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黑龙江省马铃薯原种繁殖场

第二节 黑龙江省马铃薯原种繁殖场




  黑龙江省马铃薯原种繁殖场位于嫩江县东南,始建于1962年,原为嫩江种薯场,隶属于沈
阳市农委,1970年,经与黑龙江省农牧局和嫩江县革委会共同协商,将嫩江种薯场移交嫩江县,
更名为嫩江县曙光种薯场。1977年,经黑龙江省革委会研究决定,将嫩江县曙光种薯场改名为
黑龙江省马铃薯原种繁殖场,仍属事业单位,隶属于省农牧局。实行企业经营,以繁殖原种为
主,适当开展多种经营,主要繁殖好马铃薯原种,以及部分早熟高产小麦、大豆等作物原种,
并负责已推广的早熟高产农作物品种的提存复壮和引人品种试验、鉴定和繁育任务。1988年,
经原省农牧渔业厅申请,由农业部投资建成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主要任务是繁育马铃薯
脱毒种薯,解决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上种薯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
2000年,全场有土地总面积15 666.6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 200公顷,草原面积1 333.33公
顷,养殖水面133.33公顷,人口1 620人,职工750名,离退休人员338人。场区设有科研站和2
个农业分场;场外设有卧都河、北安、巨源3个分场和黑龙江省马铃薯服务中心(设在哈尔滨市)、
七台河兴达煤矿、大连松江农贸公司及北京龙马宾馆,初步形成了农、副、渔,贸、工、服一
体化的产业格局。

  2000年,场内有耕地面积1 733.33公顷,场外有耕地面积1 466.67公顷(卧都河分场1 333.33
公顷,北安分场133.33公顷 ),直接从事农业的人口865人,职工380名;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
设施设备配套齐全,有脱毒培养检验中心室700平方米、温室 480平方米、网室5 000平方米、
种薯窖1 500平方米。2000年以来,大力发展原良种生产,每年安排原良种繁育面积800公顷,
其中: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面积133.33公顷、麦豆良种繁育面积666.67公顷。年原良种总产量
3 000 吨左右,向社会提供脱毒种薯1 200吨、麦豆良种1 500吨,使场社会地位显著提升,经
济效益明显提高,职工群众收入逐年增加。

  2000年,肉牛存栏1 800头,出栏1 000头;奶牛存栏 150头,产奶量500吨;羊存栏1 500
只,出栏700只;生猪存栏2 500头,出栏1 700头;本地鸡存栏2 000只,出售 1 800只。近几
年,发展上主要是培育肉牛、奶牛、羊和本地鸡养殖大户,在圈舍、饲料地、草场上给予政策、
资金等方面的重点扶持,以点带面,牵动全场畜牧业的发展。

  无公害食品基地——巨源分场位于阿城市巨源镇,距离哈尔滨市35公里,交通通讯便利快
捷,下设无公害食品基地和哈尔滨市巨鑫源无公害食品商店。主要功能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
无公害食品产业。2000年,有土地面积300公顷,其中:养殖水面53.33公顷,稻田面积153.33
公顷,待开发面积74.67公顷;现代化养猪场1座,年可存栏生猪 1 600头;人口96人,职工38
人。基地生产鲤鱼300吨,加工富硒大米 120吨,出栏生猪500头,加工猪肉35吨。“巨鑫源”
牌鲤鱼、富硒大米、猪肉通过哈尔滨市巨鑫源无公害食品商店打人市场后,深受顾客青睐,市
场供不应求。“巨鑫源”牌无公害食品打人了哈尔滨市大市场,增加了职工群众的收入,获得
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当年基地上缴利润达到3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 5 800元。巨源分场已发展
成为全场无公害食品产业的龙头,带动了无公害食品生产的发展。为了调整养殖结构,寻找新
的经济增长点,基地试养了大白鱼,已获成功。

  七台河兴达煤矿位于七台河市新兴区,始建于1979年。2000年,有井口 1对,原煤储量70
万吨;人口520人,职工76人。年生产销售原煤3万吨。建矿以来,煤矿每年都超额完成利润指
标,在安排职工就业,提高职工群众生活水平等方面为场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对井口增加安
全投入和整改,已达到省级标准化,在安全生产方面,煤矿曾多次受到主管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大连松江农贸公司位于大连市西岗区长春路 303号,始建于1989年,2000年有房产建筑面
积1 264平方米,种薯窖1 400平方米。公司是场农产品贸易的窗口单位,也是原省农牧渔业厅
驻大连联络处。

  北京龙马宾馆位于北京市丰益桥,始建于1994年,2000年有房产建筑面积 4 630平方米。
宾馆是场对外接待服务的窗口单位,也是省农委驻北京联络处。已形成固定资产 1 400万元。
十年来,宾馆功能正常发挥,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每年上缴利润50万元,
扩大了本场职工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