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置前沿革
第二章 历史沿革
第一节 建置前沿革
德都县历史悠久据1976年黑河地区文物普查队普查,县境内发现的10处新石器时代文物
遗址证明,4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本县境内就有古人类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
德都之地,商周时期属肃慎族居住区,后属@d:德都县志imagesHZ640107ZA.jpg貊地
。
秦汉时属汉@d:德都县志imagesHZ640107ZB.jpg地或乌桓地,后汉、三国属北夫余地
。
晋代属夫余地。
南北朝时为勿吉黑水部居住地。
隋代属室韦部北室韦辖境,黑水@d:德都县志imagesHZ640107ZC.jpg鞨部居住地。
唐代为河北道室韦都督府辖境,居室韦岭西部,黑水@d:德都县志imagesHZ640107ZD
.jpg鞨部居住地。
辽代为东京道室韦王府辖境,乌延突厥部居住地。
金代属上京路、蒲与路辖区,女真完颜部居住地。
元代初期属辽阳行省开元路辖区。中叶以后属水达达路蒲峪路万户府,为斡赤斤分封地
。
明代为奴儿干都司讷木河卫兀的河所辖地。
清代初,属盛京昂邦章京辖区,为达斡尔索伦诸打牲部落杂居之地,总名布特哈(布特哈
,蒙语,虞猎之意)。1653年(清顺治十年)析盛京昂邦章京辖地于宁古塔城置宁古塔昂邦章京
。1662年(康熙元年),宁古塔昂邦章京升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今德都县之地为其所辖。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为新设置的黑龙江将军所辖。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设索伦达斡尔
总管,德都之地为其辖区。1691年(康熙三十年),清政府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统辖内兴安
岭至嫩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德都亦在其中。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从黑龙江、精奇里江迁
来达斡尔人、索伦人、鄂伦春人被编为布特哈八旗,德都地方为正白旗部落居住地。1894年
(光绪二十年)改布特哈总管为副都统。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裁撤布特哈副都统,
以嫩江为界,将原布特哈属地划为东、西两路布特哈,今德都境内为东布特哈辖区。1907年
(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裁黑龙江将军,改设黑龙江行省,东布特哈为其所辖。1910年(宣统
二年),清政府改东布特哈为讷河直隶厅,德都仍属其辖区。
民国时期,1912年(民国元年)11月经黑龙江临时省议会议准,设龙门设治局兼招垦专员
。1913年(民国2年),中华民国政府改革行政区域,讷河直隶厅改为黑龙江龙江道讷河县,德
都地域为讷河县第四区。1915年(民国4年)5月,划讷河县南部及东部地面,在讷河县三站设
置克山设治局,7月升为县,为黑龙江省龙江道所辖,德都之地划为克山县第四自治区;同年
成立德都镇,改为克山县第三区。1917年(民国6年)6月1日,龙门设治局改为二等县缺。因龙
门县与广东省龙门县重名,奉黑龙江省长公署训令,于7月14日,改龙门县为龙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