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双山镇
第四节 双山镇
双山镇位于县城南部37公里处。行政区划总面积 915.6平方公里,自营面积46.8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2 281.8公顷、林地98.O6公顷、草原90.07公顷、水域17.87公顷。辖 5个行政村,
10个自然屯,总人口9 800人,农业人口 5 426人,常住流动人口1 000人。齐加铁路、公路穿
越镇内,周边与九三农管局各农场有公路连接。每天有20对客货列车、40对公共汽车在镇内穿
过,每天客流量达 5 000余人。1999年,总户数1 869户,9 835人。双山镇矿产资源丰富,黄
粘土储量 161万吨,灰积土储量2 000万吨,石英砂储量3 000万吨。农作物主要有大豆、小麦、
马铃薯等。
1984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184.6万元,粮、豆、薯总产 474万公斤,人均收入217元。
1998年,进行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变传
统的“麦、豆”种植结构模式,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模式转变,扩大经济作物面积。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发展棚菜生产。1996~1999年,投放农贷资金98万元用于
发展棚菜生产,蔬菜大棚面积由1984年的 350平方米增加到1999年的36 000平方米,年增加收
入 358 250元,逐步形成了以双富、双跃村为中心的棚菜生产基地。1999年,农村社会总产值
达到9 592.3万元,粮、豆、薯总产16 428吨,人均收入达2 300元。1999年,经济作物种植面
积比例达 40%,主要有甜菜、马铃薯、油菜、日本元葱、葵花籽、芸豆、白瓜籽、黑小豆等。
2000年,种植业收入达到1 328万元。
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畜牧业。采取抓大户、发展大户、巩固大户的策略,积极推广五项综合
新技术,加强畜牧防疫,使全镇的畜牧业有了较快发展,逐步形成了由“三分天下有其一”向
“半壁江山”发展的格局。畜牧业总产值由1984年的36万元增加到1999年的 450万元。养殖大
户由1984年的4户发展到2000年的36户。1999年,生猪存栏3 380头、黄牛存栏 466头、奶牛存
栏320头,山绵羊存栏1 348只,禽类26 500只。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1984年,有饭店、小吃部10家,旅店5家,废品收购部2家。1999年,
有饭店、小吃部56家,旅店27家,废品收购部14家,建材配件商店32家,维修网点33家,美容
美发厅31家,有购物商场4处,大型集贸市场1处,大豆交易场所15处,食品蔬菜批发、零售摊
点82家。1998年,引资 200万元筹建了双九建材厂,引资20万元建成蓝天铝合金门窗厂。全镇
主要企业有双兴铸造厂、石油液化汽站、植物营养素厂、砂场、面粉厂等。2000年末,全镇集
体企业4家、私营企业8家、个体企业19家、个体工商户286户。非国有经济实现收入2 610万元。
镇村建设有新起色。1996年,双山镇成立街道办事处,组建环卫队,负责清运镇内垃圾。
每年利用春秋两季进行大规模治理环境卫生会战,年清运垃圾10 000立方米以上,净化了镇内
环境。1997年,投资117万元建起面积1 908平方米的双山大市场;投资21.8万元,修建 718延
长米的永久性排水工程。1998年,重新制定了《双山镇总体城镇建设规划》,确立了双山工贸
开发示范小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投资500余万元在站前市场建成5 120平方米的 4层
综合商贸楼,投资16.5万元修筑两段550延长米的排水配套工程。1999年,引资1 000万元,筹
建了7栋10 800平方米的商贸楼和1 600平方米的政府办公楼,投资15万元亮化了站前广场,开
通了双西路。是年,全镇住房砖瓦化率达45%,自来水人户率达90%。
全镇拥有中学1所,村办小学7所。教育投入加大。1994年,投资37万元筹建中学教学楼。
1996年,投资20万元建立、完善中学实验室、图书室。1997年,投资7万元为中心小学购买800
平方米教学用房。同年,由团县委牵头,争取省青少年基金会“希望工程”捐款 5万元,自筹
资金10万元,筹建青山育才希望小学1所,团县委为其捐书1万余册,建成嫩江县第一家希望书
库。为减轻农民负担,1999年8月,实行合村并校,7所村办小学合并为4所。
1996年,投资47万元建成双山镇广播电视站,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集新闻采访、摄影
报道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站。有线电视人户率达85%。镇内有邮政、电信局各1所,程控电话人户
达1 500余户,人户率达80%。
镇办卫生院 1所,职工14人,医疗设备齐全。1997年,恢复村办卫生所。1999年,对镇卫
生院进行体制改革,与伊拉哈卫生院联合办起协作医院,从外地聘请专家,开设专家门诊。
镇政府投资12万元建标准化敬老院1所,院内有老年人12名,管理人员3名。
1992年6月,全镇遭受特大霜冻灾害,受灾面积达40%。1997~1999年,连续三年受到洪涝
灾害,1998年,尤为严重,受灾户 450户,受灾人口1 500人,受灾面积443公顷,直接经济损
失48万元。1999年,遭受春旱、虫害,受灾面积483.3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