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雹灾
第四节 雹灾
县内雹灾多发生在4月~6月份。降雹一般如大豆粒大小,大者如鸡蛋黄,一般破坏性较
强,轻者受灾,重者减产。降雹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县内冰雹发生的主要路径有二条,一条发源于老黑山,三角山下,东移至双泉乡,遇焦
得布山加强,前进受阻后顺山坡南下(或北下),转向东兴村和向阳村一线;另一条发源于团
结乡的莲花山下,南下过讷谟尔河经太平乡的平安、长庚村,转向四平乡翻身村,建设乡的
幸福村、万有村、建国村后消失。境内的团结乡、兴隆乡、城关乡、讷谟尔乡、新发乡、格
拉球山一带都有冰雹发生,但均为多年一遇,受灾程度不一。建国以来,历年平均受灾面积
达1.5万亩,冰雹是影响我县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
1951年夏,县内连续发生3次冰雹,全县受灾面积达23295亩,其中绝产面积3493.2亩。
1955年7月8日晚四区发生雹灾,有8个村36个自然屯的农作物受灾,受灾面积达72435亩,占
该区耕地面积的31.96%。1966年7月14日,新发、建设、和平、团结等4个公社的11个生产大
队,37个生产小队遭受雹灾,成灾面积达35491亩,占受灾队总播种面积的46.3%。1971年8月
10上午10时,县境内发生大面积冰雹,降雹时间长20~30分钟。冰雹小的如鸡蛋、鸭蛋、大
的象马蹄,最大冰雹重量达2.2公斤,地表冰雹厚度达15厘米。全县10个人民公社,35个生产
大队的35万亩农田受灾,其中6000亩地绝产,建设公社受灾最重,农作物绝产4000亩。1972
年6月7日凌晨发生冰雹,伴有10级大风,冰雹粒大如鸡蛋,全县有5个公社17个大队,51个生
产小队46000亩农作物受灾。1982年7月8日和10日,朝阳公社边河大队和兴隆公社兴隆大队,
先后发生严重雹灾,边河大队降冰雹时间达1小时,地面冰雹深33.3厘米,受灾面积1.5万亩
,全部绝产。
1985年6月19日下午14时20时,全县骤降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特大暴雨和罕见的冰雹,水
量达117.7毫米,冰雹持续20分钟,最大雹粒重2500克。平原地区除团结乡外,有10个乡(镇
)74个村遭到灾害,受灾面积达61万亩,其中绝产面积102156亩。降雹量最多的龙镇和讷谟尔
乡,降雹持续33分钟,地面冰雹厚度3公分,这次暴雨和雹灾全县共损失121253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