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植物保护


一、虫害防治
德都县境内农作物主要害虫有二类:地下害虫有金针虫、蛴螬(蛭虫)、蝼蛄、地老虎(截
虫)、大豆根蛆、水稻负泥虫、萝卜蝇(白菜、萝卜地蛆);地上害虫有跳@d:德都县志imag
esHZ640191ZA.jpg、大豆食心虫、玉米螟、蚜虫、草地螟、粘虫、水稻潜叶蝇、菜青虫、小
菜蛾、甘蓝夜盗虫等。
解放前,发生虫灾,祈神求佛,听天由命,没有防治方法。解放后对农作物害虫的防治
主要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国前后的破除封建迷信人工捕捉阶段。1949年夏季,全县发生虫灾,封建
迷信一度抬头,县委和县政府组织干部下乡宣传无神论、破除封建迷信,在全县组织起5531
名妇女、儿童下地捉虫,抢救出虫灾地块65135亩。1950年6月,全县7个区除西和区外,都程
度不同地发生赤虫灾害,虫灾比较严重的四区解放村,34名妇女在90亩耕地上抓住害虫20斤
。全县共出动妇女儿童937人抓害虫,抓住害虫139斤,救出大田作物1582亩。
第二阶段是50~60年代的土洋结合防治害虫阶段。1952年,在农业术技推广部门的指导
下,开始试用推广应用农药666粉和赛力散杀虫;土办法采取烟梗水喷洒,人工捉虫,草把诱
蛾(夜间诱蛾,捕杀夜盗虫)。1954年,开始采取种子拌赛力散、666粉、烟梗水、烟袋油子发
鸡蛋等方法用于防治地下害虫。1957年,小麦种拌赛力散占小麦播种面积的67.5%,苞米、谷
子种拌赛力散占苞米、谷子播种面积的25%。1958年以后,在“全面防治,土洋结合,全面消
灭,重点肃清”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针指导下,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提高拌种技术,推
广拌种器。对各种农作物种子普遍拌赛力散、666粉,消灭白籽下地,用毒土、毒谷消灭地下
害虫,颗粒剂防治玉米螟,666粉防治地蛆。根据病虫种类,实行秋深翻,合理调茬,处理秸
棵,清理地边等方法减轻了虫害发生。1965年,试行推广用乐果防治蚜虫和大豆食心虫,用
666粉和敌百虫防治地蛆、跳@d:德都县志imagesHZ640191ZB.jpg和水稻害虫。
第三阶段是70年代以来的生物和化学药剂防治害虫阶段。1972年开始用赤眼蜂防治玉米
螟和大豆食心虫的试验。1975年试验和推广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百治屠和乐果混合喷洒防
治谷子跳@d:德都县志imagesHZ640192ZA.jpg,乐果喷雾防治大豆根蛆、敌敌畏薰蒸防治
大豆食心虫的方法。1980年全县农作物发生虫害面积224105亩。其中:地上害虫发生面积1.
5万亩,防治面积700亩;玉米螟发生面积4万亩,防治面积1500亩;根蛆发生面积1.15万亩,
防治1.15万亩;草地螟发生面积15.3万亩,防治40万亩(其中绝产66780亩);粘虫发生4605亩
,防治6375亩。1981年推广辛硫磷拌种防治地下害虫。1982年草地螟发生面积38万亩,防治
42万亩。1984年推广青虫灵防治白菜菜青虫的方法。
二、农作物病害防治
1、农作物主要病害种类
德都县境内农作物的主要病害有:
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赤霉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大豆:狍束线虫病、灰斑
病、霜霉病、菌核病、锈萎病、根腐病、细菌性斑点病。谷子:白发病。玉米:瘤黑粉病、
丝黑粉病、大斑病、小斑病、紫苗病。水稻:叶鞘腐败疾、稻瘟病、恶苗病、青枯病、立枯
病。马铃薯:环腐病、晚疫病、早疫病。白菜:霜霉病、黑斑病、白斑病、软腐病。黄瓜:
霜霉病、角斑病、蔓割病、黑腥病。茄子:黄萎病、炭疽病。辣椒:疮痂病、炭疽病。蕃茄
:青枯病、早疫病、晚疫病。西瓜:蔓割病、炭疽病。香瓜:炭疽病。
2、农作物病害防治
解放前,对农作物病害,既无防治方法,又无防治药物,遇到病害只能坐视农作物减产

