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县长亢稚林在嫩江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县长亢稚林在嫩江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县长亢稚林在嫩江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01年3月13日)

  2000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一系列重大部署,正确处理
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克服各种困难,化解多种矛
盾,基本完成了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3 961
万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88 366万元,第二产业51 203万元,第三产业84 392
万元,分别增长15.4%、-5.3%和1.5%;完成财政总收入14 362万元,总支出14 904万元,分别
比上年减少3.9%和7.8%;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9 081万元,支出11 197万元,分别比去
年减少 11.7%和5.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2 042万元,贷款余额286 301万元,城乡居民
储蓄余额132 74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4.2%和2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 650
万元,比上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2 310元,比上年增长3%;人口出生率9.18‰。

  一、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突破。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按照“压麦稳豆增经济作物”
的指导方针,全面调整了种植业结构,粮经作物比例已由1999年的80.8:19.2调整为65.7:34.3。
在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启动了包括县级试验区、乡(镇)场示范区、村级辐射带和农
业科技展示带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抓了长福、墨尔根、海江、伊拉哈四个乡镇的示
范园区建设,园区总面积93 450亩,园区内优质品种率达100%,高效作物比重达 62%。重点项
目中,大豆品种对比实验、“双低”油菜品种对比试验、圆葱高产栽培示范、中草药引种栽培
示范、棚室蔬菜高产高效示范等都取得较好成果,科技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全县种
植业产值实现55 478万元。

  畜牧业生产通过抓市场、上加工、带产业、促养殖,加大科技投入,实施大户牵动战略,
初步形成了以县乳品加工、马肉干生产等精深加工为龙头的六大产业链条。建立了肉牛、肉种
羊等七大畜禽基地,建成了伊拉哈等七大牲畜交易市场。畜牧业产值实现14 388万元,为有效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

  林业经济健康平稳运行,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造林5.53万亩,育苗 351亩,新增一批
防灭火设备。全面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责任制,全县7个林场,499.3万亩天然林实施封山育
林,占林地面积的 83.8%。退耕还林做到了设计、面积、地块、资金、苗木和责任人六个落实。
林业多种经营态势良好,有机大豆、甘草等种植业向特色产业发展。全年林业产值实现 2 583
万元。

  渔业生产狠抓千亩示范带和基地建设工作,逐步形成了生产发展体系,实现产值557万元。

  二、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经济运行速度和质量同步提高

  一是规范运作,平稳改制,促进企业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县政府把企业改革作为重点推
进工作纳入了议事日程,以化解债务、分流人员、安置好离退休职工作为改革的重点、难点,
制定了《嫩江县2000年企业改革专题推进工作方案》、《嫩江县深化企业改革补充规定》,对
改制企业的资产处理、债务处理、人员安置、养老统筹金收缴等问题做了详细的规定。健全了
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了企业内部配套改革力度。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充分调动了企业
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公司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到2000年末,市重点考核的 6户重点骨干工
业企业,已有5户按公司制运作。全县139户工商企业(其中,国有企业78户,集体企业61户)中,
已完成改革的61户,占总数的43.9%。

  二是强化了企业管理,在挖潜扩销抓科技上下功夫。圣泉水泥厂坚持依法治厂,建立健全
了厂规厂纪和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了生产、改造两不误;糖厂通过招商引资、联营联合、嫁接
改造、开发建设、分块搞活的办法启动生产,实现了“求存图进”的奋斗目标;春酒厂以技术
品牌为优势,与山东曲阜孔家公酒厂实现了联营;谷丰油脂公司投资 500万元,新上色拉油项
目已正式运营。

  三是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矿业经济有序发展。完成开发项目17个,引进资金 2 054万
元。其中。煤炭开发引资370万元,新建了147矿区、151矿区、153矿区;黄金开发共引资1 113
万元,开发金矿6处;非金属开发引进资金230万元,其中,门鲁河乡珍珠岩矿砂厂项目、双九
建材厂扩建工程、5万吨石灰石矿开发等项目已相继投产。

  通过努力,我县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77 522万元,其中,全部县属工业总产值实现67 807
万元。国有及非国有500万元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0 84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实现42 878万元,
比上年增长14%,利税总额实现2 422万元,比上年增长6%。

