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科技兴县

第四节 科技兴县


 

  1988年,根据省《关于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方针的决定》精神,县委、县政府提出了
“科教兴县”的经济发展总体设想,加强了对“科教兴县”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科教兴县领导
小组,全面负责科教兴县工作的决策和指挥。在县科委设立了“科教兴县”办公室,负责综合
协调科教兴县专题推进工作。农业、工业部门成立了科教兴农、科教兴工领导小组,配备了人
员。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和办事机构。配备了19名科技副乡(镇)长,249 个行政村配备
了科技副主任,全县上下形成了科技领导体系。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嫩江县1988~2000年科
技发展规划》,印发了《中共嫩江县委、嫩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为了落
实好《规划》和《决定》,县科委与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建立了技术开发双向合作关系,学习、
考察、洽谈了一批项目,举办了一次经济技术交流洽谈会,使全县科技与经济对接工作有了实
质性的进展。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也都提报了部门的科技兴行业发展计划,并认真
组织实施。1989年12月,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例会听取了关于科技工作和科教兴县工作情况的报
告,进行了认真审议,提出了加快科教兴县步伐的审议意见。

  1990年 6月,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科教兴县”工作会议,大会还交流了典型经验,
颁发了1987~1989年度科技进步奖。1993年,根据全县经济形势、科技工作动态和市场经济的
新环境,调整了“八五”后3年“科教兴县”规划,使之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1995年1月,黑河市民营科企现场会在嫩江县召开,参观了6个民营科技企业典型,交流了
科技工作经验。同年 6月,黑河市人大和市政府联合调查组对嫩江县“科教兴县”工作及科技
法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1996年,在组织有关部门广泛调查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嫩江县1996年至2010
年科教兴县规划》。

  1996年后,参照外地经验,结合嫩江县实际,制定了《嫩江县放活科技人员政策暂行规定》、
《嫩江县鼓励科技人员为振兴乡镇企业服务的暂行规定》等6个政策性文件。全县有347名科技
人员参与农业技术集团承包和丰收计划,开展小麦、大豆高产技术攻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有 126名科技干部到乡(镇)工业企业挂职锻炼或当技术骨干,帮助引进实用技术38项,累计增
加效益4 859万元。制定了《嫩江县引进人才暂行办法》,共引进县外专兼职科技人才152人,
其中,高中级人才54人,有21人被提拔到领导岗位,有47人予以重用。制定了《嫩江县科技进
步工作目标考核方案》,在会县开展了科技进步达标活动,把科技目标任务和完成情况纳入领
导干部目标管理,与职务晋升挂钩,调动了各单位领导干部“科教兴县”工作的积极性。制定
了《嫩江县科技进步奖励实施细则》、《嫩江县拔尖人才奖励暂行规定》,共奖励做出突出贡
献的科技人员287人次,其中,重奖16人次,发放奖金26.8万元,有7名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获
政府津贴。制定了《嫩江县1996年至2000年知识分子工作规划》、《嫩江县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方案》,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学术研讨,参加业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面达 42%。大力
实施“科技素质工程”。在以农广校、农机校、职教中心、乡(镇)农民技术学校,采取多种形
式,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利用科普之冬、农函大培训、绿色证书教育等开展成人教育培
训。开展职工岗前、岗位技术培训,进行技术等级培训和学历教育,提高职工操作技能和知识
水平。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5万人次,占劳力总数的89%,企事业职工年培训率达90%。

  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共安排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项,其中科技攻关5项,新产
品试制(鉴定)1项。安排矿产资源前期试验项目2项,都取得了阶段性科研成果。推进农村和农
业科技进步。发展综合、高效、科技型农业,按区域划分和产业特点,搞规模种养加,发展产
业化,促进全县农业科技整体水平的提高,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科技兴工方面,开发新
产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改造了旧设备,开发了新产品,工业企业经济运行
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科技工作连续多年被地区评为先进单位,涌现出地级科技进步先进乡(镇) 1个、科技进步
先进企业2个和5个省、市级民营科技典型企业。1998年 4月,经全国科技先进县(市)验收委员
会来嫩江检查验收,五项一票否决指标全部合格,获总分988分(满分1 000分),被国家科学技
术部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并颁发了奖牌。县委书记田力范、县长亢稚林被授予“全
国科教兴县(市)先进个人”。1995~2000年,全县共提取科技三项经费 580多万元,争取金融
部门为科技项目累计贷款3 458万元,通过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进资金3.1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