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费 设施 一、经 费
1986~2000年,教育事业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开门路,多方筹措资金,集
资办学,改善办学条件。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财政拨付一部分,社会各部门捐赠一部分,勤
工俭学收入一部分(各校办工场、农场、学前班、废物回收等),学生每学期学杂费收入一部分,
教育经费逐年增长。
1986~2000嫩江县教育经费支出表
表13—9 单位:万元
续表
1993~2000年嫩江县初级学校勤工俭学收益及分配表
表13—10 单位:万元
二、设 施
1986~2000年,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发布文件研究教育系统改
善办学条件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办学积极性。本着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
民的思想,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1992年,伊
拉哈镇、前进乡向农民集资兴建教学楼,这一经验得到推广,各乡镇纷纷建起教学楼,改善办
学条件工作先从农村开始了,随之县城也相继兴建教学楼。1988~2000年,全县共建教学楼42
栋,总建筑面积101 895平方米,投入经费7 895万元;除霍龙门乡、卧都河乡、麦海乡、墨尔
根乡外,各乡镇都建起了教学楼,没有兴建教学楼的中小学也进行了校舍维修。各校实验器材、
微机、语音、图书等教学仪器相应进行配置。
1988~2000年嫩江县兴建教学楼情况统计表
表13—11
1986~2000年嫩江县校舍维修、翻建情况统计表
表13—12
续表
1986~2000年嫩江县教学仪器增置情况统计表
表13—13
注:截至2000年,全县增置教学仪器累计投入2 711 832元,其中:用于购置图书543 300
元,用于购置微机74 600 元。用于购置语音设备583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