰的关于学生能力培
养的教改实验,进行了学生思维发展与能力培养研究,被确定为国家级科研课题,经过两个循
环的实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显著提高,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1997年,“快速作文”立为市级科研科目。1998年,通过市级验收;1999年,晋升为省级
科研项目,实验点 4处。在1998年、1999年中考中实验班语文平均分高出全县语文平均分近20
分。数学“三算结合”实验,1998年确定为省级科研课题;1999年通过市级验收,并在第三小
学开展了两个循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习惯,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显著提高,在多次计算竞赛
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