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


 
  

  1986年后,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县委、县政府把“科技兴农”作
为主攻方向。1990年,印发了《关于推广应用科技兴农成果项目的通知》,要求全县推广应用
科技成果 100项。为了搞好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的对接,加强了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建设,全县
共建立村级科技服务站309个,村科技服务小组(室)747个,县级服务总站(中心) 7个,乡镇级
技术服务站(所)57个,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体系。坚持把创建“科技示范乡”
和“科技示范村”的示范工作作为科技兴农的主要任务,开展了科技进步乡(镇)、村竞赛评比
活动,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

  1990年,制发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实施方案。推广农业科技成果17项,其中:农业 8项,农
机2项,畜牧7项,都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引进、推广了农业增产新技术28项,应用面积27.4
万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 86.9%。新引进15个蔬菜新特品种在菜农中进行推广示范,解决
了南菜北种的技术问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展示范项目28项,试验项目25
项,并主持了666.67公顷油菜籽高产攻关课题的研究,抽调农业技术人员参与了“五杯”竞赛
和4万公顷小麦的集团承包工作。

  1996年,实现了“九五”计划国家重中之重“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
范”,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省级“春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的立项。1997年,科委会同县农业推广中心在伊拉哈镇古城村、三星村进行了大豆、小麦高产
试点工作。落实小麦面积2 920公顷,亩产 296公斤,比计划增产22公斤/亩,总增产小麦96.4
万公斤;落实大豆面积4 083.73公顷,亩产200.5公斤,比计划增产10.5公斤/亩,总增产大豆
258万公斤。

  “九五”大豆超高产地膜覆盖项目实验,在积温带较低的(第五积温带)霍龙门乡实施大豆
30公分单条密植栽培示范以及小麦高产试范,都达到了预定指标,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经省
专家组检查,通过了中期评估验收,提前 2年完成了科技攻关任务。1999~2000年,实施了国
家级大豆大面积科技攻关项目,平均亩增产21.5公斤,年总增产 2 160.8万公斤,年增加产值
3 456.3 万元,已通过国家验收,评为优级项目。畜牧养殖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两优两化为
目标,引进海兰、罗曼、海赛克斯种蛋,引进荷兰黑白花奶牛、中国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黄
牛,普及饲养了东北细毛羊、繁育强毛型澳美羊改良羊、东北细毛羊 4万只。1986~2000年,
农业科技成果有36项获得市、县科技进步奖。

   获得农业科技成果表
  表15—1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