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通讯组 通讯员

第二节 通讯组 通讯员


 
  

  1986年,全县有通讯员120人,其中骨干通讯员50余人。有60%的党委成立了通讯组,全县
通讯网络初步形成。当年在《黑河日报》上登载了300多篇稿件,在县广播站发新闻稿件860篇,
计40多万字。

  1988年,全县通讯员发展到 230人。县通讯组会同广播局举办了骨干通讯员学习班,培训
了50名骨干通讯员,全县 213名新闻爱好者参加了黑河日报社举办的新闻函授学习班。在省、
地报刊及电视台、有线台发稿196篇,县广播站采用稿件807篇。县通讯组及时深入对“3.28”
特大持枪杀人案进行采访,写了近 4 000字的《天网恢恢》的长篇通讯,在《黑河日报》上发
表。县通讯组为县委、政府的大型会议及其它各类会议进行摄影报道60次,随同县委等 4个班
子领导下基层,宣传报告30余次,采写了40余篇新闻稿件。

  1989年,县通讯组组织20余名骨干通讯员参加了黑河日报社举办的函授学习,提高了通讯
员的写作水平,上稿率有较大的提高。在国家、省、地报刊及电视台、有线台发稿 198篇,县
广播站用稿836篇。

  1992年,县通讯组采编的《嫩江县畜牧工作有起色》、《新胜乡建立科学种田档案》、
《嫩江县集资办电起色大》等稿件分别在《黑龙江日报》和《黑河日报》上发表。县委宣传部
特邀新华社两位记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北大荒又发现矿藏资源》的通讯稿。

  1993年,县通讯组在伊拉哈、临江等乡镇,举办农村优秀通讯员培训班,向全县介绍了伊
拉哈镇党委开展新闻报道工作的经验。全县在上级新闻单位发稿 1 610篇,其中,《黑龙江日
报》18篇、《黑龙江农村报》24篇、《生活报》6篇、省电台12篇,《黑河日报》728篇、黑河
电视台394篇、黑河电台428篇。

  1994年,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和部署,全县各级通讯组织加强对经济工
作宣传的力度,在县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自办节目中宣传报道经济建设稿件近 200篇,在省、
市报刊、电台、电视台播发稿件近500篇,其中半数以上是经济建设类稿件,并在《黑河日报》
上刊发了反映经济建设和资料等情况的专版。

  1996年,全县各级通讯组织在市级新闻单位发稿901篇,头版121篇,其中,《黑河日报》
617篇、专版5个、系列报道 2篇、黑河电视台161篇、黑河广播电台发稿104篇。省级新闻单位
发稿86篇,其中,《黑龙江日报》15篇、《黑龙江农村报》37篇、其他34篇。国家级新闻单位
发稿16篇。当年有19名通讯员被黑河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

  1997年,县通讯组在双山镇、糖厂、贸易等党委举办通讯员培训班,提高了通讯员素质,
保证了向上级新闻单位投稿的数量和质量,全年在国家级新闻单位发稿24篇,省级新闻单位发
稿128篇(条),市级新闻单位发稿648篇(条),发稿率80%以上。本县2名通讯员被黑龙江农村报
社评为优秀通讯员,16名通讯员被黑河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

  1998年,通讯组在门鲁河乡、水利局、县社等党委举办通讯员培训班。全县通讯组织在国
家级新闻单位发稿38篇,省级新闻单位发稿174篇(条),市级新闻单位发稿749篇(条)。本县11
名通讯员被黑河日报社评为百强通讯员,1 名通讯员被黑龙江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县通讯
组马文华采编的《为了大地丰收》稿件被黑龙江省日报社评为好新闻一等奖,县通讯组被省报
社评为全省先进通讯组。当年邀请省、市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43人、21次来嫩江采访报道,
共发稿127篇。

  1999年,县委宣传部对全县骨干通讯员和各党委通讯报道组织进行了调整,全县有骨干通
讯员100余人。通讯员全年参加省、市培训班14人次,参加全县通讯员培训班100余人次。本县
10名通讯员被黑河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1 人被黑龙江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全年在国家
级新闻单位发稿44篇,在省级新闻单位发稿178篇(条),市级新闻单位发稿892篇(条)。全县各
党委通讯组织的摄像机、照像机配备率达60%。

  2000年,全县各通讯组织积极开展经济工作宣传报道活动。在国家级报刊和《黑龙江日报》、
《黑河日报》发稿达 1 000余篇。在《黑河日报》发了两个专版,大容量、多角度、全方位地
展示了嫩江良好的投资环境及地缘、资源优势。加强与上级新闻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全年邀请
新华社黑龙江分社、人民日报驻黑龙江记者站、黑龙江日报社、奋斗杂志社等新闻单位来嫩江
采访报道41人、20次,依托上级新闻单位把嫩江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宣传出去。
《黑龙江日报》在头版用较大篇幅对嫩江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四金一康一绿”工程和招商引资
工作进行了报道,并配发了评论,在全省产生了较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