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长福乡

第八节 长福乡


 
  

  长福乡位于嫩江县城东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 5公里,辖17个行政村、20个自然屯。
境内有县属高峰林场、头道岭林场、黑龙江省马铃薯原种繁殖场及两个军队农副业基地。行政
区划面积365.2平方公里,其中自营面积 206.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 193.33公顷,属丘陵
漫岗地带,是小麦、大豆主产区,2000年,乡辖总户数 5 292产,总人口19 861人,其中农业
总户数5 061户,农业总人口19 048人。

  1986年,全乡农村社会总产值1 171万元,粮豆总产1 500万公斤,人均收入360.7元。2000
年,农村社会总产值10 227.2万元,粮豆总产2 493万公斤,人均收入2 302元。

  1998年,进行了第二轮土地承包,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逐步调整种植业结构,
改变了单一的麦豆种植模式,向以麦豆种植为主、逐步增加甜菜、杂粮、小油料、蔬菜种植面
积的多元种植结构发展。利用靠近县城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和大棚、温室蔬菜生
产。食用菌生产从示范开始,经过几年来的示范引导,乡政府所在地的长庆村很多村民纷纷搞
起了食用菌生产,长庆村成为全县闻名的食用菌生产村,食用菌产品占领嫩江市场份额 50%以
上。1999年,招进蔬菜生产专业户14户,个人集资、政府补贴建起了14栋 4 500平方米高级日
光节能温室,建起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集蔬菜生产和批发于一体。在基地的带动下,长庆、
德信、云龙村已形成了大葱、大蒜、韭菜、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点村屯,生产的蔬菜在嫩江县
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积极发展畜牧业。1986年以来,长福乡采取政策扶持、大户引路的策略,积极推广五项综
合技术,畜牧业有了较快发展。1986年,畜牧业总产值60万元,2000年增长到525.2万元,1986
年,养殖大户35户,2000年发展到105户。2000年,生猪存栏7 800头、黄牛存栏 650头、奶牛
存栏235头、山绵羊存栏5 100只、禽存栏5.5万只。

  乡村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86年,全乡集体企业 3家,个体企业及工
商业户54家,集体、个体企业总收入227万元,利润21万元,税金2.5万元。2000年,全乡乡镇
企业达24家,个体工商业户达到496家,集体、个体企业总收入实现1 100万元,利润、税金分
别实现260万元、25万元,总收入比1986年增加了3.8倍,利润比1986年增加了11倍,税金比1986
年增加了 9倍。主要企业有长福无纺布制品厂、长福矿产品责任有限公司、长福经贸公司、长
福矿泉水厂、长福马肉干厂。其中,以生产马肉干为拳头产品的“金马集团”,是全乡的龙头
企业,该集团是在原有的马肉干厂的基础上于2000年组建成的,乡里通过招商引资,同温州客
商结为合作伙伴,共投资100万元安装了现代化的设备,形成了日产马肉干成品1.5吨的生产能
力,1999年,该产品获“全省乡镇企业二十年成果展金奖”,马肉干厂被评为全省十佳杰出知
名企业,2000年,该产品获得哈尔滨国际食品博览会优秀产品奖。金马集团的组建,促进了本
乡及周边地区养马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畜牧业的发展。乡境内开采以矿泉水为原料的矿泉
水生产项目是长福的又一个重点企业,桶装、瓶装 3套生产线已投人生产,生产的“福山矿泉
水”在嫩江县已小有名气,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商业贸易发展迅速。1986年,全乡有商店、小卖店34家,2000年发展到 150家。1997年,
投资50万元组建了经贸公司,年贸易总额达 4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集贸市场
的建成和经贸公司的组建,为农产品的销售难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
产和生活。长福乡爱国村村民敢想敢干、大胆闯市场,在无锡市搞起了菜豆批发市场,年成交
菜豆 300万公斤。至2000年,全乡17个行政村中已有15个村建立了集贸市场,其中以乡政府所
在地的农贸大市场、云龙村的农贸大市场规模最大。

  乡直小城镇建设加快。1998~2000年,分三段兴建了乡政府所在地的“棋盘街”工程,共
投资63万余元,动迁房屋12栋765平方米,拆迁临时建筑面积708平方米,形成了贯通东西、南
北的二纵二横的棋盘式道路框架,为以后进一步规划小城镇建设奠定了基础。1999年,乡卫生
院和电管站楼竣工并交付使用。1999~2000年,全乡人民总动员,修筑了44公里的环乡路,路
面达到三级路面标准,道路两侧植上树,达到了道路两侧绿化。

  加快了小康村建设步伐,各村都至少建有一栋样式新颖、功能齐全的小康型住宅,住房砖
瓦化率达48%,全乡有10个村及乡直共3 133户、11 285人吃上了自来水,自来水人户率达58.4%。
有线电视事业发展很快,全乡20个自然屯已有14个村、屯安上了有线电视,极大地丰富了群众
的文化生活。全乡20个自然屯全部安装了直播电话,共安装1 500余部电话,人户率达30%。

  教育基础设施加强,1994年,乡中学前有房屋建筑面积 3 000多平方米,随着全乡经济的
发展,适应改善办学条件的需要,乡政府从1994年开始到1997年投资 230多万元,为乡中学先
后建成两栋教学楼,总建筑面积 2 900平方米,扩建操场达到15 000平方米,达到了国家“普
九”规定的标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1998年,被县政府授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
贯彻教育方针”先进学校称号。

  乡办卫生院 1所,1996年,乡卫生院与长庆村卫生所合并,合并后有职工34人。1999年,
新建 800平方米卫生院楼,添置了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条件。
乡设有文化站、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每年都组织大型文体活动一次。近几年来,每年都参加
“嫩江之夏”音乐会,受到好评。每年都组织“科普之冬”活动,大大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