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地震科学研究

第四节 地震科学研究


 
 

  一、科洛火山群调查与研究

  科洛火山位于嫩江县东北45公里处,是全国最北部的新生代火山群,地理座标为北纬49°
10′~49°30′,东经125°30′~126°15′。分布在科洛乡中南部,塔西乡西南部的长40公
里,宽18公里的断陷带内。是第三纪末期以来,经多次喷发、形成的约 350平方公里的火山熔
岩台地和23座火山锥。由于各种原因,对于科洛火山群的火山地质和火山地貌,前人研究较少,
有关调研资料和专项论著更少,且比较零碎。1996年,县地震局与省地震局、地矿厅、北京大
学、华东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学院、省水文地质大队、地震出版社、黑龙江地质编辑部联系,索
取和购买有关调研分析资料,派专人实地验查,形成了较系统反映科洛火山群全貌的资料汇编,
正充实有关数据、图片,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二、嫩江县域地震活动规律探索与研究

  嫩江县虽然在历史上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比较频繁,但因地处边陲,开发较晚,加之战乱
影响,在这方面文字记载很少。县地震办依据1973年有地震记录以来,对发生在嫩江县及其周
边地区对嫩江县影响较大震例,有针对性的对县域西部嫩江断裂带地震活动规律及近期趋势进
行探讨,撰写了《嫩江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近期地震趋势》论文。1996年,在齐齐哈尔
召开的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震情短期跟踪研讨会议上宣讲,引起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

  三、嫩(1)井地下水年变规律与应震能力的探讨与研究

  嫩 (1)井是全省观测地下水变化规律的全国最北部的一口井,是齐齐哈尔市北部地区监测
地震前兆的重要观测站,1988年,正式观测以来,省地震局一直高度重视,1997年,被划为省
级二类观测站。县地震办对嫩 (1)井固体潮效应、气压效应、降雨荷载效应、地表水体载荷效
应、地震波效应、断层蠕动效应等引起的微动态变化正在进行研究,总结其规律性,充实有关
数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