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地貌

第二节 地貌


德都县位于黑龙江省的北部,地处小兴安岭的西南坡,松嫩平原的西北缘。亦即小兴安
岭西南坡低山丘陵及山前平原地带。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渐低,海拔280~500米,北部低山丘
陵区地形呈垄岗状,海拔330~500米,其中以洛河山最高,海拔598.8米,辽山530米,黄明
山551.3米,十里山491米,龙门山为574.4米,平台山为505米,白凤山544米,石源山为478
.8米,朝阳山为560米,额头山为463.4米,仓树山为479.2米,宝神山为474.3米,二龙山为
444.3米,孙永山为444米,克查山为493.5米等。沟谷呈U型及V型,比高100~60米不等。西
部为五大连火山区,其上分布有锥状,截锥状及圈椅状火山丘构成的独特火山地形。卧虎山
高程为496.2米,东焦得布山为533米,西焦得布山高程为476.8米,尾山高程516.6米,莫拉
布山522.8米,西龙门山581.4米,东龙门山573米,小孤山为453米,火烧山为384米,老黑山
为515.9米,笔架山高程为507米,南格拉球山596.9米,药泉山高355.8米。向西则为广阔的
山前平原,地形呈岗阜状及波状,地形高程270~390米,沟谷呈U及Y型,比高10~40米;讷
谟尔河谷两侧地形较平坦,海拔高度250~280米。
讷谟尔河是德都县最大的河流,由讷谟尔河及其支流呈树枝状及网状构成德都县的讷谟
尔河水系,由东向西横穿而过讷谟尔河一般流量400~600M(3)/秒,年平均流量26M(3)/秒,
讷谟尔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西南坡,流经本县长度约150公里。引龙河、东二道河以及温察尔河
为讷漠尔河的较大支流,自北东向南西及由东向西流入讷谟尔河。引龙河发源于东部的东龙
山,全长约55公里,河床宽10~20米,深2米左右。东二道河子发源于高巍山,全长约45公里
。温察尔河发源于凤凰山,全长约50公里。
根据中国科学院1960年地貌形态划分方案,结合本县特点,按地貌成因类型划分,德都
县的地貌可分4个成因类型,6个形态单元:即剥蚀地形、剥蚀堆积地形、火山地形及堆积地
形。6个形态单元类型为低山、丘陵、岗阜状平原、熔岩台地、一级阶地及漫滩。
一、剥蚀地形
(一)低山
分布在县城北部、科洛河以南,标高450~550米,最高处为洛河山,地面标高为598.8米
,相对高差为70~90米,最大可达120米。山顶多呈长垣状,浑圆山顶和较平缓的山脊,沟谷
发育,坡度一般为15~20度,局部可达30度,沟谷发育边源侵蚀已近山脊,沟谷多呈U型,切
割深度及宽窄不一,多南北向,沟底平坦,多沼泽化,生长塔头等喜水植物。组成此地貌单
元者为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发质岩和华力西晚期花岗石,在孙永山一带沟口,见数处冰川
创蚀地形。
1、冰谷岛丘。近东西向横于沟口处,高25米,长100米,北坡陡南坡缓,西侧有长年流
水小河及坡度50~70度陡坎。
2、悬谷。见于孙永山西南。
3、三角崖面。见于孙永山西南,为悬谷组成部分,坡度50~70度,高15~30米。
(二)丘陵
分布在白云山岱林场、朝阳林场以西和卧牛河西侧,小边河及科洛河以南地区,与低山
区相连,海拔高度330~490米,相对高差60~80米,丘陵顶部多是浑圆状,山脊也较平缓,
坡度15度左右。沟谷比较发育,其深度、长短、宽窄不一,沟坡一般平缓对称,少数沟坡形
成陡坎,高3~10米,谷底平缓,多为沼泽化湿地,较大沟谷有长年流水。丘陵上多生长柞、
桦、杨等次生林,丘陵主要由华力西晚期花岗岩组成,其次为石炭、二迭系复质岩,和侏罗
系花小岩及其火山碎屑等组成。
二、蚀剥堆积地形-岗阜状平原
分布在龙门农场四队、尾山农场、七星泡农场以南及讷谟尔河以南广大地区,地面标高
270~400米,相对高差30~60米,岗顶平缓多呈岗阜状,部分呈波状,其上沟谷发育,多V型
及U型,坡度较缓,一般均小于10度,大部已垦为耕地。组成岩性上部为中更新统亚粘土,下
部则为白垩高嫩江组泥岩。
三、火山地形-熔岩台地
位于德都县西部火山锥周围,由10余座火山喷发的玄武岩所构成,靠近火山锥处起伏较
大,坡度3~6度,远离火山锥台面平坦,坡度甚小,一般1~3度。上覆厚度不大的第四组锥
积物。台地边缘常有多形之玄武岩巨石,体积1~5米不等,累累堆积。其状如舌,称之为石
塘,石塘末端往往涌水成为湿地。另台面及其边缘大部有零星分布之玄武岩状如卧牛,故名
卧牛石,1、2、3、4池东岸以及药泉河石龙河谷均有卧牛石存在。
老黑山、火烧山喷发之熔岩形成的熔岩台地称石龙熔岩台地,北起五池南岸、南药泉泡
,东西宽约12公里,面积达70平方公里,药泉泡往南宽仅1公里,长约8公里,沿白河故道迤
逦南下,宛如长龙,故称之为石龙。
石龙之边缘形状不一,有的陡峭,有的平缓,有各种熔岩流动构造,如波纹状、链状、
绳状、垄状、麻花状、爬虫状等。有大小陷坑、储水池等。常见类型有:
平坦的熔岩:状如马路,面上具有流动条线,地面下则为大空隙,空隙中有刀状、棘状
等熔岩钟乳石。
翻花石:石龙上矿渣状熔岩块垩成石海,遥望之如波涛汹涌,近观之则怪石嶙峋。状若
滚滚翻腾的岩石称翻花石。
爬虫状岩流:岩浆流动形成,状若镜饼、面包、巨蟒、蜥蜴、乌龟、象鼻等。
喷气锥:兀立在火烧山东部熔岩上,远观如筒状石塔,近看如牛粪堆垒大小不一,底径
2~5米、高2~3米,顶端有一喷气口,外壁呈盘透状,内呈管状。
喷气丘:位于老黑山东麓,高18~25米,状呈圆锥形山丘,底径50米,坡度30度,由熔
岩渣滓组成。
堰塞湖:由喷出的玄武岩堵塞白河形成湖面——五大连池,其中以三池最大,头池最小

残丘:位于五大连池北及西部,高5~30米,面积数十平方米至数平方公里,多为花岗岩
组成。
四、堆积地形
(一)阶地
断续分布在讷谟尔河,引龙河及东二道沟的岸边,标高275~370米,前缘高出漫滩2~3
米,局部与河床直接相接,界限不明显,由上更新统堆积亚粘土或亚砂土、砂砾石组成。
(二)漫滩
主要分布于讷谟尔河、引龙河及东二道沟及科洛河等河谷内。河谷宽阔平坦,标高270~
350米,最宽处5公里,最窄仅500米,漫滩上有较多的牛轭湖及沼泽化湿地,生产小叶樟、塔
头草等喜水植物,由全新统冲积砂、砂砾石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