  三、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由单一流通领域向多元化领域延伸,由低速运行向高速度
规模化发展推进。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质量,仍列居全市第一。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 5 468
户,私营企业发展到42户,税金总额实现 2 516.6万元,同比增长11.98%。全县农村一村一品
的专业村屯已发展到24个,建商业小区12个。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社会闲散人员、待业青年1.2
万人,个体私营经济共吸纳下岗职工占下岗职工总数的85%;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5万人。

  乡镇企业运行良好,稳中有升。2000年,全县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4 100万元,实现产值
74 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77 200万元,实现利润4 850万元,税金1 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
长15%、16%、15%、14%、14%。浸油龙头企业,全年共加工大豆17.7万吨,比上年增加2.7万吨;
长福乡马肉干厂与东鸥有限公司联营,引进年产 800吨两条自动生产线,自投产以来,生产马
肉干20吨,实现产值130万元,利税36万元;墨尔根乡投资1 000万元,兴建了 2万平方米的全
省村级规模最大的蔬菜贮藏、保鲜、批发市场,已投入使用。我县乡企工作被省政府授予“兴
乡企、奔小康”先进县;谷丰油脂和华康油脂被确定为全省产业化龙头企业。

  四、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

  热电煤三联产项目完成了《嫩江县嫩江镇城区热力规划》、《嫩江县嫩江镇燃气规划》;
新建热电厂项目的厂址选择、厂区布置、供回水管理走向、电气接人系统并网形式、水力计算、
换热站布置等项工作已完成;城镇供水工程完成了勘测钻探及资料编制和该工程的初步设计;
污水处理工程征地工作完成 2万平方米,可研报告已完成;嫩江粮库储备库工程已基本完工;
伊拉哈粮库国储库项目现已完成投资 450万元。嫩江干流堤防工程中的镇郊、长江、黑鱼泡三
段工程建设,现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资3 120万元。门鲁河治理工程已完成95%工程量,完成投
资 180万元。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已完成投资5 223.85万元;公路工程建设步伐加快,省级干线
公路多宝山至卧都河段基本完成。邮政、通讯等各项公益事业发展迅速,为改善我县的投资环
境做出了突出贡献。

  城乡基本建设工程在建工程35项 204 155平方米,计划投资18 000万元。在建工程中,城
内新建16项102 131平方米,计划投资9 130万元;乡镇新建4项,建筑面积8 300平方米,计划
投资640万元。续建15项,计划投资8 230万元。城镇道路建设全年开工兴建白色路面三段,计
26 274.1平方米,投资499.98万元。江畔公园二期建设,总投资 117.6万元,安装雕塑作品25
座,安装草坪灯、园林灯108基693盏,更换彩色步道板 3 500平方米。投资50万元,建成世纪
龙门。绿化工程建设在“二路五街”三个公园内共植树 21.23万棵。硬化工程建设全年铺设人
行步道板 1.4万平方米。净化工程晨清扫日保洁硬化路面30万平方米。供水工程全年新建供水
管线2 600延长米,进行管网改造1 720延长米。排水工程全年共新修排水管线 819延长米。村
镇建设全年新建农房3 201栋,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投资12 000万元,砖瓦化率达到60%,
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道路铺装率达到99%。

  五、经济发展环境逐步改善,招商引资工作成果显著

  通过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专题推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减负
共取消收费项目12项,调整3项,停收1项,降低收费 2项,减轻企业负担86.4万元;农民减负
工作共减轻农民负担 549万元,实现了“三个确保”的目标;清理了制约经济发展的文件,研
究制定了加快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168条,服务措施259条;巩固和扩大了治理公路“三乱”成
果;通过加强窗口单位优质服务建设和城乡环境建设,招商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按照省委提出的打好“三大战役”的总体部署,通过跑部进省进京,竭尽全力招商引资。
利用嫩江老乡、同学、朋友等亲缘关系和社会媒体,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加大宣
传力度,扩大嫩江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积极参加第十一届哈洽会、广交会、北京“绿色食
品周”、上海“对外经贸工作洽谈商务周”、2000黑河一阿穆尔州经贸旅游洽谈会等各种洽谈
会和招商活动。经过一年努力,我县共签署协议21项,协议总金额16 178万元;签署合同21项,
合同总金额8 098万元;落实项目21个,到位资金7 274万元,占全年指标的120.8%。又与上海
市南汇县等省内外四县(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市)县关系,为嫩江在21世纪与国内外发展经济、
加强合作、扩大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财税工作稳步发展,基本做到财政收支平衡