建国初期,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病害是小麦黑穗病、锈病和谷子乌米。
1949年,开始试验推广王铜拌种防治小麦锈病。1950年全县小麦王铜拌种18795亩。195
1年,小麦、谷子遭受黑穗病、乌米病害面积高达两种作物播种面积的50%,造成麦、谷减产
50%。同年,县委、县政府为了防治农作物病害,训练农业生产小组长1125人,推广王铜拌种
、冷水温汤浸种方法,防治小麦锈病。二区永安村刘海楼的小麦种经过消毒处理,不但消灭
了小麦锈病,而且早出苗2~3天。1952年,全县种子消毒防治病害面积56514亩。其中:小麦
冷水温汤浸种18450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12%;王铜拌种38064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25%。
使用化学农药王铜2999斤,砒酸铝365斤,硫安2000斤。1953年推广小麦地撒小灰、小灰水、
喷洒肥皂水、拢烟(在雾前)等方法防治小麦锈病。1963年推广灵丹粉防治小麦锈病,70年代
后,进入了生物和化学防治病害时期,相继试验和推广生物菌剂920、多菌灵拌种(或闷种)、
瑞毒霉拌种,拌种双拌种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比艳防治水稻稻瘟病、恶苗病,敌克松防治水
稻立枯病,青霉灵防治黄瓜霜霉病,甲基托布防治黄瓜割蔓病(灌根)、白菜霜霉病,农用链
霉素杀菌剂防治黄瓜角斑病,代森锌防治蕃茄炭疽病、茄子黄萎病,克霉灵防治白菜霜霉病
、茄子黄萎病,百菌清防治蕃茄炭疽病。
1980年小麦黑穗病发生面积28万亩,防治16万亩。
三、草害防治
1、主要杂草种类:
禾本科杂草:水稗、谷莠子、野燕麦。
阔叶杂草:蓼吊(红蓼、酸膜蓼吊)、藜(灰菜)、大蓟(刺菜)、香薷(山苏子,鼬办花)、
鸭趾草(兰花菜)、问荆(节骨草)、苣荬菜、苦麻菜、苍耳(老苍子)、益母草(益母蒿)、水蒿
、黄蒿、香蒿、山白菜、毒麦。
水生杂草:泽泻、雨久花、慈菇、水稗草、水白菜、沙草。
2、灭草
民国、伪满时期,灭草靠铲、趟、拔3种方法1950年,开始推广秋翻地和畜力除草机灭草
。1967年推广应用二、四D-丁脂化学药剂灭草,对蓼、山苏子、鸭舌草、苣荬菜等灭草效果
明显。据田间调查,小麦地灭草后每平方米多生长125穗,千粒重增加7.4克,每亩增加小麦
138.5斤。1979年全县推广二、四D-丁脂灭草面积6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15%。70年代后
期,实行机械、人工、化学相结合的灭草方法,小麦、大豆全部实行机械灭草、松土,小麦
、谷子、水稻实行化学灭草;其它作物实行机械、畜力、人工相结合灭草。1980年推广应用
弗乐灵拉索化学药剂灭草。1982年推广应用敌稗灭草。1984年推广应用灭草灵、拿扑净灭草
。1985年推广应用禾大壮灭草。
1984年,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始用燕麦畏和麦草畏进行防治麦田杂草试验。燕麦畏防
治小麦田野燕麦,1984年十垧用药量40%,燕麦畏6斤加水200斤,杀草率90.8%,对照增产22
.5%。1985年垧用药量5斤,兑水200斤,除草率94.3%,对照增产54.5%。麦草畏防治小麦田阔
叶杂草(针对防治麦田中抗2、4D丁脂的阔叶杂草),1984年,麦草畏垧用量0.99斤,混加72%
2、4D丁脂,兑水600斤,杀草率98.7%,对照增产12.3%。1985年垧用药量48%麦草畏0.5斤,
混加2、4D丁脂1斤,兑水200斤,杀草率100%,对照增产49.4%。
1985年,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草净津防治苞米田杂草试验,47.56%草净津垧用量9.4斤
,苞米4叶期兑水喷洒,除草率73.9%,对照增产2.9%。同年,进行虎威、杜斤、盖草能防治
大豆田杂草试验,虎威除草效果最佳,对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均有特效;盖草能对禾本
科杂草有特效,防治率100%,对阔叶杂草无效。