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墨尔根乡
第七节 墨尔根乡
墨尔根乡位于嫩江县城郊,依托嫩江环绕县城,交通、通讯条件便利,信息灵通,地域经
济条件优越,资源丰富。行政区划面积69.3平方公里,其中自营面积60.9平方公里。全乡耕种
面积3 120公顷,是全县最大的蔬菜生产供应基地。下辖14个行政村(有2个民族村),19个自然
屯,总人口1.5万人,是全县人口较密集的乡镇。
1986年以来,墨尔根乡经济建设成绩显著,社会总产值逐年递增,特别是1990年以后,大
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开拓路边经济带,使社会总产值在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的不利条件下仍呈
增长趋势。1996~1999年,平均社会总产值达7 060.48万元,比1986年增长了 38%,其中,粮
豆薯总产量年均达1 053.7吨,畜牧业年均完成产值517万元。1996~1999年,连续 4年被评为
党建群团工作优胜党委,被授予农村农业工作先进单位。
乡镇企业突飞猛进,呈跳跃式发展。1986年,巨祥村 8户农民人股集资16 000元,建起了
年产红砖 300万块的吊丝砖窑,创办了县内第一个股份制砖厂。1993年,吸纳资金70万元,贷
款40万元,将小型吊丝砖窑改造成年产 1 000万块的中型轮窑。1994年,乡政府投资30万元在
县城东部建立城郊加油站。1995年投资 600万元上马了年加工大豆10 000吨的浸油设备,所生
产的豆油和豆粕远销河北、河南、山东、四川等地。1997年投资25万元购置了电子加油机 1台。
同年,立新村引进资金75万元,对所属面粉厂进行技术革新及厂区建设,同时建起皂基厂。新
合村引进资金30万元,建起糖化饲料厂。墨尔根乡通过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利用招商引联的办
法,成功地与湖北二汽集团达成总投资 240万元的共同兴建中国东风二汽集团公司嫩江服务站
的项目。2000年,投资 560万元兴建完成了嫩江县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占地面积30 000平方
米,建筑面积8 000平方米(其中综合服务大楼占地6 390平方米)。立新村总投资 150万元在嫩
漠公路入城口处的黄金地段筹建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占地面积20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 000
平方米,拥有办公室、交易厅、库房等,年可上缴利税30万元。截至2000年 6月份统计,全乡
拥有各类企业306家,从业人员1 271人,形成了以工业、商业、运输业、餐饮业等为支柱的乡
镇企业群。
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墨尔根乡根据各村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逐步形成
具有城郊特色“一村一品”的农业生产结构。巨祥、新合、四季鲜等村依靠企业壮大,安置剩
余劳动力,使农民逐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增加了农民收入;团结村从事棚室及保护地蔬菜生
产,1997年,还引进了瓠瓜、木耳菜、节瓜、苦瓜等新、奇、特蔬菜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
效益。2000年,团结村民才志发投资45万元新建节能型日光温室 6 800平方米,进一步增强了
该村种植反季节蔬菜的能力。新合村重点发展保护地秋菜生产,并增加冬菜储存数量,实现二
次增值;四家村重点发展庭院经济,以小而全,小而优,小而特为发展方向,实现了土地的最
大增值;东晓村重点发展畜牧养殖业,有大型猪场2个,年饲养量1 000头;回民村根据本民族
特点,发展屠宰和高钙牛骨粉加工业。由于在农业调整中坚持了分类指导,组织人员分头实施
的工作方法,使农业结构日趋合理。
调整畜牧业结构,发挥畜牧业“半壁江山”的作用。积极组织人员对市场状况进行了深入
的调查,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情况出发,搞开发,上项目,打破传统的养殖模式,以龙大饲
料厂、清真肉类加工厂的发展为依托,实行肉牛集中育肥,积极推广五项综合技术和大户升位
战略,促进畜牧业发展。四季青养鸡场创建于1993年,鸡场总占地面积6 600平方米。鸡舍5栋,
面积为2 500平方米,总投资150万元,固定资产80万元,存栏2.2万只。1998年8月,东晓村民
温宝军成立宝丰养猪场。该猪场占地面积为2 800平方米,建有砖瓦结构猪舍 5栋,面积1 100
平方米,有库房及粉碎室80平方米,总投资为45万元,固定资产27万元,可存栏生猪 501头。
截至2000年8月,黄牛存栏368头、奶牛存栏 299头、生猪存栏2 210头、羊存栏3 459只、禽存
栏4 103只,养殖大户63户,畜牧业总产值517万元,比1986年增长了42%。
文化卫生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乡党委、政府组织参加了嫩江之夏
音乐会、嫩江县田径运动大会等全县大规模的文体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教育事业进一
步加强。15年来全乡累计投资 10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各项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全乡“四率”、“双基”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辍学生管理日益完善,复学率达到了 95%
以上,扫盲率、巩固率达到100%。1999年,为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了并校
减负工作,使原有的6所小学合并为团结小学、新合小学和长江小学3所学校。并校后,乡政府
采取教师择优上岗、强化学校管理等措施,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医疗卫生事业
稳定发展。乡卫生防疫站配备专业人员 8人,全乡14个村均恢复了村办卫生所,配备了专职医
生,建立了三级医疗网,实行了计划免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1986年为527
元,1999年增至 1 910元;人均住房面积由1986年的13平方米增至1999年的18平方米。农民饮
食结构转为以营养为主。电视机、录音机等家用电器已普及,部分家庭拥有电话、摩托车、录
像机及影碟机,少数家庭还购置了汽车。军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及“五保”老人的优抚及赡养
标准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