  一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农业投入。为加快我县财源建设步伐,通过多方努力,2000年共
向上争取专项资金3 40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争取省优质麦生产项目资金100
万元、推广优质麦22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 73.3%;争取省优质油菜生产项目资金50万元,
种植油菜22.7万亩;申请省农机资本经营项目资金 100万元,在伊拉哈镇、新胜乡成立了农机
股份有限公司,在平原乡镇实行了大面积农机资本经营作业;申请省级乡企发展基金 300万元、
支农资金50万元,用于前进镇油菜籽精深加工和长福乡马肉干生产。通过增加农业投入,促进
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业经济效益。

  二是深化了财政体制改革,加强了财政管理。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资金供养范围,实施工资
统发。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直接节约资金37.6万元。间接节约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资金达100
余万元。压缩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保重点支出。重点保证了职工工资、国有企业下岗职
工基本生活费和最低生活保障费按时发放。实施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格审核各预算
外收费单位的收入、支出。

  三是采取超常措施,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对全县年纳税额在30万元以上的21户企业由国税
进行税源普查,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对所有业户1999年纳税情况由地税进行了全面
检查,摸清了税源底数,严厉打击了偷税行为,共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 354.1万元,提高
了税款入库率。加强了农业四税征管。实行了税收征管“三包”责任制和目标管理,提高了税
收征管人员的积极性。扩大了契税集中征收范围,实行分组包片征收。加大了清理欠税工作力
度,做到了应收尽收。成立了县政府税收督查办公室,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解决了任意减免
缓税、收“人情税”等问题,防止了税款的流失。

  七、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坚持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了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了思
想政治工作和理想道德教育,开展了军警民共建共育活动,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认真做好“双拥”工作,军民团结进一步增强。认真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党
风廉政建设。重视加强政府法制工作,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
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经济犯罪,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集中开展了“打邪治恶”、
“质量年”等一系列专项活动。依法保护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按照“依法建制、
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村务公开、企务公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
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会养老保险金发放率达 95%。多渠道筹集解困资金,保障
了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社会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初步形成再就业工作网络,再就业率 30%
以上。重视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开通了县长热线电话,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保持了社会稳
定。

  二是加强领导,积极探索计划生育工作新途径。开展了村级计生服务室主任竞聘、已婚育
龄妇女初级生殖保健等项工作,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县综合节育率稳定在 92%
以上,综合治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率为84.01%,计划生育率达95.88%。

  三是巩固“两基”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育教学环境
又得到进一步优化。城内中小学教育投入资金达 2 000余万元。一小教学楼、一中园丁楼、进
修校电教楼、职教中心教学综合实验楼、高级中学学生宿舍楼已投入使用。教育工作在年末与
市政府兑现了责任状,在全市总体排位第一名。

  四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两个效益”快速增长。以“双评”活动为主线,以
“施才华、看创新、比贡献”和“三下乡”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转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作风,
促进了系统服务质量和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狠抓了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整顿工作,并对超范围
从事诊疗活动的诊所、药店,按规定进行了行政处罚,净化了医疗市场。狠抓防病灭病工作,
积极开展传染病有关法规的宣传活动,强化了春秋两季灭鼠和预防出血热和计划免疫工作,疫
苗接种率达100%,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150.05/10万,比上年同期下降31.6%。

  五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继续抓好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
重中之重的“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经省科委专家组评审、验收通
过,被评为优秀档。启动实施了“嫩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和建设与可持续性综合治理研究”课题,
确定了黑嫩公路96公里处新民林场项目示范区。落实高纬度寒地农作物种子繁育田总面积达26 150
亩。实施了工业振兴工程。建筑墙体保温新材料、节能样板试验,大豆蛋白质丝高科技产品、
海江镇2.4—D异辛脂等项目都有新的进展。实施了科技人才工程。开展了“科普之冬”活动,
推进了“燎原计划”、“跨世纪园丁工程”的实施。

  六是开展文体系列活动,发挥为经济建设服务功能。启动了“文化留乡、文化兴乡”工程
和“迎接新世纪、歌颂新嫩江”系列活动,举办了“冰花杯”歌手大赛、“金穗杯”第十四届
嫩江之夏音乐会等盛大文艺活动。加强了文化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净化了嫩江文化市场。群众
体育活动日趋活跃,前进镇被省体委批准为全省农村活动第一个活动区。伊拉哈镇被国家体育
总局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集体”称号。文体工作在全市排位中名列第一名。其他各项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嫩江政府网站建成投入使用,土地、环保、广播电视、民族宗教、档案、
史志等各项工作又迈上了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