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医疗机构 一、县级医疗机构
县级医疗机构包括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防疫站、县结核病防治
所、县血站、县药品检查所,形成了一个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网。
(一)县人民医院
该医院是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和指导基层卫生工作等为主的二级甲等
综合性医院。2000年,全院职工总数374人,其中:行政工勤人员101人,专业医务人员 273人
(副高级职称以上10人、中级职称127人、初级职称136人)。医院总建筑面积为13 613平方米,
病房楼8层。
病房面积8 200平方米,有医用电梯1部,设有呼叫系统、氧气管道,每层楼内都设有高级
病房,共有病床 251张。科室设置:行政科室14个,住院科室有内一科、内二科、外一种、外
二科、妇产科、儿科、肿瘤科、传染科 8个科室,门诊科室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
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科、肿瘤科、传染科、注射室、急诊科、门诊换药室、供应室、麻醉
科和手术室16个科室;医技科室有CT室、放射线科、检验科、针灸科、理疗科、病理科、功能
检查科 (心电、B超、脑电、腔镜、超显微检测室、碎石科)、病房药局、中药局、西药局、制
剂室计16个科室。住院科室设正、副主任,护士长各1名,其它科室设主任1名。每年接纳病人
6.4万人次,其中:门诊病人6万人次,住院病人0.4万人次。
(二)县中医院
该医院是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2000年,全院有职工160
名,其中:行政工勤人员31人、医护专业人员137名 (副高级以上职称3名,中级职称30名,初
级职称104名)。门诊大楼面积4 284平方米,住院楼有病床120张。设有西医内科、西医外科、
妇产科、计划生育门诊、骨伤科、肠道传染病科、检验科、急诊科、处置室、观察室、抢救室、
中医内科、妇儿科、物理诊断科(脑多普勤、多域心电图、B 超)、针灸科、专家门诊、肛肠科、
五官科、眼科、放射线科、CT室、药剂科、器械科、手术室、血疗室及中西药局、门诊部、护
理部、总务科、行政办公室、医务科、财务科、统计科、病案室、牵引室、病理室共37个科室。
每年接纳病人约计6.3万人,其中:门诊病人6.2万人次,住院病人0.1万人次。
(三)县妇幼保健院
该院始建于1952年,时称嫩江县妇幼保健站。1992年,更名为嫩江县妇幼保健院。1996年,
该院被命名为全国“爱婴医院”。2000年,全院有正式职工4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0人,
行政工勤人员7人。医院拥有房屋面积320平方米,门诊科室设有:儿科、妇科、计划生育手术
室、保健科、婚检科、检验科、B超室、乳透室、心电室、胎儿监测室、X光室,病房科室设有:
手术室、护士站、妇外科病房、外科病房,有25张病床,另设立母婴同室休养室和家庭化休养
室共5个,设婴儿床10张。
(四)县卫生防疫站
1986年,卫生防疫站办公面积不足300平方米,人员41名,仅设 5个科室。中级职称以上7
人(1名副主任医师)。1990年,新建厂一幢1 042平方米办公楼。人员增加到55人,其中:主治
医师8人、医师11人。业务科室增加到7个。2000年,有工作人员8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3
人。卫生防疫工作的监督、监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县卫生防疫站被评为省、市防病工作有突
出贡献的县级卫生防疫站。
(五)县结核病防治所
该所1982年成立,设有诊室、药房、处置室、放射线科等14个科室,负责全县结核病的防
治工作。1985年,有医护人员20人,增设化验室。1992年,房屋面积达 300平方米。1997年,
房屋面积350平方米,增设10个科室,职工32人(其中:中级职称 5人、初级职称21人、其它人
员6人)。2000年,有职工37人(其中: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18人、其它人员11人)。
(六)县血站
该站1998年 8月11日成立,是嫩江县唯一的采、供血专业机构。2000年,有工作人员17人,
全部具有医疗卫生执业资格。业务科室有:体检室、采血室、检采室、成份室、机采室、血保
室、献血办 7个科室。至2000年。血站组织医务人员上门采血71个单位(其中11个乡镇政府),
献血人数计干余人次,采集血量20余万毫升,占全县总用血量的 60%以上。在供血方面。采取
了送血制。血站负责辖区内所有医疗单位的临床用血的供应工作,包括 4个二级甲等医院,服
务半径最远可达200公里。
(七)县药品检验所
该所1981年成立,隶属于县卫生科,配备药品检验员2人。1985年。检验人员增至3人。1988
年,药品检验所装备了药品检验仪器,购置了部分化学试剂,药品检验初具规模,能开展简单
的检验业务。1990年,县药品检验所独立。设有中药检验室、药化室、仪器室、中药标本室、
动物试验室。2000年,有工作人员6人,专业技术人员5人(其中:主管药师4人、药士1人)。
二、乡镇、村级医疗机构
全县有18个乡(镇)卫生院、站。1990年后,省、县、乡三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资金计
1 370万元。其中:省投资 200万元、县投资20万元、乡(镇)投资100万元、乡(镇)卫生院自筹
1 050万元,对12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翻建、扩建及维修,总面积达3 030平方米,增加各种
医疗设备 100余台件,全县农村乡镇卫生单位达到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截至2000年,全
县共恢复村办卫生所121所、联合诊所66所、其它形式诊所55所。
2000年嫩江县乡(镇)医疗机构人员、床位统计表
表14—1
三、系统(企业)医疗机构
1990年前,由于企业效益不好,县毛纺厂、麻纺厂相继解体,企办医疗机构也随之停办。
1990年后,成立医药公司卫生所、交通卫生所、石油卫生所、林业卫生所、公路卫生所、民政
卫生所、残联卫生所等7个卫生所。2000年,全县共有企业医疗机构 254所,床位1 093张。其
中:九三农垦局医疗机构 227个,床位1 056张,职工人数1 663人。医务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都有了相应的提高,有的系统诊所还设有检验、心电图扫描仪等医疗设备,多宝山铜矿医院、
黑宝山煤矿医院能够开展中、小型手术。
2000年嫩江县系统(企业)医疗机构一览表
表14—2
四、个体、私营诊所
1986~2000年,个体、私营医疗机构有所发展。1986年,城镇个体、私营诊所42个,2000
年达59个;由单一的中西医诊所,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诊断机构,有牙科、VI腔专科、针灸按摩
科、皮肤科等。2000年,全县个体、私营诊所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
主治医师35人、医师49人、药师3人、药士16人、护士30人。
2000年嫩江县城镇个体、私营医疗机构统计表
表14—3
2000年嫩江县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统计表
表14—4 单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